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费改革后,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江苏省丰县建立了村级三项资金制度,即农业两税附加、农业两税正税收入的10%、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15%用于村级。随着农业税的取消,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成为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为管好用好这部分资金,丰县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税取消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以下简称转付资金)不仅是保障村级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当前村级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笔者在苏北农村调查中发现,目前村级转付资金被抵扣、挪用、管理不规范的现象随处可见,令人担忧.对此,村级有苦难言,乡镇农经部门也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针对农村取消"三提五统"后出现的资金缺口,普遍采用财政转移支付方式进行补助,以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应当全部纳入"补助收入"账户核算。当时的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只能用于村干部  相似文献   

4.
一、财政补助村级资金的管理 财政补助村级资金(以下简称村级补助资金)是指取消农业税附加后,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门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农村五保户供养、办公费等.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经费资金。村级补助资金要实行村集体所有、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共同管理和监督使用情况的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5.
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所需的村干部工资、五保户供养和村办公经费,由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加以解决,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但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却值得我们关注,从笔者调查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很多地方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补助收入的核算比较混乱,账务处理方法也不尽统一。笔者在此对此项业务的账务处理作一些介绍,供同行参考。一、什么是村级补助收入村级补助收入是指取消农业税附加后,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门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农村"五保户"供养、办公费等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经费资金。村级补助收入实行村集体  相似文献   

7.
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不仅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主要来源,而且是当前村集体可支配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村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近年来,山东省平度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了资金的安全和专款专用,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8.
所谓村级三项资金是指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金和村级办公经费。徐州市农村税费改革伊始,村级三项资金除由村集体经营收入开支外,采用新的农业税附加、农业特产税附加方式统一收取。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和农业税、农业特产税政策的取消,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级三项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转移支付,村级三项资金标准逐年提高到村均8万元。  相似文献   

9.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可支配农业税附加资金和村级分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一般只能解决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基本上无力兴办集体的生产公益事业,只有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民筹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是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后,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门用于村级干部报酬、农村五保户供养、办公费等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所需要的经费资金,对村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丽敏 《农业经济》2005,(12):11-13
取消农业税及附加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然而受相关配套政策滞后的影响,村级收支状况会进一步恶化,农村基本建设、公益事业发展及偿付债务所需资金将更加困难。为保住取消农业税的成果,上级财政应通过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农村水利建设及各项公益事业投入。村干部应以取消农业税及附加为契机,大力发展村级经费基地,积极稳妥开源节流,以减轻负担、增加偿债能力,保证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补助金是指村级无偿获得国家各级财政奖补的资金,其核算涉及补助收入、"一事一议"资金、公积公益金、专项应付款、应付款。其中属于收益性收支的有补助收入,属于资本性收支的有"一事一议"资金、公积公益金、专项应付款,应付款一般与村集体收益不相关,只是通过村账收付业务(包括政策性农户补助、军属款、计生、困难户慰问等)转移支付到与全体农户利益相关的项目中。分一、补助收入是指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到财政、其他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各项补助资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为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维护集体和农民利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安徽省农业委员会、财政厅联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村级财务大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农业税附加的征收、拨付到位情况和各级财政安排的各项村级补助资金落实到位情况。农业税附加是否足额征收,并同比例及时划入专户管理;是否存在用农业税附加和各项村级补助资金抵交农业税和其他上缴现象。2.村级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一事一议”筹集的兴办集体公益事业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农业税附加…  相似文献   

14.
村级财政基础经历了从税费改革前的“三提五统”为主,到税费改革后的农税两附加,再到2005年取消农业税后的财政转移支付——村级补助资金。村级财政来源逐渐单纯,以农业税为基础的财政基础转换到以转移支付为基础,加大了村级收支矛盾,村级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功能都深受财政之困。因此,农业税取消后,必须多方努力,充分挖掘外生财源和内生财源,千方百计增加村级财源和加强村级财政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来,随着中央巡视组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的情况通报,一时间,"苍蝇式腐败"、"小官巨腐"成为网络热词。村官们屡屡将黑手伸向村级资金资产,土地征用款、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国家下拨扶贫款物、集体资产发包纷纷成了"重灾区"。我们不禁要问:村级财务管理漏洞何在?谁来为集体资金资产站岗放哨?谁在监督村级财务临近报账日,山西省柳林县庄上镇胶泥垄村支书与村主任、报账员一大早就来到镇上,他们要去镇农经站"报账"。提到委托代理,村支书老康坦然地说:"这种办法  相似文献   

16.
一、村级资金来源(一)农业两税附加根据上级规定,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不再按人头收取,改按新的农业税、农业特产税附加形式收取。农业税附加为农业税正税的20%,特产税附加为特产税正税的10%~20%。两税附加为村级收入的主要来源,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五保户供养和办公经费。(二)“一事一议”筹资税费改革后,村级兴办公益事业所需资金,不再固定收取,而是采取“一事一议”和“一事一批”的办法,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通过,报乡镇政府批准。“一事一议”筹资,每人每年不得超过15元,并实行村务公开、村民监督和上级审计…  相似文献   

17.
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了农业税及附加,基层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央以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弥补。但现实的问题是,在村级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国家给予的转移支付存在很大缺口,大部分村级组织正常运转难以维持。从河北省沧州市的情况看,在5723村中,村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有269个,占4.7%,没有集体收入的村有1969个,占34.4%。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村级可 支配农业税附加资金和村级 分得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限,一般只能解决村级工作正常运转,基本上无力兴办集体的生产公益事业,只有通过“一事一议”的形式向农民筹资予以解决。“一事一议”已成为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新课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的兴办,更直接关系到农民的负担。笔者通过调查了解感到要使“一事一议”步入正轨,还有“四关”亟待严把。  相似文献   

19.
集体经济薄弱村补贴资金是国家针对当前个别村集体经济相对困难,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不足,为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以及依法有效履行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在原来农村税费改革后,已纳入财政预算设立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再次为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离城镇偏远小村实行的专项补贴。这是政府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最低保障机制,逐步形成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合理增长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通常情况下,会计年度是指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到了12月31日就标志着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了,这时就要进行"关账",把当年所有的收入、支出进行年终结转.但在实践中,村级干部报酬、办公经费、五保户供养费等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却要滞后到次年的1月下旬才能到村,于是许多村就账记账,一直等待资金到位,才把这三项资金都记到下一年度的账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