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4年12月30日,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在福建省晋江市召开由北京中丽制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和晋江市永信达织造制衣有限公司承担研制的“差别化涤纶细旦工业丝产业化成套技术和应用”项目科技
  成果鉴定会。会上,与会专家们通过项目审定、现场考察、设备检测、生产使用和科技查新等,高度评价“差别化涤纶细旦工业丝产业化成套技术和应用”项目纺丝设备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工艺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人物名片郭庆洲,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家,长期致力于润滑油加氢技术开发与应用工作,主持或承担省部级课题2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30余项,先后投入到“加氢异构脱蜡生产高档基础油成套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PAO生产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高端特种油技术开发与工业应用”等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奖6项。作为石科院技术专家,  相似文献   

3.
徐南平,在南京化工大学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   这是记者 11月 19日~ 20日在南京化工大学采访时,从人们的言谈话语中深切地感受到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 29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 32岁晋升为教授、 34岁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我国化学工程学科领域中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   也不是因为:他创建了南京化工大学膜科学技术研究所,主持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陶瓷微滤膜成套装置与应用技术和陶瓷超滤膜成套装置与应用技术,以及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 863”项目──无机分离催化膜的开发研究等 20多项科…  相似文献   

4.
经中石化石科院专家和巴陵石化己内酰胺事业部科研人员的联合攻关,被列为国家“973”计划和中石化攻关课题“环己酮肟气相重排新工艺技术研究”,在攻克了肟的汽化工艺和催化剂等难关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开发合同的要求。这标志着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的后续开发又取得突破性的新进展,为更新更好的开发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己内酰胺成套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由重庆机床集团联合重庆大学、重庆工学院共同承担的“数控高效制齿机床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经重庆市推荐参与2007年国家科技奖的评审已通过形式审查受理并对外公布。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14日,2011年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由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的“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套设计自主化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作为动力与电气专业组的唯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南方电网公司自2002年底成立以来科技创新取得的最高荣誉,也是广东省近10年来唯一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项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纺织工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项目,在每年的“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中也不断看到它们的身影。在“纺织之光”201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名单中,高模量芳纶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其成套装备研发、新型聚酯聚合及系列化复合功能纤维制备关键技术、膜裂法聚四氟乙烯纤维制备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这三个同化纤行业息息相关的获奖技术就受到了业内的一致好评,值得向全行业推介。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开发的万吨级CO气相催化合成草酸酯和草酸酯催化加氢合成乙二醇(简称“煤制乙二醇”)成套技术目前通过专家鉴定。这标志着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了全套“煤制乙二醇”技术路线和工业化应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有效缓解我国乙二醇产品供需矛盾,对国家能源和化工产业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促进产业技术升级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十五”国家科技计划全面启动 据悉,“十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和科技攻关计划的重大项目已经确定,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今后5年国家科技计划重点将围绕“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展开。 863计划着重解决事关国家中长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高技术问题,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863计划在民用领域重点选择信息、生物和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能源、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四项化肥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4项化肥相关项目获国家科技大奖。获奖项目是:山东农业科学院土肥所刘兆辉等完成的“新型环保复混肥和有机肥的制备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科技大学田原宇等的富含腐殖酸的劣质煤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元 《中国石化》2005,(4):50-51
上海石化在以70万吨/年乙烯改造工程为龙头的四期工程的建设中,按照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的方针,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大胆应用国产化成套技术和重要设备,其中国内自行开发的20万吨/年环管聚丙烯成套技术、3万吨/年腈纶工程成套技术,以及大型裂解炉、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驱动汽轮机、部分乙烯冷箱等关键国产设备的成功应用,实现了我国石油化工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重大突破。上海石化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项目启动会。 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项目倡议人闵恩泽院士介绍了项目的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3.
短讯集锦     
“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先进制造基础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通过专家论证经贸委和科技部于近日组织召开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先进制造基础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论证会。以大连理工大学王立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在听取了我会科技工作部对该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主要内容的汇报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和评议,认为该项目主要针对目前国内市场急需的传感器和液压控制技术进行开发,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可行,建议尽快启动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公开招标阶段。“十五”期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相似文献   

14.
岳甸 《广西电业》2010,(2):11-11
日前,南方电网公司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承担“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电网抵御极端天气灾害关键技术及装置开发与应用”项目。项目由输电线路灾害预警系统的研制与应用、交直流融冰关键技术开发及装置研制、极端天气灾害下电网应急运行技术研究和防冰新技术开发四个课题组成,国家给予专项科研资金支持1441万元,计划于2011年6月完成。  相似文献   

15.
纺织日历     
《中国纺织》2015,(2):12
1月09日农历十一月十九日星期五6项纺织成果获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1月9日,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授奖318项成果、8位科技专家和1个外国组织。纺织行业共有6个项目获奖,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四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由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完成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获一等奖。这是继2009年后,时隔5年,纺织行业再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也是2000年以来纺织行业第四次获得一等奖。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装备在鲁泰纺织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3):108-108
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年产600吨综采超重型成套装备”日前在宁夏顺利通过国家相关部委和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与SEI和海南炼化公司三家单位共同开发的加氢裂化成套技术,在海南炼化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成功应用。此项技术以FDC单段双剂加氢裂化成套工艺技术及相关级配催化剂为核心,辅以工艺过程、设备选型和装置操作等措施,节能降耗效果显著,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鉴定。使用高性能催化剂为装置的节能降耗奠定了基础。海南炼化12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采用了抚研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炭工业》2009,(6):F0002-F0002,I0001
兖矿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在册职工10万人。近年来,兖矿集团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企业实际,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技术研发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省外和直外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形成煤、煤化工、电解铝和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  相似文献   

19.
“废旧机电产品和塑胶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重大项目已被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从项目组织者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了解到,目前该协会正在组织项目课题申请。这是国家首次将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纳入科技支撑计划,将大力促进废旧资源利用行业的节能减排,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据介绍,今后3年内,国家将针对资源蕴涵量大的废塑料和橡胶等大宗固体废旧物资,开发综合高效利用新工艺、新方法及新设备,发展相应技术规范与标准。我国将通过技术集成,建立工程化应用示范线和技术集成示范园区,为提高再生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效率与再生资源产品质量,减少大宗固体废弃物及其控制再利用过程的环境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把握世界科技创新格局调整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科技、人才、资金等全球创新要素聚焦中国的战略机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力促进国内、国际技术转移,北京市政府与科技部将在中关村西区共建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2012年3月,北京市科委与海淀区政府签署了在中关村鼎好大厦共建“(中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协议。“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是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率先启动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