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园 《经济视角》2012,(4):131-132
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研究是完善政府理论的必然要求。目前,反映基层政府公信力缺失的事件时有报道,这也暴露出基层政府的一些领导干部还没有树立起依法行政的观念,缺乏群众意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弱化了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对此,应加强政府公信力研究,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提高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以群众为服务中心,这样才能加强政府的权威性,提升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的是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提升政府公信力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巩固政府合法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有社会、政府和公众等几个方面的原因。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强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建设,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诚信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政府的公信力是指政府的诚信力、威信力、影响力和号召力,是政府获得社会及人民信任和支持的一种能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质量和法治建设程度。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4.
明培培 《广东经济》2016,(12):249-250
当今政治时代是互联网政治时代,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舆情的传播地和集散地.网络真情的发展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建设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作用,认清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网络舆情的体制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参与渠道,打造责任型地方政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试论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鹿奶粉事件是一起极其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在政府监管不力的情况下,致使不法分子利欲熏心,企业缺乏诚信,在社会中造成极坏的负面影响,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伤害。从三鹿奶粉事件发生的过程,分析了产生食品安全问题这类事件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政府责任首当其冲的观点,认为必须以人为本地、把好入“口”关,通过完善法制,加强全程质量管理,重视事前监管、舆论监管,树立社会正气等方法,深层次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渠道。网络自有的特性一方面促进了公民更加便捷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汇集民智;另一方面也加剧了网络环境的不稳定性,各种信息的传播也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压力和挑战。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分析网络对政府公信力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以及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网络时代政府重塑公信力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7.
危机以其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给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巨大影响,当前的“非典”事件因其突发性,难预测性和结果严重性,故被称为“非典危机”,通过对政府处理“非典危机”所采取措施分析,阐述了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不足,以及政府危机管理给企业危机管理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演化生命周期,并对企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吴明珠 《时代经贸》2010,(12):98-100
加强政府信用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要重视政府的信用意识,做到言而有信,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打造“信用政府”作为构建诚信友爱却谐社会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杨荔 《新经济》2014,(23):50-51
政府公信力的塑造对于政府形象的塑造,公共事务的开展以及整个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失信于民,造成政府公信力下降.因此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显得极为迫切.  相似文献   

10.
公信力下降是困扰现代社会政府的普遍问题,公信力下降影响了政府权威,削弱了政府行政效力。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的依据,是政府权威的基础,直接关系政治稳定,影响着社会秩序。无论从西方契约论角度,还是从东方传统政治角度。公信力都是政权存在的前提,是政权巩固与稳定的基础。政府政权公信力取决于制度,但更根本的是人,是人的教育缺失,是伦理道德教化的缺失。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从对人、时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根本教育做起。  相似文献   

11.
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针对目前中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状况,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几点对策:第一,完善公信力监督评估制度;第二,加强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第三,形成自下而上、相互学习的制度创新路径;第四,鼓励制度创新,建立学习型政府、创新型政府;第五,注重制度的生态环境建设,防止盲目创新、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2.
禹竹蕊 《经济师》2010,(4):86-87
2009年,轰动一时的上海"钓鱼执法"事件警示我们,在行政执法中,以罚为本的"执罚经济"仍然屡禁不止。层出不穷的违法执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政府执法部门的形象,动摇了人们心中的法治观念。政府公信力是社会或其中的不同主体对公共机关、政府部门行使权力的信任度和认可度的一种表示,也是社会大众对社会某种特定权力和角色形象和言行的心理认同。"执罚经济"下政府的公信力面临质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任危机"。当前,应该把提高政府公信力作为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从加强理念建设、加强行为规范和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出发,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马晗 《经济视角》2013,(12):58-59
2013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意见》指出,为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增强公开实效,提升政府公信力,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和机制建设,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汤子  吕嫘杰  张平 《经济师》2011,(3):32-34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政府社会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总体上是提高的。但在我国政府职能由"全能型"逐渐转向"服务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服务方式简单粗暴、行政权力滥用、行政效率低下、公布信息失真等问题,从而使我国政府的权威性受到挑战,也使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受到影响,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文章通过对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了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谢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70-271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民主、责任的信任力。公证制度是一项预防性司法制度,它的职能性质和独特作用得到社会及公众的高度认可,广泛存在于社会行为和El常事件当中。公证与公信力是紧密联系的,公证最核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具有公信力,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否保持公信关系着公证业的存亡。  相似文献   

16.
赵文 《经贸实践》2016,(18):195-196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合法性基础的最好体现.然而一系列研究以及数据表明,中国现在面临着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趋势,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受到质疑.学术界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较为分散,只有通过不断地对学术前沿进行综述和总结,才能比较全面的掌握学术研究趋势以及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政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剖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一系列原因.并指出,尽管发达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在下降,但是其公民仍会把民族国家视为保证他们安全、身份和繁荣的源泉.政府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民族国家的未来不是消亡而是将逐渐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9)
从古至今,诚信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是不言而喻",人无信不立",但在当今社会,失信的现象屡见不鲜,造成严重的信任危机,政府失信于民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导致公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损害。目前政府的角色正在以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身份发生转变,而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对于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信赖保护原则进行研究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信力反映了公众对政府行为的满意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政府公信力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向度。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经济建模技术,显著具有空间差异性的政府公信力完全可以纳入到空间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当中,这不仅可以深入探究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而且通过理论分析和模型推演还可以进一步揭示出,政府公信力在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选择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区域经济差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20.
如何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本文从树立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性,落后的行政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破性,以及通过行政管理提升政府公信力的紧迫性三方面进行了论述.进一步阐明只有文明、科学、人性的施行行政管理的政府,才能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才能拥有长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