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引言 设甲与乙约定,为丙的利益由乙向丙为一定给付,这里便成立了一个第三人利益合同,其中甲为债权人,乙为债务人,丙为第三人。(注:甲又称受诺人、受约人,乙又称作承诺人、立约人,丙又称作受益人。)①第三人利益合同本身并不是一个固有的合同类型,而是某特定类型合同当事人约定,使第三人可以向债务人直接请求给付,从而取得债权人地位。②原则上,任何债权合同都可以作为第三人利益之约定。第三人利益合同涉及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赋予、债务人的抗辩、合同当事人变更、撤销合同的权利等诸多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2.
胡超 《商业时代》2012,(19):107-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所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第三人利益合同对合同相对性原则的冲击及合同相对性原则对法律公平正义的背离必须得到重新认识与应用。在经济生活中,厘清与规范第三人利益合同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商》2016,(1)
合同相对性是合同法不言自明的规则。有学者视其为古典契约法理论的"第一块基石",至今仍然是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及各种制度的基础。所谓的合同相对性是指合同原则上只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不及于第三人。但是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复杂,第三人介入合同的情形不断增加;加之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交易各方实力不平衡造成了合同之外第三人的权益无法脱离正常的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谢记科 《消费导刊》2012,(9):186-187
我国《合同法》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为无效合同,该规定过于绝对。将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与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合同等量齐观无论是在学理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联系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从比较法的角度结合国外相关规定,对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的法律性质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1999年11月英国通过其合同立法的最新成果——《1999年合同(第三人权利)法案》,明确规定赋予非合同当事方的第三人要求强制履行合同条款的权利,《法案》的通过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法案》立法背景后简要介绍了其主要内容,并对相关规定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将其与我国《合同法》中有关规定进行比较,论述了我国此方面立法的不足及完善。  相似文献   

6.
张成 《中国电子商务》2012,(17):234-234
传统责任保险的分离原则是合同相对性原则在保险领域中的体现。其实合同相对性原则理论上并不妨碍第三人事有合同约定的权利或利益,而且事实上也不利于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合同相对性原则理应不再成为第三人直接请求权的法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王颖 《商》2014,(42):237-237
债权是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的权利,因而债权具有相对性。但为了保障债权的实现和交易安全及利益平衡,各国法律均赋予债之关系在特殊情形下,可对第三人产生一定的拘束力,现代民法发展了一系列制度对债的相对性予以突破,使得债的效力得以扩张。本文主要论述债对第三人的效力的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8.
李晓彤 《商》2013,(11):183-183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之中,侵害案外第三人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当事人从不自觉到恶意诉讼侵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愈发严重。面对诈害诉讼的频繁出现,对第三人的权利保障也变的愈发重要与紧迫。本文从分析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性质和适格主体入手,初步探讨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问题,为保护第三人权利提供更好的途径选择。最后,根据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自身的特点,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以维持司法权的权威性和法律秩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郭斌 《现代商业》2011,(18):278-279
合同自由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合同自由也应当有其边界和限度。其中,合同第三人的权利就是对合同自由的一种限定。从法律正义、价值等角度考虑,应当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合同第三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张帆 《商场现代化》2012,(27):192-193
由于法律与司法解释的冲突,我国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制度存在众多争议,主要是集中在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诉讼地位和诉讼权利上。对于权利参加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应该赋予其代位权和撤销权;对于义务参加型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则应赋予其向法院主张自己不受本方当事人不当诉讼行为效果的拘束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和财产流转的加快,债务转移和第三人履行现象日趋增多。若正确认识和区分这二者,应从债权人、债务人与第三人间的合同内容并结合当事人的主张来分析,如果合同明确约定债务人仍对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承担责任,则第三人承担清偿义务视为替代履行人。反之,则要结合债权人和第三人的主张来认定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民事诉讼法》新设了第三人撤销之诉这一权利救济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了案外人权利救济制度,但与已有的案外人申请再审途径在适用上存在竞合.因此,结合第三人权利救济制度设计、两种救济程序间的异同以及学理上的讨论、法律上的相关规定厘清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关系对于协调二者在实践中的适用,最终实现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我国通用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入手,根据《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概念的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第三人的概念,分析讨论了第三人的范围、种类及参加行政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我国通用的行政诉讼第三人概念入手,根据<行政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法所作的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法中第三人概念的有关内容加以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第三人的概念,分析讨论了第三人的范围、种类及参加行政诉讼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避免出现纳税人对相关税收责任的逃避情况,在现代税收立法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从债务的角度来理解税收法律关系,并开始强调税收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的责任问题,即税法上的第三人责任问题。肯定税法对私法中有关债的原理的借用,将税收法律关系定性为公法性质的债权债务关系,区分税收债务与责任二者的区别,不仅为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而且也有利于国家在立法上更好地保障纳税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商》2016,(9)
<正>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现实问题所谓第三人侵害债权,指合同外的第三人明知合同债权的存在,仍然故意以损害他人债权为目的,实施某种侵权行为,致使债权人的债权部分或全部不能实现并致债权人损害的行为。这种侵害债权的行为发生并不偶然。第一,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看,无孔不入的商品交易使得合同行为成为每一个民事主体都会必然参与其中,每个主体都可能成为潜在的被侵权主体,从而出现了个人权利自由与限制权利滥用的矛盾。第二,大型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  相似文献   

17.
李玲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1):256-257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法定分类,分别论述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以期丰富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法定分类,分别论述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以期丰富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227-228
房屋租赁合同是最常见的民事合同之一,由于转租现象频繁,在一栋不动产上可能存在数个租赁关系。近年来,"群租"现象频发。于此,租赁物致承租人损害时,租赁合同的效力认定将直接影响到承租人的请求权行使。同时,不动产致他人损害亦属常见,责任承担主体范围和各主体之间的责任形态认定是第三人损害救济的关键。另外,于第三人致害租赁物时,出租人和承租人何者依何种请求权基础得向第三人请求损害赔偿也颇有争议。本文力图就这三个问题做一分析和梳理并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旅游者权益受到第三人侵害时,旅游合同的特殊性使得依照《合同法》来进行类推处理无法达到完全公平,往往不能对旅游营业人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合理有效的保护。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第三人侵权时旅游营业人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及归责原则、旅游营业人赔偿责任及责任形式、合同义务及违约责任,并对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进行了竞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