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点     
国民高储蓄率是支持中国经济高增长要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近日表示,国民高储蓄率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不在于投资增长速度过高,而在于投资效益过低。李剑阁认为,目前中国有非常高的国民储蓄率,这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据统计,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已达到40%,这在全世界是最高的。美国和新西兰的居民储蓄率只在16%,日本达到了31%,其国民高储蓄率曾经支持了日本经济长期高速的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国民高储蓄率是有相当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具有增长一边倒的高代价性、投资驱动性、出口依赖性、低成本竞争性等特征。中国经济长期粗放式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内外失衡,企业创新能力低下,经济增长伴随高消耗、高污染。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终结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推手之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基本方向应该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变革宏观分配制度、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经济增长由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正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常态。那么,应如何理解中国经济的这些变化,特别是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先生。厉以宁先生首先表示,最近如果看中国的报纸,可以经常看到一个字眼,就是“新常态”,怎么来理解这个“新常态”?我们首先讲,经济的超高速增长是“非常态”的,它是不能持久的,这是一个规律。所以,我们今天讲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为了过分强调速度而超高速增长,这对中国经济是不利的;第二,过高的增长会带来许多不利因素,比如资源消耗过快、生态恶化、低效率、产能过剩等等,特别是会因此错过了结构调整的最佳时期,从而留下了很多后遗症。  相似文献   

4.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表示,为避免通货膨胀率快速上涨和周期峰值过高,中国应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回升,避免经济增长率在短期内急速上升。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明显经历了三个周期。与此类似,通货膨胀也表现为明显的三个周期。许宪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从经济增长周期和通货膨胀周期的基本特点来看,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具有正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5.
《经济界》2005,(6):92-94
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里,中国经济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增长。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近两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预测往往很难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转轨经济社会尤其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的今天,预测的难度更大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变故都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运行。2002年中国经济出乎意料的增长带来了人们对2003年的乐观预测:2003年要比2002年更好一些———这是多数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判断。不过,许多机构在预测明年经济增长时,都有一个类似的前提:国内外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鉴于此,在展望来年时,笔者把权威机构对经济增长的预测略作归纳,这个预测是:中国经济增长将在8%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站…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持续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是伴随着高投资和高能耗而产生的,但是高投资、高能耗的增长是有限的,中国未来经济能否继续高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应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把我国1978年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和技术进步的倚赖很大,但是随着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比较乐观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靠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的人们,多年来对中国经济运行拐点的预测,都令人大跌眼镜,中国GDP在经历了连续四年10%以上的高增长之后,他们似乎终于盼来了拐点,如果再不来拐点,西方经济学的信仰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此轮经济周期也己进入下行阶段,长达5年的经济“高增长、低通胀”在外需减弱与要素价格重置中结束,经济进入“低增长、高通胀”的可能性增大。外需减弱与要素价格重置也将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高度依赖投资与出口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到挑战,在2008与2009年将会经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阵痛。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维 《经济界》2002,(1):11-19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一些国家、地区的经济增幅下滑比较大,甚至有一些国家、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但在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前三季度GDP增长7.6%。应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增幅,在世界经济一片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可谓一枝独秀。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  相似文献   

11.
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发动机的角色将结束。中国经济将面临“硬着陆”。的确,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放缓,就像日本一样。日本是早期自由市场的典范,二战结束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创造了经济奇迹,这一过程中,日本成为生活水平高的发达国家,但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中国的发展也将遵循这一轨迹,要想达到7.5%的增长率,变得越来越难.  相似文献   

12.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字看,2004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9%以上已经没有问题,在粮食丰产和大量进口的背景下,消费物价指数也将开始回落,全年应在4.5%左右。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成功地控制了经济“过热”势头,物价平稳,而且实现了高增长。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03,(6):54-55
尽管SARS蔓延引起混乱,中国经济增长最基本的元素——低成本的制造业(得到政府和跨国公司投资的扶持)——势头丝毫未减。当然,中国经济在今年前3个月出现高增长之后几乎必定会迎来表现糟糕的第二季度。但是,经济分析师暗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可能将恢复活力,这也许并不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镇企业》2009,(3):14-16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相对高速的增长态势。然而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仍未改变,高能耗和高排放量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前途的巨大隐患,同时也对“节能减排”的实现造成巨大压力。当下中国如何再继续可持续发展,做好“保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平衡成为富有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为什么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很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们保持了最佳发展速度.用一句老百姓说的话.叫“八九不离十”。但另一方面却很不理想:这个最佳速度.不是以理想的增长方式换来的。现在的中国经济.依然是粗放的增长方式,具体说来.“三高两低”:高投入.高排放、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标志增长方式优化的指标基本上没完成.但是大家却把这些指标忽略了。如:2006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不降反升。以这样的增长方式翻两番.全世界的钢铁.煤炭给中国烧完了.还缺口:全世界产的水泥被中国用完了.还缺一半。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最重要的任务是用科学的增长方式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现在也意识到这一问题,这种高储蓄率,低消费率不具有可持续性,没有消费的增长,中国经济结构的增长没有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企业经济》2006,(6):1-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GDP一直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是令人瞩目的。GDP的增长,带动了中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善,综合国力的增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加上传统工业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GDP导向的经济增长,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总体上呈现日益严重的趋势。也就是说,片面追求GDP,是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换来的。因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把握经济增长的客观规律,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建 《河北企业》2004,(12):4-5
<正> 从前三个季度的数字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保持在9%以上已经没有问题,在粮食丰产和大量进口的背景下,CPI指数也将开始回落,全年应在4.5%左右。中国在宏观调控的前提下,成功地控制了经济"过热"势头,物价平稳而实现了高增长。但中国经济仍存在许多隐忧。从国内看,主要是宏观调控已经取得的成果能否稳固,粮食增产的好势头能否保持,消费增长低落的势头能否改变;从国际看,油价及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是否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瓶颈制约,自二季度以来美、日、欧经济出现的增长率下滑势头是否会中断中国出口高增长的过程。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2005年中国经济是否仍可以保持住已经连续两年的高增长。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力来自投资、出口与消费,看明年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还是要首先分析明年这三个方面的走势。本轮经济高增长主要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而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领域方面,这是因为牵动投资需求的最  相似文献   

19.
仅仅一年前,有人便意识到中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过高,提出需要通过提升国内消费和投资水平,来摆脱对外依存度过高所带来的风险,为经济增长提供更为强大稳定的原动力,中国已进入新内需时代。  相似文献   

20.
林伟 《活力》2007,(5):59-59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九五计划”提出的,当时把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对比,差距很大。十年过去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许多地方、许多领域,增长方式转变依然不尽如人意,粗放的、低端的、雷同的产业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项目屡禁难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