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年来,我国投资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功不可没。2013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4%,比上一年提高7.3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一)未来经济增长仍离不开有效投资1.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的拉动。对于处在经济起飞和追赶阶段的国家而言,拉动增长的最有效手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现有经济增长模式,并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形成原因以及由投资、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净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好字优先,努力实现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这一要求对河南来说,不仅完全适应,而且显得更为迫切。那么,为什么和如何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以实现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本文通过从需求角度  相似文献   

4.
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民间消费成为增长新动力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消费,以此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消费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如果国外经济增长不好,中国企业就要生产适合国内市场的商品,这样才能促进消费,最终有利于经济增长。拉动中国经济未来增长,没有全社会、全体国民的消费愿  相似文献   

5.
加大再就业工作力度,必须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一靠经济增长拉动。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增长的“火车头”。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能够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这是国内外经济界  相似文献   

6.
张延陶 《英才》2013,(9):40-41
学者大讨论,思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投资与消费,谁才是中国经济再启程的引擎?围绕着吴敬琏与林毅夫关于投资驱动与消费拉动中国经济的争论,这一命题在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甚至被认为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林毅夫认为,当前经济放缓的原因是周期性的,而不是体制性的。因此,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我国2000年到2015年的数据,从我国城镇和农村投资和消费的实际数据出发,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分析研究了我国城镇和农村的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尽管农村的投资、消费绝对额相对来讲较少,但其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比城镇投资、消费的拉动作用要大,进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军  绳国庆 《数据》2006,(4):31-33
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居民消费也直接反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北京市在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的同时,其消费倾向也出现下降的趋势,究竟原因何在,又有何缓解良方?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部门是中国经济的核心引擎,对于经济增长、劳动力转移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的有序转换,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所在。当前中国工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内、外部条件已发生根本性变化,结构失衡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障碍。有序推动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实现"新型驱动增长",已成为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分析1.三大需求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分析投资是中国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拉动力量,尤其是2000年以来形  相似文献   

10.
媒体数字     
5大中国经济悬念 _“20 03年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年”。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的列车是承载着一系列悬念进入2 0 04年的。悬念之一:高增长是否会持续?悬念之二:通货膨胀是否重来?悬念之三:加息可能性有多大?悬念之四:人民币会升值吗?悬念之五:积极财政能否淡出? _摘自《经济观察报》8%至9%经济增长率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在日前完成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受新的一内在增长机制明显增强及政府适当调整政策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GDP增长不低于8%、但也不会超过9%,估计与2 003年持平。_ 摘自《证券时报…  相似文献   

11.
张蕊  宋伟 《企业导报》2014,(9):99-100
内需是拉动经济的主引擎,投资、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居民消费和投资也都现了较快增长,但消费和投资的发展不均衡,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本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河北省1978-2012年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动态调整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消费和投资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对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制造"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国内,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根据有关数据计算,以加工贸易为例,1991年,我国GDP增长9.2%,其中1.14%源自加工贸易拉动,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也达到12.4%。1998至2008年,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年均达58.6%,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高达4.8%(以平均增长率8%计算)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经商就像经营一段感情。看似日子平常过,但其中各种要素已在频繁轮替。企业家需要时常同望:我要这份感情的初心是什么?我做这个企业的初衷有没有改变?除了回首过去,不时审视前方更为重要:面前已非来时路,如何平稳走过并壮大这份感情?当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规模增长转变为价值增长,从投资拉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其间涌现的机会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抓住?2014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主题论坛上,企业家大佬们分享了自己"不一样的增长"和新常态下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14.
投资、消费、出口的不协调 影响经济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8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1978~2005年GDP年均增长9.6%,特别是2005年增长9.9%,2006年上半年更是获得了10.9%的增速。所有这些成绩的获得,主要得益于消费需求的拉动。缘何这么说呢?表1告知了理由。表1:上表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符合发展的一般规,长期处在  相似文献   

15.
<正> 人们总问,1998-2001年间政府费了牛鼻子的劲,才达到所谓“七上八下”(即7%~8%)的水平,但2003年的增长水平为什么那么好?其实,人们应该反过来问:为什么过去几年的增长是不正常的? 中国经济的“黄金增长”时期已经持续了25年,而这种高速增长还将持续20年,至少前10年GDP的增速应该在8%以上;中国经济的长期的高速增长,不但提升了中国的经济总量,也将有力地拉动整个世界经济形势的好转。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目前我国“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1]。这表明建立拉动内需的长效机制已成为我国政府今后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正由以往外贸和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内需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的强劲反弹已经是有目共睹。我们预计,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率将超过9%,第四季度甚至可能达到10%。但是,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仍然是拉后腿的,消费变化不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忽略,惟一能拉动经济增长的只剩下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应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经济趋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也受到严重冲击。要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就必须保持合理的消费率。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乏力的现象,重点分析了居民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对我国消费的影响。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及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导致了消费倾向不足。为此,应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调节收入差距,尽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消费能力,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我国应主要依靠国内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20世纪末期从整体上摆脱了短缺经济的局面,进入需求约束的阶段,宏观经济调节的重点应该转向需求管理,通过增加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根据需求管理理论,投资、消费和出口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只有三者协调一致才能拉动经济快速健康增长,而国内消费需求的较快增长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张俊 《企业活力》2011,(11):12-16
在工业化加速过程中,大企业和大集团作为工业经济的支柱对工业及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支撑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集团,快速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增长,是郑州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