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的冲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当今国际关系的现状 ,存在不少理论模式 :“历史终结论”宣布了意识形态冲突的终结和政治经济自由主义的全面胜利 ;“文明冲突论”预言国际暴力活动将主要发生在文明之间而不是在国家或意识形态之间 ;“现实主义学派”则坚持认为自修昔底德和马基雅维利以来国际关系本质上并没有变化 ;“全球化论者”宣称全球化将迫使观点不同的人都看到全球化必将带来和平与民主。这些理论模式给我们很多启示 ,但都难以解释三个客观事实 :第一 ,强权之间的对立 (和小国家利用这些对立的能力 )并没有消失 ;第二 ,如果说国家之间的战争正在减少 ,那么国家内部的战争却有增无减 ;第三 ,国家的对外政策不仅取决于诸如经济和军事力量这样的现实主义的地缘政治因素 ,而且也取决于国内政治和领导人的个性。在过去的 10年里 ,国际关系紧张的主要根源是国家内部 (和国家体制 )的分裂与经济、文化和政治一体化进程即全球化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性的趋势,不仅外化于世界经济领域,在主权国家仍然构成国际社会最基本的行为主体的今天,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投射到政治、安全和文化等领域,外化出浓厚的政治和战略色彩。简言之,经济全球化给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具有破坏性和解构性,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以“国家中心主义”为基础和前提的国际关系理念,国际关系中日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主体;另一方面,它也具有建设性和再造性,经济的全球化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推动着国际关系在体系结构、秩序模式、制度规范和决策程序的全方位变革,这就不仅直接推动了国际秩序的结构性重构,也为国际关系在制度和机制层面的创新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这个各类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范围如此之广的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斗争并未终结。由于现代信息传播途径的丰富与多样,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陷阱”无孔不入并难以察觉,它主要通过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等三种表现形式,为国际政治权力斗争服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维护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尚会鹏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2):24-43,156,157
以新现实主义为代表的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单一本体论基础上,在单元层次上趋于把构成国际体系基本单位的国家视为权力单位,在关系层次上把国际关系简化为一种权力关系,在体系层次上把国际体系视为一种更接近物理系统的简单系统。而在批评新现实主义基础上形成的各种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也未能很好地解决国际关系本体论的单一性问题。作者在梳理学术界对国际关系本体论思考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一个逻辑上自洽的国际关系本体论基础,从而使国际关系研究跳出“政治学囚笼”,置于一个新的本体论基础之上。新本体论三个层次的特点是:在单元层次,构成国际关系的单元是考虑了文明体与组织体两个侧面的多元国家;在关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一种由人类多维活动构成的复杂网络;在体系层次,国际关系是人类在国际场域中多元社会共现的演化系统。世界强联结时代出现的一些新特点支持新的本体论思考:人类多维活动被深度卷入国际场域的现实支持从多元、多样的视角看待国际行为体;国家行为体强联结的现实支持把国际关系模式视为一种多维复杂的关系网络;国家间因深度互动而出现“共同体化”的趋势支持把国际体系视为“多元社会共现”的文明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莫德尔斯基的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研究国际政治演化的重要流派之一。该理论有四个基本命题:一是世界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二是世界领导者均脱颖于全球性战争;三是海权是世界领导者的必备条件;四是国际政治的演变模式是"循环的",世界领导者主导国际体系的周期约为100~120年。该理论的贡献在于为研究国际政治变动规律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宏观范式。但该理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无法解释过去五个世纪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国际政治现象。另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军事技术革命的推进,国际政治体系的变革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际政治长周期理论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6.
就广义而言,国际关系学可包括史、论、现状三个部分。狭义地说,指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学应主要是国际的政治关系学,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关系学。当然,重大的影响国际政治的经济、文化因素是应包括在内的。因此,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围比国际政治要窄些。具体说来,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主权国家的关系、主权国家与国际政治组织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同争取民族独立的国家和组织之间的关系。关于任务。我们要建立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背景和中国国情基础上促进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之间的沟通是中国问题研究的一个前沿切入点。这两个学科门类的“联姻”既是新的时代进步的要求,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法研究自我提升、“与时俱进”的机会;在中国和平发展、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特殊视野下,它还是应对重大外交与国际战略难题的需要,是推动以人为本、社会为基的理论转型的必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化时代进步的国际政治思想和主流国际法理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抑制国家的专制、尊重个人的权利以及在国际社会形成批评和抵制霸权的氛围。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提供理解中国国际关系的一种新架构 ,认为基于“国家主义”与“现实主义”方法论上的“传统”国际关系观念 ,没有抓住中国国际关系变化的性质。人们需要考虑使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批评理论的分析工具来突破国内与国际、政治学与经济学之间的藩篱。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丰富对中国问题的研究 ,而且可以脱离国际政治经济学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正> 这里所论及的“小战争”,包括人们常说的世界各地爆发的局部战争和地区性军事冲突,而“大和平”则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既没有世界大战、也不存在大战威胁,只有一些地区性小战争的一种国际环境。下面的论述是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大和平”是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制约的产物任何一种国际环境都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国际政治、世界经济等各种国际关系综合作用的结果。世界大战是这样,“大和平”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新论集萃     
现实主义的道德困境  石斌 :《“非道德”政治论的道德诉求———现实主义国际关系伦理思想浅析》 ,载《欧洲》 ,2 0 0 2年第 1期。现实主义理论的非道德特征经常被夸大或误读 ,其实现实主义者本质上都不乏基本的道德关注 ,只是伦理立场的支点和道德诉求的对象与其他传统有所不同。然而片面的人性论和僵化的国际社会观与复杂多变的政治现实之间的矛盾 ,“非道德”的学理立场与人和社会的基本道德需求之间的冲突 ,使其陷入逻辑与现实的双重困境。国际政治思考之所谓“价值中立”的企图 ,在理论上是徒劳的 ,在现实中是虚幻的。现实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主义是权力政治理论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深入地分析了“Power”的两种含义及其在现实主义经典国际政治学著作中的具体应用。国家利益必须由国家力量的大小来界定 ;国际结构必须由国家间的力量对比来界定 ;而进攻性现实主义所主张的是不断增强的力量 ,并非国际体系中的统治。把现实主义误解为统治国际体系、不讲道德的权力政治理论 ,并没有把握现实主义的真正本质。这样一种误解给理论研究和国家政策都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的两次高潮分别发生在 19世纪后期至 2 0世纪初以及冷战后的当今时代 ,其共同特点是垄断的金融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第一次经济全球化高潮与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相结合 ,曾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 ,列宁称之为“帝国主义战争”。在当前的经济全球化高潮中 ,垄断金融资本主义特点有了进一步发展 ,但是在新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下 ,其引发的国际政治效应并不相同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可以避免 ,全球化核心国家与被全球化排斥在外的国家以及核心国家与新兴强国之间的矛盾则存在引发战争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一种研究纲领内部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竞争性理论,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均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性,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认识论和本体论,而在于诸如身份如何被建构、规范如何被社会化、国际政治最终朝向何种方向演化以及谁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施动者等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如何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围绕这些分歧,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分庭抗礼,其实质是坚持建构主义研究方法的两种不同政治哲学之对立,因而其学术分野应居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纲领内部。就此而言,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应是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冲突论;与之相对应,自由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则是合作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合作论。  相似文献   

14.
作为竞争性理论,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均强调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性,二者的分歧不在于认识论和本体论,而在于诸如身份如何被建构、规范如何被社会化、国际政治最终朝向何种方向演化以及谁是国际关系的关键施动者等一系列"有关国际政治如何运行"的规范性问题。围绕这些分歧,现实建构主义与自由建构主义分庭抗礼,其实质是坚持建构主义研究方法的两种不同政治哲学之对立,因而其学术分野应居于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研究纲领内部。就此而言,现实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应是权力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冲突论;与之相对应,自由建构主义的理论内核则是合作政治的社会建构,是国际关系的进化合作论。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的理论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关系理论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均出现理论终结与庸俗化的倾向。作者认为,国际关系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到了追本溯源、反思其主体性的时候了。从回答“国有际吗”、“国际有关系吗”、“国际关系有理论吗”这三个基本问题入手,文章反思了国际关系理论的自身维度问题(即国际关系的理论性),探讨了国际关系理论的先天不足与终极趋向。国际关系是人的关系与社会关系在国际层面的呈现,国际关系理论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一样,终究是人的学问,对国家的抽象不应以丧失人的主体性为代价。当西方神话被中印共同崛起为代表的亚洲崛起打破时,这将还原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现实主义与保守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学的一个流派 ,阐明的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性质以及国家间关系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变化规律 ;保守主义则是一种政治思潮或理念 ,它反映了保守主义者对世界和人类事务的系统看法和政治倾向。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保守主义的对外政策主张在人性本恶这一逻辑起点上存在交叉 ,都相信权力政治理论 ,都为美国霸权进行辩护。但二者在世界观和历史观、理论的构建、价值取向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考察和评估现实主义理论内部诸分支之间的争论是国际学术界最近的理论动向,不少批评者在对各分支之间的概念、假定、结论进行细致考察的基础上认为,现实主义已经成为一个趋于退化和衰败的理论范式。近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在这方面的著述很多,比较有影响的辩论主要有:围绕瓦斯克斯(JohnVasquez) 1 997年发表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上的《现实主义范式及其退化与进化的研究纲领》一文,包括沃尔兹在内的几位现实主义者做出了回应;勒格罗(Jef freyW .Legro)和莫拉弗茨克(AndrewMoravcsik) 1 999年在《国际安全》提出了《还有人是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8.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出现新的互动现象,相互依赖理论发现,新型的国家间关系已使相互之间的存在“不能缺少对方”,这对国际关系的权力分配和行为体能力的发挥具有新的意义。东亚地区的现行格局是特定时代国际斗争或权力争夺的产物。90年代后期以来广泛兴起的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效应正在悄悄地发生作用。东亚国际关系和格局正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和相互依赖日趋紧密背景下发生着潜在变化。东亚格局中各行为体及其各自内部,在多边互动中为确保自己利益而发掘拓展行动的能力。东亚国际格局处于变动和重组的前夜。  相似文献   

19.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6):F0003-F0003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是中尉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的国际关系理论刊物。本刊以“理论性、战略性、综合性和现实性”为办刊方针,以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为主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结合;注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浩 《魅力中国》2010,(20):60-61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促成了冷战后美国“一家独霸”的国际战略格局。建立在90年代美国实力持续增长基础之上的美国对外战略.一步步地走向单边主义:“一超多强”成为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这一时代国际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力量的失衡状态.就是美国一家独大的霸权问题。本文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以及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