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喜新厌旧”的职场人,携多年电信及科技从业经验与人脉资源加入汉能投资集团,他认为“收购并购的一个难点是找到特别合适的两个人,有点像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另一半。”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究竟可以就几种身份? 坐在咖啡店里,Jennifer扶扶眼镜,轻轻地微笑:“我也不知道我究竟算是做什么的。” 刚刚从欧洲回来的Jennifer神采奕奕却十分安静地喝着手边的黑咖啡:“我们父母那一代,每个人好像都有一个固定的身份:工人、农民、科学家,哈,很没意思。一个人,一辈子,怎么能只做一件事呢?”  相似文献   

3.
企业并购包括企业兼并与企业收购两种组合方式.今天企业并购是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全球每年的并购案例数以万计,大大影响和改变了国际经济与产业结构的的格局。当前,我国企业并购也已进人到高峰期。企业并购目的首选获取控股权.而并购后取得“1+1〉2”的效果是所有并购者的追求。但是,不同并购交易的会计处理及涉税影响对并购目标的实现关系重大,不容忽视。并购交易从会计角度分析,可归纳为三种类别:货币性交易、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本文分别就三种并购交易的会计处理及涉税影响作一剖析.  相似文献   

4.
一、企业并购的基本概念及意义 企业并购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人们习惯将兼并与收购一起使用.简称并购。根据并购活动中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所属行业及所生产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可以将企业并购活动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二类。  相似文献   

5.
《英才》2006,(11):12-12
凯雷最近与徐工修改了并购条件,由收购徐工85%的股份,改为收购50%的股份,希求以此换得国人理解:凯雷谋求的是与徐工共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并购方案能否最终获得有关部门批准,尚有悬念。虽然《世界是平的》一书最近十分流行,然而,人们对于并购者与被并购者共赢的怀疑,在凯雷收购徐工事件中,上升为“国家安全”的考虑。套用李宗盛“相爱是容易的,相处是困难的”这一逻辑,人们认为“共享是容易的,共赢是困难的”。因为共享是结果的分配,而共赢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是利益的博弈。动态是危险的,过程是漫长的。  相似文献   

6.
工作29年来,我只干了一件事:种草、养牛、挤牛奶。养牛时做的是这件事,当工人时做的也是这件事,自己创业后做的还是这件事。在我们厂区,最大一块标语牌写的是:“聚精会神搞牛奶,一心一意做雪糕。”它时时提醒我们要进行战略聚焦。这八年来,无数的人向我“劝进”过,一会儿有人说这个产业  相似文献   

7.
单玉玲 《会计之友》2007,(6Z):52-52
换股并购,即指收购企业通过增发本公司的股票,以新发行的股票替换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收购目的的一种并购方式。这种并购方式更多适用于“友好兼并”(这种“友好”的意义主要是针对并购双方的企业管理层的)。本文就这一并购方式的会计核算方法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秘诀     
有学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怎样才能修学到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个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 “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  相似文献   

9.
《企业与市场》2006,(12):81-81
现在中国兼并收购特别火,方式有两种:一是中国到海外进行收购,二是外资企业直接并购国内企业。 为什么选择并购?收购只是发展的一种途径,是内延式的发展。总而言之,如果想很快达到目标,就做收购。夸张地说,一夜之内就可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冯英 《现代企业》2007,(11):71-72
国内的学者对“并购模式”并投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按并购双方产业的联系将并购模式划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有的学者按并购的支付方式将并购模式划为现金购买并购、股票交换并购以及承担债务式并购;有的学者按并购企业涉及的范围将并购模式划为整体并购和部分并购。所以国内在并购模式研究方面还相当混乱。按照笔者的理解.上面提到的并购模式的划分都是对并购模式的狭义理解。  相似文献   

11.
吴倩 《现代企业》2003,(1):53-54
据美国波士顿公司估计 ,中国公司的并购额在过去 5年里以每年 70 %的速度增长 ,已成为亚洲第三大并购市场。并购交易的活跃无疑受益于良好的宏观经济势态 ,以及并购管制的放松等诸多因素。回首我国并购市场自 1993年“宝延风波”以来的发展历程 ,在新的环境下 ,我国的并购市场将呈现如下五大新趋势 :一、法律框架将日益完善。并购法律监管方面长期以来波澜不惊 ,但自今年 7月份发布《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以来 ,对并购法律的讨论骤然升温。 10月 8日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东持股变动信息披露管理办…  相似文献   

12.
周力军 《经营者》2005,(8):103-104
<正>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趋势在2004年已初现端倪,如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中海油在海外并购油气资源等。2005年,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资产的趋势加剧:大的有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大宇,小的也有奇瑞在马来西亚、伊朗设厂生产。一向吸引外资的中国汽车行业突然大幅迈出海外并购的步伐,跻身到世界汽车的大潮之中。TCL先后收购施耐德、汤姆逊的彩电部门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则是中国企业向世界级企业进军过程中通过跨国并购、迅速扩大规模的典范,开创了海外大规模并购的先河。海尔收购美国家电巨头模式美泰克更成为近期传媒关注的焦点。去年中国公司已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330亿美元,中国将在今后四年成为全球第五大外国直接投资供应国。市场需求是中国公司全球并购行动的根本动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收购技术先进的欧美企业是迅速拉近中国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的有效办法,快速做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并购迅速扩大规模。海外并购,其战略意义显而易见, 被收购的跨国公司拥有大量的知识产权,广大的海外渠道和知名的品牌,这些都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加上中国企业的低成本优势,国际竞争力似乎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3.
混合并购作为企业多元化的重要途径,在国外50-60年代曾经一度盛行。中国企业界从80年代中期开始采用混合并购方式来扩大企业的行业经营范围,目前混合并购已成为国内企业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也出现了一些盲目追随的倾向。国内企业混合并购现状堪忧有经济学家评论说,中国之所以缺少世界级的大企业,就是因为过早地走向了多元化,企业根基不稳,竞争力不强,这句话是对企业混合并购很好的警示。在我国,很多企业在发展到~定阶段小有名气之后,就急不可待地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据有关单位对沪市16起资产重组的研究分析表明,其中只…  相似文献   

14.
并购整合的理想结果是实现各方面的协同效应,新企业达到1+1>2(").但现实远没有这么如意,国际上关于并购,有一个著名的"七七定律":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面对这道坎,现实者想到绕道,并购整合实现无为而治.麦肯锡的研究成果表明,越来越多的亚洲企业并购后不会立即进行整合.仅在2009年,就有并购总额达1450亿美元的1900多宗交易采用了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即是多     
《英才》2006,(10):10-10
红螺寺里有一幅联:“多即是一,一即是多。”新千年伊始时,我把这句话印在贺年卡上送朋友,很多人都说:明白了。 21世纪是中国人并购的世纪,就像我们上世纪90年代初,手里刚有些闲钱,十分热衷品牌消费。奢侈品是很贵却没多大用的东西。能天天用,且不怕丢,不怕弄坏的是日用品。真正让我们觉得舒服的还是日用品,没有太多心理负担的关系才能长久。企业并购也是一样,许多人为了虚名,削足适履,最后流血不止,并购成了“诟病”。  相似文献   

16.
横向并购又称水平并购,是指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占有率,相同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的并购,实质上是竞争对手之间的合并.也是并购史上出现最早的形式。在1895年-1904年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中.横向并购作为主流并购形式,催生了很多像美孚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美国烟草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这样的行业“龙头”,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促使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形成。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持续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浪潮仍以横向并购为主.大量案例是上个世纪第一次企业并购的再现。与以“小并小”为特征的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不同,当前的并购以“强并强”为特征,且涉及到几乎所有的行业.这种全方位的企业并购使许多行业形成新的“寡头经济”。主流并购形式经过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后又皈依于横向并购,这一历史轮回使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做鞋的能做轮胎?”“双星并购华青,职工的工资要降。”......从2001年底双星收购华青轮胎公司开始,各种说法就在业内流传开了,而汪海的并购事业也随着这些议论变得举步维艰。如今,一年多过去了,在经历了一系列风波之后,新组建的双星轮胎总公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销售收入增长了20%,占据了双星总销售收入的半壁江山。然而,双星兼并华青所经历的一波三折,却少有人知。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位有慧根的东方商人。他说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的“哲学”。当年他的一位朋友因为特别喜欢他的“哲学”而不惜倾囊相助,只要求他做到一件事:“绝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稻盛和夫信奉“敬天爱人”。他的创业故事很丰富,他的妙语箴言也很精彩。 ——最伟大的能力就是征服自己。 ——若要有惊人的成果,一定要力求突破,努力去做此时此刻看来不可能的事。 ——抱着开放的心灵,你才能察觉出生命的至福。 ——以你的心为根基。 读懂了稻盛和夫,则知:一个企业家修炼到一定程度,他就会由“儒商”变为“商儒”。  相似文献   

19.
方方 《中国企业家》2013,(18):60-61
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总额近900亿美元。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的海外并购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海外并购趋势更加活跃。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并购在过去若干年都是上升趋势,这表现在从过去以国企为主导发展到国企民企齐头并进的状态。原来国企主要做大型并购,民企多做小规模并购。而今年民营企业,如双汇等,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也可以做一些大规模的并购。  相似文献   

20.
公司共购是一项有风险的业务,每个从事这项业务的公司,为了达到并购的目标,都必须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并购方案。并购方案必须兼顾自身的资金实力、并购成本以及并购目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各种条件。公司共购,在中国目前实践中,较为典型的有三种方案:一是股权并购,二是资产并购,三是承债并购。如何衡量这三种并购方案,并根据自身条件加以取舍,是每一个意图并购的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本文以下即围绕这三种并购方案,以解剖典型案例的方式,具体进行探讨。针对股权的并购(-)被并购公司发行在外的股票均为社会公众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