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转型与融资制度变迁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融资制度经过了20多年的改革,由原来的不涉及既有主体利益的增量改革、边际改革逐步向涉及既有集团利益的存量改革深化,融资制度的改革已经进入利益调整阶段。这一阶段,各主体在融资制度变迁问题上,动力并不完全一致:国家作为融资制度变迁的主导者,改革动力的大小取决于政府对融资制度改革的收益与风险的判断;地方政府、其他微观主体和各级代理人的动力存在不足现象。多种力量博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影响着融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
自约翰·梅纳德·史密斯以来演化博弈理论得到了社会科学普遍的肯定,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研究集团内部由于内力或者外力的作用导致集团的进化,这与人类社会的制度演进及其相似,制度演进实际上就是演进的收益大于成本而不断调整各经济主体(或者集团)利益关系的过程。本文利用协调演化博弈理论的分析方法对制度变迁的起点、环境、制度变迁的内生动力加以分析,提出导致制度变迁的原动力——企业、个人之间博弈关系的分析思路,就这一分析方法探讨了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法制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反洗钱制度框架演进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选择着供给主导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指出: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必须谨慎使用,且不可长期使用。因此,要进一步提高打击洗钱犯罪制度的有效性,必须跳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培育需求诱导型反洗钱制度变迁方式,探索出供给主导型和需求诱导型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方式。在新制度变迁方式尚未确立前,我们应在对反洗钱义务主体进行法规约束前提下,建立其利益约束机制,以此提高反洗钱义务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反洗钱义务主体的范围,减少"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在变革过程中保持和谐是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证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中表现出来“非均衡性”。有其制度供求机制和经济利益分配上的原因。作者认为,转轨国家制度变迁非均衡和强制性,是由供求机制决定,而这种供求机制叉内生于利益主体市场结构。如果改革收益仅由一个有限竞争的群体获得,改革就会中途受阻或者被扭曲。我固某些市场,如资本市场改革之所以滞后于其他领域,很可能与改革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以及由此决定的制度的非均衡变迁特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论利益分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变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利益分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先分析了企业、地方政府、各政府部门、中央政府等利益主体的产生和独立利益的获得,然后再对这些利益主体如何影响保险统筹层次的提高、行业统筹兴裹、对“边缘群体”养老保险的漠视等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段银弟 《金融研究》2003,(11):89-94
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及其效用函数,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是政府效用函数与政治银行家的个人效用函数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需要和利益的追求是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变迁的内在主体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是制度变迁社会进步的最终动力,只有以发展生产力为切入点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度变迁的进程。因此,制度变迁和具体制度安排的调整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尊重每个人切身利益为主要手段,才能充分调动制度变迁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8.
路军伟  殷红 《会计研究》2012,(2):57-64,97
政府会计改革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存在着具有不同预期成本收益的利益主体;根据制度变迁理论,由于预期的成本和收益不同,改革中既存在"初级行动团体"和"次级行动团体"的正向作用力,也可能存在来自"竞争利益团体"的负向作用力,不同作用力的合力形成政府会计改革的动力,它决定着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方向与结果。在不同的改革策略(方案)下,各利益主体的预期成本收益将有所不同,因此,可以在政府会计改革动力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改革策略"变量,并构建"政府会计改革动力"与"改革策略"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模型,这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结构性的变迁。从制度变迁的一般特征到成本特征,体现了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成本约束机制形成的内在规律。借助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收益分析。可以为会计制度变迁提供合理的对策和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非正规金融的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昭示着对目前制度安排的变迁的强烈需求,而推动创新的正式制度的供给却显得明显滞后。本文通过对当前非正规金融制度变迁需求与供给的具体分析,说明正式制度供给的主体——政府应适时创新,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选择强制性制度安排路径,将非正规金融纳入正规金融,实现制度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大基石分别是成本收益、国家产权和意识形态,从这三方面可以对经济体的金融制度变迁导因追根溯源。美国与台湾地区的金融制度有其历史独特性,以两者的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为重点进行比较分析,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认识其经营状态、经营的特点和经营模式的选择原因。最后对两者的金融制度进行了异同点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制度变迁与脆弱性问题新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变迁,即一种新的制度替代旧的制度,原来的制度有缺陷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需要更好的经济制度。制度变迁是社会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在时间范式下的动态博弈过程,牵涉到原有制度状态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控制性银行监管制度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转型的伴生物,但是,它侵蚀了银行业自身的稳定和效率。目前,银行监管能否顺利实现从控制性监管制度向审慎监管制度的变迁已成为维护金融稳定和公众利益、提高监管有效性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政府利益的角度,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监管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动态趋向以及构建和强化审慎银行监管制度的制约因素和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杨兴全 《财政监督》2002,(11):26-27
诺斯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策人们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根据这一概念,会计制度就可以理解为是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统称。会计制度变迁是会计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会计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效率更高的会计制度即所谓"目标模式"对另一种会计制度即所谓"起点模式"的替代过程,即就是更有效会计制度的产生过程。从深层上讲,由于会计制度具有经济后果,会计制度变迁就是各相关主体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本文将根据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我国会计制度变迁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分业与混业是金融制度选择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内生的,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实际是各主要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只要各利益主体在制度变迁中获得实际利益的满足,这一制度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美国金融制度和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过程,为把握未来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做市商制度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股市要不要引入做市商制度本质上是一个制度创新和变迁的问题。单从技术层面讨论这一问题毫无现实意义,只有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才能从整个资本市场层面得出现实意义的结论。技术上看,中国证券市场是否缺乏流动性尚待深入研究;流动性问题的成因具有更深刻的机理,而非单纯的交易机制问题。制度上看,交易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考虑到制度变迁成本、与组织变迁的协同以及非正式约束等因素的影响。总体上说,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没有必要引入做市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存在着制度性缺陷、严重的金融抑制、潜在收益无法内在化的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金融制度整体绩效的提高。为此,应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实行强制性变迁,从减少变迁成本、增进激励机制、形成多种产权相互竞争和功能互补的组织体系、及采取配套措施四个方面,重构农村金融制度,消除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的非均衡状态,提高农村金融制度绩效,支持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税制改革的制度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是一种正在发生的制度安排变化,或者说是一种制度变迁。就一个集权国家而言,税收制度的再安排或变迁更多的是属于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制度变迁,其程序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变迁。在此类制度变迁中,政府主体将是决定税收制度供给的方向、形式、进程及战略安排的主导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一、城市制度的理论基础1.制度结构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制度实施机制(也称制度环境)他们三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制度。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基本要素,前者具有强制性,受法律保护;后者具有任意性,不受法律保护。但两者在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变革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实施机制作为制度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是决定制度功能绩效发挥的关键,因此三者之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如图1)2.制度变迁的原因(1)由于生产力变动、制度供给者的有限理性、信息的不完全等原因决定了制度不可能完美无缺;(2)制度是有生命周期的,每一种制度均有一个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过程;(3)制度创新取决于创新主体对预期创新收益与创新成本的比较,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制度外在利润的存在以及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3.制度变迁的规律制度创新导致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是指制度诸要素或结构随时间推移、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改变,是制度的交接、转换和更替过程.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因是制度外利润的存在以及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成本。制度变迁方式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激进式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整体上属于"渐进式"的制度变迁.长期以来,中央政府"供给主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近年来逐渐过渡到"供给主导性"与"需求诱致性"并存的状态.影响我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具体因素有很多,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来展开分析.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因素的同时存在决定了政府预算制度的均衡与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