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失实原因 1.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期限与企业生产周期脱节,管理中又按约定期限划分占用形态,造成贷款逾期.据调查,商业银行下达的贷款规模的期限均为7-11个月,基层行只能在规模期限以内核定企业的贷款期限,而多数企业生产周期都在一年以上,个别企业甚至高达3年左右,造成贷款到期无法收回,导致逾期贷款虚增.  相似文献   

2.
3.
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仅指存款规模的增长,而是在资产质量优质、经济效益显著、内部管理完善和业务创新基础上的综合成长,其中尤以资产质量为重,资产质量中又以信贷资产质量为主。如何将有限的资产投向那些真正能带来效益的客户,从根本上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大力构建健康的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提高资产质量的关键,是保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石。信贷文化是全体员工对建立在合理完善的信贷管理体系基础上的信贷经营理念的认同和遵守,它集中表现为每一个银行员工都懂得怎样分析现金流量,怎样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怎样了解…  相似文献   

4.
5.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信贷类资产(贷款利息收入占利润的9成以上),造成了银行管理人员“只要管好信贷类资产就是管好了银行”这一观念误区。随着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日益提高,银行内外部管理机构逐渐认识到银行资产不仅仅是信贷类资产,还包括非信贷类资产,如何对银行非信贷资产实施有效管理,提到了银行内控管理的议事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8.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逐渐放缓的态势,银行业作为亲经济周期的行业,面临河北省化解产能过剩、经济结构调整的长期性任务,信贷资产质量势必受到影响.本文从河北省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多重约束条件,提出了信贷资产质量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贷工作充满了风险,如何抵御和防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一个受到良好信贷文化熏陶的高素质信贷队伍,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保证.信贷文化的建设有助于信贷从业人员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风险责任意识,从而更加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商业银行应当有计划、有系统地抓好信贷文化建设,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当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中存在资产风险的防范机制不完善、保护金融债权的立法滞后、不良资产的转化和盘活难等问题。商业银行的资产保全工作要充分运用新《合同法》相关条款维权,具体讲要注意利用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有效维护信贷资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强化信贷资产管理,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产生,历来是金融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14.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2):46-52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在职能厘定、管理机制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都有改革的必要。因此,建立完善我国现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体系,必须着力抓好制度、文化和人三个关键要素;同时,把握先进性原则,构建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把握层次性原则,探索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把握动态性原则,建立和强化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把握渐进性原则,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把握应变性原则,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信贷资产质量;把握人本性原则,带好一支高水平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表明,当文化与其他产业形成共栖、融合和衍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时,将形成强大的经济竞争力。而这正是中国的商业银行所欠缺的。本文对信贷文化内涵与特征以及信贷文化对商业银行经营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培育、完善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文化基本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马业松 《武汉金融》2000,(11):13-16
我国在引入国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时 ,由于对国内外信用环境的差异性认识不足 ,对信贷资产流动性管理不够重视 ,出现了一些新的不良资产。本文通过对信贷资产流动性特征的分析 ,说明决定贷款变现能力不是期限的长短 ,而是到期能否收回本息。中央银行可以制定本金回收率的考核指标 ,商业银行要加强贷款流动性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银监会对非信贷资产的规范提法是:按照资产的性质,将银行全部表内资产划分为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即资产负债表中,除了信贷资产以外,其余资产全部归入非信贷资产范畴,一律统称为“非信贷资产”。因此,非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非信贷资产管理及风险监控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