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管条例(征求意见稿)》存在三个问题:监管范围过小,监管力度过严,条例陷入了严监管限制创新与反垄断维护市场竞争的逻辑悖论中。 文章建议实行分级监管,降低初创企业的监管力度,以鼓励创新;建议实行全业务链、全业务生命周期的综合监管,系统化防范金融风险。 支付业监管要“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相似文献   

2.
《商》2015,(28)
<正>2015年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中对于网络支付出台一系列新规,其中包括对网络支付进行限额,网络第三方支付每个客户所有账户每天限额5000元,而类似于目前微信红包等的支付方式,日累计金额更是不得超过1000元。以下,我们将对央行此次监管目的及其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一、央行支付监管目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央行在2009年4月16日公告称,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须在2009年7月31日前按要求进行登记,范围涵盖网上支付、电子货币发行与清算、银行票据跨行清算、银行卡跨行清算及其他支付清算业务。这意味着运作Q币、泡币、U币、百度币等电子货币的公司,将被正式纳入央行的监管体系。其中最典型的当属腾讯Q币。  相似文献   

4.
正央行想让颠覆的节奏慢下来。两会期间,最高层还表示过"法无禁止皆可为",央行行长周小川还表示,要鼓励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但是,几乎同时,央行发文"暂停支付宝、腾讯虚拟信用卡产品、暂停条码(二维码)支付服务,而且对第三方支付转账、消费金额进行限制"。一些将"监管"挂在嘴上的朋友会说,研究好规则,补好材料和相应的手续,注意二维码的支付安全,监管层还是会给互联网企业放行的。一些激动的金融自由主义者则大骂央行是"管制"而不是"监管",就是  相似文献   

5.
马蓉 《市场周刊》2020,(13):0140-0140
近五年来,我国支付行业高速发展,随着指纹支付、刷脸支付、声纹支付等技术不断进步,支付行业在支付效率和便捷程度上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2019年起,“强监管”“交备付”“断直连”等政策相继落地。本文基于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对非银行支付机构的现状及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下,支付机构的业务发展迅猛,其风险也逐渐显现,正确处理支付机构监管、自律与创新的关系是支付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支付产业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呈现出突飞猛进的态势,对社会支付业务、社会公众资金结算提供了一定的方便。但是,央行于第三方支付平台颁发"牌照"之后的监管尚待完善,本文力图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目前我国第三方支付服务中的存在的法律问题及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8.
赵妍 《大经贸》2009,(4):40-40
从3月16日起,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外币支付效率将大为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称“央行”)日前宣布,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下称“香港金管局”)签订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下称“两地支付互通安排”)谅解备忘录,自3月16日起正式运行两地支付互通安排。  相似文献   

9.
李苗 《财经界(学术)》2014,(17):39-40,63
2013年7月20日,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在积极地为全面利率市场化做准备,建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逐渐培育银行自主定价能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已经进入不可逆的快行道。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突显出渐进稳步改革、金融创新与央行监管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影响,为中国银行业借鉴国际领先银行特色化经营策略、自主完善定价体系及客户为中心的客户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央行提出修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和实施"断直连",把对央行集中存管备付金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关系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首先通过引用《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界定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概念。讨论了备付金集中存管和"断直连"后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商业银行业务竞合关系的变化。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两大方面重点探讨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根据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提出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财贸经济》1997,(4):24-28
新时期农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中国农业银行广西区分行课题组目前,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大,举措连台。国务院决定农发行机构分设下伸,主要实行自营;农村信用社与农行“脱钩”,归央行监管(下称“分脱”),使农行既面临“努力办...  相似文献   

12.
金名 《大经贸》2010,(7):76-78
6月21日,央行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对外公布,游走在法律和监管灰色地带的第三方支付首次获得正式"名分". 但与此同时,<办法>让国内第三方支付行业走到一个分水岭:未来一部分获得牌照的企业,或将登堂入室;而规模较小或有非法运营情况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无疑将被阻挡在门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趋于规范和严格,实施断直连监管政策。本文基于静态面板回归模型,对断直连政策实施前后第三方支付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显示,断直连政策实施落地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规模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消极影响增强,且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不同,即第三方支付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合作效应下降程度高于两者竞争效应的下降程度。面对严监管政策出现的“双输”局面,本文给监管机构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监管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晓娟 《商业时代》2012,(21):82-83
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使其在支付领域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支付便利的同时,其沉淀的客户资金数额日渐庞大,针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的监管问题凸显,本文通过对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管理的三方(第三方支付企业、商业银行、监管机构)之间的博弈分析,指出第三方支付沉淀资金监管的重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期货监管部门积极响应中央政府改革调整工作,逐步实现简政放权并加强监管,让市场发挥功效,极力维护期货市场的稳定运营和创新发展。监管部门精简审批,实施行政处罚权和调整内设机构等具体措施,一方面不仅促进监管转型,让市场机制发挥功效,提高了期货业竞争效率。但另一方面“简政放权”也可能带来自律组织职能弱化、地方保护主义和监管真空等潜在监管问题。本文从监管转型和市场发展两方面出发讨论期货监管“简政放权”的必要性与改革思路,并对期货监管机构的后续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武冰 《商》2014,(2):214-214
互联网金融业的快速扩张,从单纯的支付业务向转账汇款、跨境结算、小额信贷、现金管理、资产管理等传统银行业务领域渗透,已使商业银行倍感压力。但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速度过快,没有现成法规可循,往往游离于银监会和央行监管之外,加上互联网的开放性,潜在风险不客忽视。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7.
3月份,央行出台了暂停网络虚拟信用卡和网下扫码支付两个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政策,随后又传出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设置限额的征求意见稿。一时间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成为热点讨论话题,原因是什么呢,其对传统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从余额宝说起,探究分析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萍 《现代商业》2007,(30):22-22
基层央行,是中央银行履行支付结算、清算管理职责的“终端、前台”,在提供金融服务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析当前基层央行的支付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理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和提高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正处于竞争与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多边央行数字货币安排(multi-CBDC arrangements, m-CBDC)具有重塑全球跨境支付系统的潜力,对于维护国家货币主权与支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CBDC可用于建设独立通联的跨境支付系统,促进离岸金融体系数字化转型,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网络关联度。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主导建设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货币当局应立足数字人民币平台增加项目的兼容开放性,积极参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国际治理,加强数字支付领域的监管设计,统筹跨境支付数据库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沈知 《市场周刊》2004,(3):41-42
三大监管机构从人民银行的完全剥离预示着中国分业监管体制最终的确立,三大监管机构从此肩负着防范金融风险和确保金融稳定的艰巨任务,同时,人民银行随着其金融监管职能的剥离,肩负着更多新的使命。鉴于三大监管机构和央行之间的协调、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金融体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