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自适应多速率(AMR)算法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语音业务所采用的语音编码标准。为研究AMR算法应用于汉语语音和英语语音所产生的差异,本文针对ARM语音编码算法的特点,在处理分析了大量汉语语音数据的基础上,对算法中的线谱频率(LSF)、基音周期等关键编码参数进行了比较并给出相应结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AMR算法针对汉语语音的性能优化。  相似文献   

2.
服装品牌名不仅是一个商标,而且是其产品的形象服务质量的代名词。品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相信品牌,人们爱买品牌。那么,如何把这些五花八门的英语(或汉语)服装品牌的名称翻译成汉语(或英语)呢?主要讨论服装品牌名的翻译方法和用字情况。  相似文献   

3.
崔丽伟 《商》2014,(15):176-176
语言系统对比一、被动与主动由于西方人崇尚客体意识,而汉民族更强调意识的主体性;英语作为屈折语言,英语动词可依照构形规则发生相应的形态变化,而汉语不属于拼音文字,不存在形态变化。所以,英语多被动,汉语则多主动。Eg:(1)The blinds were drawn.窗帘拉上了。(2)马路两旁是整齐的梧桐树。  相似文献   

4.
英语在其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汉语借词,涉及多个领域。通过考察从《牛津英语词典》(第2版)只读光盘(4.0版)收集到的33个饮食类汉语借词,发现其中的一半来自粤方言,这与广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当时从广东移居美国的华人有关。33个借词中,"茶"和"豆腐"对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响尤其深远。  相似文献   

5.
徐丽娟 《商》2014,(13):162-162
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批懂外语、懂世界经济和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开设应当以培养能够胜任外贸业务等相关工作的人才为目标。在高职国际贸易的相关专业课程中充分普及双语教学,也就是能够运用母语(汉语)和外语(主要是英语)进行演示讲解,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的同时,能够充分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帮助他们进行两种语言中的技能交流,培养学生能够充分适应不同语境下的工作。本文试就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式英语指借用英语的词语却没有摆脱汉语表达的不规范英语,是指汉语式的逻辑形式、汉语式的语法结构、汉语式的词语搭配及汉语式的修辞比喻,即"Chinese English",也叫"Chinglish"或"Pidgin",是大学英语写作中的致命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佳 《商》2013,(18):310-310
动物为人类所熟悉,根据动物的习性和特征,人类创造了关于动物的大量俗语和成语。但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又赋予了动物独特的文化内涵。笔者试着通过从两个个方面阐述中西方动物文化内涵的差异: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文化中的相同点;动物词汇在英语和汉语文化中的区别。笔者通过举例分析,为读者展现汉语和英语文化的差异,从而克服语言交际中出现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陈道婷  黄艳 《华商》2008,(8):64-64
汉语和英语中的颜色词除表示具体的颜色外,还会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出现很大的差异。本文则通过将汉语和英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对比和分析,来说明它们在汉语和英语中的象征意义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金晓霞 《致富时代》2011,(2):211-212
从英、汉语两种语言不同的组织手段出发探讨形合及意合的定义及各自的特点,并通过分析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浅谈英汉互译中的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10.
李瑶 《商》2014,(48):279-279
1.序言 日语中的“格”和汉语的介词有相通之处。何午、秦明明(2006)指出,“格”是表明名词项与谓语动词之间的语法概念,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请肓中。中文里的格由介词担当;而日语的“格”南格助词表示。在这里,我们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日语格助词 与汉语介词“在”的原型语义(2)它们的语义扩张过程(3)从语义扩张的角度来看,它们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英语就是以汉语为本族语的人们在其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所使用的一种英语变体。模因(meme)作为文化进化的单位,是通过一个过程将自己从一个头脑传到另一个头脑之中。这个定义概括了模因复制和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功能。本文拟借用文化进化和传播的模因论对中国英语的发展和传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英语能够成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形成过程中大量地吸收了外来语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语尽管相对总量不大,但随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的加强,汉语外来语在英语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家和民族的不同,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上、词汇的选择上是有差异的,其差异见于英语比汉语更多地使用委婉、含蓄和迂回的陈述方式;汉语比较注重直言、简明、畅达。在委婉、含蓄、迂回的陈述方式的汉语里远远不如英语流行。从对比语言角度对英汉词汇的间接与直接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对比。不仅有利于外语教学和翻译,也有助于其在各种经济活动中的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4.
本文笔者把所任课的07级三个教学班(5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三个教学班包含了工科(自然班化工A班和B班)、理科(自然班信息A班和B班)和文科(自然班会计班),对这5个自然班的入学英语成绩、大学英语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期末考试成绩在年级中的名次变化现象进行跟踪,并对会计班每位学生的大学英语历次考试成绩在班内的名次进行全面的跟踪,从而分析学生的英语成绩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寻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的句法成分中都有补语的存在。在英语中,补语分为主语补足语和宾语补足语,而在汉语中补语出现在述补结构中。英语和汉语中的补语都有"补充说明"的意义,但是两者在意义上和用法上都存在很多不同。而这种不同也可能导致了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补语中会出现一定的迁移和偏误,本文就以英语为母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汉语补语时出现的迁移和偏误进行分析,找到在对外汉语补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6.
汉式英语是汉语母语者学习英语时常见的畸形语言现象。本文从汉语语言特征的干扰的角度,结合实例,探讨其成因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孙璐 《中国电子商务》2012,(21):141-141
本文从英语学习中,汉语母语经常对其造成的干扰的成因,及解决对策做了分析和诠释,为更好的学习英语从汉语母语角度做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通过纵向比较自建语料库 WECNEM(2009-2012)、中国学习者语料库CLEC(1996-2002)和中国口笔语语料库中的笔语库 WECCL(-2005),以及横向对比上述三个中介语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写作语料库 NESSIE(-2012),并对我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词汇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大学生词汇运用确实存在稳定化的趋势,这也是石化的前兆。但目前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应用相关数据比十年前有明显提高,与 WECCL的英语专业学生相当;三个中介语语料库在词汇丰富度、平均词长和句长上具有共性,均低于本族语库;常用词分布模型表明,第1000至3000词的使用是大学生二语习得中的一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英语的倒装句的特征,用法及其在汉语中的表达法的对比分析从而得出英.汉语倒装句在语言运用中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讲解词义基本上有两种方法,即用英语或用汉语,但用英语解词以单词为宜。其方法有直观手段、利用构词法、同义词讲解、反义词讲解、下定义,利用各种关系、各种情景等。利用汉语解词词义一般有翻译、解词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