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苏小和 《商界》2006,(1):18-20
用于实验的一代人 我很能理解众多在多元化道路上狂奔的中国企业家,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形态之下,他们可能是最善于生存的一群人,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态”。但理解归理解,我却要说,中国目前的企业家群体只是“用于实验的一代人”,他们之中极少有人能最终成为大器,他们所管理的企业绝大多数将成为过眼云烟,他们只不过是我们这个复杂而坎坷的国家在通向自由经济过程中必须的实验品。  相似文献   

3.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剧,呼吁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问题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关注。社会责任感成为考评中国企业家素质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我说中国没有品牌?并不是代表着我对前不久奥美全球总裁夏女士的中国无品牌论的赞同,是因为我对品牌的理解不一样。可能按照我的这个品牌标准,只能是这个结果。品牌不是商标,品牌也不是形象,品牌更不是“名牌”。品牌是与消费者建立起来的文化沟通关系,是生活与消费习惯形成的生活定势。只有一个产品的消费选择中有一种文化般的核心作用,它才是一种品牌的表征。  相似文献   

6.
姜汝祥 《商界》2007,(11):151-151
管理的出发点是事的顺序,而权术的出发点是人的服从。管理的本质是规律,权术的本质是谋略。权术服务于规律,这就是公司政治的底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自从上世纪80年代起飞以来,每年平均以8%~9%的速度高速增长,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的一个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走进中国经济,我们却惊讶地发现,中国企业的成长并不像它的经济增长那样耀眼,相反,在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总体上却每况愈下,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非常不协调的局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从两方面来探讨。第一,既然中国的企业表现不佳,或者说微观经济层面长期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率问题,那么中国的经济增长何以能表现甚佳?第二,既然20年来中国的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那么,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却一直表现…  相似文献   

8.
9.
杨鹏 《商界》2006,(6):20-21
为什么文化素养高的企业家会喜欢老子呢?老子思想中.有什么是与企业家心态相通的呢?  相似文献   

10.
缪飞 《市场论坛》2009,(6):66-67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队伍一直在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之初产权制度的不完善和体制的落后,使得企业家的企业成长带有不规范性和灰色性,而他们在领导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问题。在改革纵深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应加快建设培育企业家的制度环境,而企业家应该有远大明确的战略规划,并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这样才能在新的时期把自身打造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并带领企业走向一个更高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商界》2006,(2):83-83
中外企业家们有何不同?西方的企业家成功之后愿意回报社会,中国的企业家却没有这样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27日,77岁的日中经济协会会长张富士夫,按照计划应该乘坐专机飞往北京,出席中日友好四十年纪念活动。不过,张富士夫当天并没有出现在北京。见诸于媒体的理由,是飞机原因不能起飞。  相似文献   

14.
袁岳 《商界名家》2003,(12):73-73
讨论中国企业家群体的特性.不能离开他们大半属于“第一代”这个背景。即他们如果不是白手起家的私人创业家.就是最早较充分地实践了市场运行机制的国有企业管理者。这个背景决定了他们有以下特点:他们面临比较强的变革与市场压力;需要表现出应付外部环境协调与内部组织调整的双重任务压力:迫切的新知学习需求及解决大量非规范问题的能力;前瞻性思考与现实型操作的并行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本论文分析了当前中国企业家队伍的成长现状,指出对企业家资源需求的不均衡、非生产性配置和政府政策的不均衡所导致的企业家经营管理活动效率不高是目前企业家队伍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企业家成长问题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大明 《商业研究》2002,(2):104-106
现代社会是企业家社会,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家主导,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问题主要是制度问题。深入研究企业家成长问题,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市场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中国的企业家是否也相应地茁壮成长了呢?中信国际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刘经鹏感叹道:中国有80%的国有企业搞不好,而在搞的好的20%企业中,却有相当多的企业家结局不好。如1987年全国评选出来的首届20位优秀企业家中,十多年过去了,本色未改的只有2有,2人英年早逝,其余的去向多少有点忧大于喜,仅免职,辞职,判逃,判刑就有9人,不管是国管,民营还是私营,中国的企业家大多未能逃脱短命的恶运。我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企业家个人问题还是社会制度,历史条件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来看待和分析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宋学宝 《中国工商》2001,(2):105-108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这既是见仁见智、引人思考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问了几代企业家的实践问题。本刊在2000年第 11期刊登了自力秋的访谈录《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后,收到诸多的读者的来稿,本期刊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宋学宝教授的文章,希望能有更多的学者、企业家朋友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