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岳涛 《西部大开发》2011,(1):108-108,1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影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健康的理念和自我心理耗竭等原因是制约体育锻炼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锻炼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时的“量体裁衣”──谈运动服的原料选择与组织结构陈颖,张金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了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一种杜会风气,成为人们身体和精神上的一种特殊享受。这就大大促进了人们对专门运动服装...  相似文献   

3.
王军 《魅力中国》2013,(26):240-240
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生活质量的涵义及所包含的内容,然后从体育锻炼的作用和功能出发,重点论述了体育锻炼对提高锻炼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倡导人们多进行体育锻炼来主动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陈晓 《魅力中国》2011,(17):350-350
考研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考研期间的体育锻炼、身心状况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高校考研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其为更多的考研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提出假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5.
金晶 《魅力中国》2010,(6):235-23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从中体验到体育锻炼的愉悦感,能调节个人的情绪,缓解由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一切有利于积极主动学习,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终身体育锻炼的体育资源都可以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孙作明 《发展》2009,(4):83-83
一、地域、气候对人体生理、机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 (一)地域对人体的影响。从地域特点中看,山区、盆地的地形结构,一年四季易出现逆温层。逆温层的出现会导致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不易扩散,环境恶化,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在山区、盆地生活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要特别注意季节变化特征,要避免在逆温层出现次数多的月份内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7.
孙凯 《魅力中国》2012,(29):149-149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有益健康。现如今体育运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关注,社会和国家更加注重下一代身。健康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青少年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体育运动和锻炼也被社会所重视。参加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素质,学习各种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已经成为教育方针和政策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青少年在身体的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上具有他们自身的特点,对于他们的体育锻炼,必须从他们自身身体实际情况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的身体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相应的体育锻炼要求,才能保证其体育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对乌鲁木齐市16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与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从中发现了潜在的体育锻炼认知、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行为及体育锻炼环境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同时,对更好地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做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9.
赵艳玲 《魅力中国》2010,(3X):239-24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分析法等对豫北地区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总体现状比较令人满意,女大学生对短时间的体育锻炼兴趣较浓,乒乓球、篮球和羽毛球是大学生双休日体育锻炼的热门项目,场地不足和学习负担重是制约学生参加双休日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光明 《魅力中国》2010,(1):123-123
体育兴趣是个人对体育特殊的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人们从事体育实践最强有力的动力,如何激发和提高大学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保证,对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中渝 《魅力中国》2011,(8):344-344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特征和影响高校在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对如何指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如何积极促进四川省高校学生深入开展体育锻炼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董晓阳 《魅力中国》2011,(17):105-10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体育健身成了人们休闲方式的一种体现,并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来满足自身的这种需要。因此,社区体育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我国社区体育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发展。下面就对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试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认为体育锻炼有降低抑郁、缓解焦虑、提高自尊等作用.并针对国内外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分析表明:西安市大学生对体育学习与锻炼重要性的认识是良好的,已经具备了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认识基础.但是大学生实际参与锻炼与从识有较大的差距,表现为锻炼频率较低并且每次锻炼时间较短.其主观因素是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客观因素是运动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少锻炼伙伴.可以通过组织体育锻炼俱乐部、开展体育锻炼知识专题讲座等,增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调查表明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总体认识不高,参与意识较差,体育锻炼行为、素质、能力、习惯与"树立健康第一思想"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强化非体育专业学生终生体育锻炼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实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  相似文献   

16.
杨志渊 《魅力中国》2013,(32):273-273
体育锻炼是提高体质、锻炼意志力的过程,对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并对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提出了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的自身条件,是人类最关心、最珍惜的基本要素.体育锻炼作为增进健康的基本手段一直被人们认可和提倡.  相似文献   

18.
李太平 《魅力中国》2011,(21):48-48
时代的巨轮不断前进,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趣快,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信息化,使人们的生活充满竞争,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人甚至患上了心理疾病。现代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人们拥有越来越少的锻炼机会和活动机会,由于缺乏锻炼而带来的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体育锻炼变得越来越紧迫,尤其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加强锻炼更加重要。高校中开设的体育课,对学生的锻炼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问题。本文对几所高等学校的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杨科  宋建洪 《新西部(上)》2010,(7):249-249,253
本文通过对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认为大学生有着良好的体育锻炼动机,学校应积极地加以引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的需要,使之形成稳定的、良好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方式,从而掌握几种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黄光霞 《魅力中国》2011,(17):334-334
通过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初步探讨,发现学生掌握的体育锻炼常识不准确,坚持锻炼的意志力不够。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是锻炼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体育锻炼需要、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兴趣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为中小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