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做外贸还真有点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来自商务部的最新统计表明,截至7月28日,全国共有个体52家办理备案获得外贸经营权。个人备案外贸经营为何不像企业那样火呢?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众多业内人士及知名专家,发现虽然新外贸法允许公民个人从事外贸经营活,但是--  相似文献   

2.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各项外贸制度全面与国际接轨。外贸经营不断降低门槛,并按照入世承诺,最终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在全国实行备案登记制,同时去除了关于外贸经营资格的条件要求,个人也能从事外贸经营,外贸领域各类经营主体的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3.
小梗 《WTO经济导刊》2004,(10):41-42
新《外贸法》彻底取消了外贸经营的准入门槛,“个人也能做外贸”不再是空想,外贸经营许可制度正式隐退,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变成了备案登记制,不论内资外资,都可以从事外贸经营活动,注册资金的限制也被取消。这一切都意味着。对外贸易,不再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都将参与其中。但是,我们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多少呢?英国欢迎高科技投资、巴西重点扶持纵向战略产业、意大利投资国有企业能赢利、非洲是投资回报最高的大陆……这些信息并不一定为众多的外贸企业和个人所了解,因此,本刊特地推出本期“国际商务投资环境”系列文章,对世界各大洲的主要投资市场的商务进行描述和分析,希望对有志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钟志泉 《现代商业》2007,(17):159-159,158
加入WTO后,我国废止了外贸经营的审批制,开放了个人外贸市场。这一切都给我国地方外贸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进行地方外贸企业的经营与完善,在新形势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我国废止了外贸经营的审批制,开放了个人外贸市场.这一切都给我国地方外贸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进行地方外贸企业的经营与完善,在新形势下成为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原有的《外贸法》规定,中国的自然人不能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也就是说,对外贸易之门对中国境内的个人来讲一直是关闭的,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外贸的经营权不断被扩大,许多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股份公司、民营企业等都可以从事对外贸易业务但作为个人来讲一直不允许经营外贸业务。中国加入WTO后,就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7.
初探开禁后的个人外贸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颁布的《对外贸易法》已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外贸法中十分引人注目的修改就是,外贸经营的范围再次扩大。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在贸易权方面应给予所有外国个人和企业,不低于给予在中国的企业的待遇。如果外国的个人能在中国开展外贸活动,中国的自然人也应当能够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因此,新  相似文献   

8.
自然人亦称个人,是最古老的国际贸易经营主体,其资格几乎都已得到各国法律的确认。然而,我国主要法律则一向未承认自然人的外贸经营主体资格,直到2004年修订新《对外贸易法》时,才确认了本国自然人的主体资格,并确立了备案登记制。各国法律、我国外贸法关于自然人外贸经营主体资格的认定和取得;我国自然人主体在国际贸易经营中的作用与缺憾。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的准入门槛在不断下降,外贸经营权的范围扩大到几乎所有依法经营的企业,中国进入全民外贸的"纷争"时代,外贸总额不断攀升。随着在对外贸易领域的改革不断扩大和深化,外贸创业变得更加容易,有无数的企业和个人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贸易活动,进入外贸创业领域。  相似文献   

10.
倪丽娟 《浙商》2005,(3):106-107
2004年7月1日.新《外贸法》正式实施.商务部随之制定并发布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办法》规定:自7月1日起.取消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个人履行法定程序后即可从事外贸经营。新的备案登记制以自动登记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的行政审批制.不会对外贸经营者取得经营权构成任何障碍。  相似文献   

11.
王小承 《新商务》2004,(5):36-36
新《外贸法》中已明确了个人可以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但只是一个笼统的规定.个人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具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以及具体的办理程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年轻群体.自1999年国家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从事外贸经营的限制,并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降低外贸经营权门槛,2004年又允许个人从事外贸经营后,民营企业不断壮大,外贸出口高歌猛进.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民营企业出口额高达1489.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2%,高于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水平,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6.4个百分点,在中国外贸200强中占据13个席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海南外贸经济现状,分析了构建海南大外经贸格局的主要优势和障碍因素,提出了各职能部门通力协作,提供优质行政服务为外贸工作创造优良环境;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外贸动力向集约型转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出口退税政策效应最大化;鼓励各种类型的经济实体和个人开展外贸经营活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充分发挥金融保险在支持外贸经济中的作用等构建海南大外经贸格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界咨询台     
《商界》2005,(10):89-89
长沙 彭朋 我与外贸局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外贸局将其所属的外贸进出口公司租赁给我经营,自主经营,亏损自负,如违约另一方可终止合同。后来由于我拖欠租金,外贸局起诉要求解除合同、给付租金。请问:外贸进出口公司能租赁给个人经营吗?双方签署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相似文献   

15.
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是调 整外贸结构、实现对外经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取向的确立,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外贸经营主体单一化局面,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一次规定了我国的自然人享有对外贸易权,并以此为标志,建立起了我国的个人外贸制度.尽管个人外贸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极少,但其人权的意义不可磨灭.本文从人权的视角审视了我国个人外贸制度确立的人权背景;从工商登记程序、报关制度及不必要的程序要求方面对个人外贸制度予以检讨最后,文章提出了改革现行个人外贸制度以促进人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是从1984年开始做进出口贸易的。当时贸易秩序比较混乱,1994年颁布的《对外贸易法》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整顿。加入WTO,要实现承诺势必要有法律依据新的《外贸法》应运而生。新的《外贸法》与以前的相比最大区别是原外贸经营权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现只要备案登记就可以了。对外贸易经营从组织到个人从政府行为到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18.
"家庭型"外贸公司国外客户的开发和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外贸法的实施,经营外贸业务"家庭型"外贸公司越来越多,这种公司一般只有两到三个员工,有的是一个人或夫妻店,公司就设在写字楼间或家中,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就是公司的基本设施.这些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客户的开发和维护比较困难,以下笔者以个人经验对"家庭型 "外贸公司客户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外贸企业:挑战中探寻六大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04年7月1日起,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和与之配套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办法》同时开始实施。建国以来一直实行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度正式隐退,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度变成了备案登记制:不论内资外资,只要是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均可办理备案登记,从事外贸经营活动,并且还取消了对注册资金的限制。同时,不再要求对外贸经营资格进行年审。这标志着在放开外贸经营权方面我国提前半年履行了加入WTO时的承诺,外贸经营的准入门槛彻底取消。在激烈的竞争下,外贸企业面临着骨干人才流失、业务流失的困境,不少企业将举步维艰。外贸企业将会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情况。曾经在政策庇佑下过着“滋润”日子的外贸企业将何去何从?实际上,这个问题已经让外贸企业的老总们思索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从前些年跟外商接触时对方要看工厂开始,到十六大提出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再到2003年下半年三大外经贸改革,再到如今《外贸法》的修改,有准备的企业早已悄悄上路,走出了一条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本刊特地采访了6家有代表性的外贸企业。它们有的是从过去的纯贸易转向实业的,也有的是生产企业凭借品牌成功打开国际市场的;有的专注于某一领域取得突破,有的通过多元化经营打  相似文献   

20.
经贸要闻     
《进出口经理人》2004,(5):12-13
新版外贸法降低经营门槛 新增保护知识产权 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的对外贸易法,对降低对外贸易经营门槛、新增“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做了重要修改。新版外贸法将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范围扩大到依法从事对外贸易经营活动的个人,并增加了“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章。作为世贸组织三大支柱之一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各主要贸易国家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世贸组织规则,同时借鉴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外立法经验,新修订的外贸法增加了通过实施贸易措施,防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进出口和知识产权权利人滥用权利,并促进本国知识产权在国外保护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