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汪占熬  陈小倩 《经济纵横》2012,(10):110-113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推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不断爆发,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对我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效应的研究成果,重点放在空间经济学作为指导理论之后的最新进展上,并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即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动态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以期对研究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尚海洋 《生产力研究》2013,(11):125-128
21世纪能够参与经济竞争并且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竞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城市群体的竞争。只有大城市和形成一体化紧密联系的城市群体才能形成足够的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确定兰白经济圈产业结构优化与配置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地理集中指数确定兰白经济一体化的产业整合程度。基于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推动甘肃省的"中心带动战略"、推动兰白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通过推动区域间资源共享与经济合作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经济地理学领域长三角区域的学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基于系统文献阅读探索区域一体化议题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济地理学界关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的学术规模、学科开拓性和学术共同体建设有待提升;相关研究已形成产业协作与空间组织、城市分工与区域发展、区域交通网络、区域协同管治和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五个方面,发现了长三角区域协同的网络化、圈层化、多中心、沿交通线路发展的格局,以及邻近性、集聚效应、溢出效应、政府博弈在一体化中的作用;研究重点从格局刻画转向机制和对策探究,研究认知也从强调区域分工合作到区域协同、区域一体化不断升级,但囿于测度数据及方法的有限性,区域一体化研究仍处于待发展的探索争鸣期。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为了推进区域性国际进程而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组织,一般可以分为区域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现在存在的很多重要性的区域组织基本都是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向前推进对于一个国家的经贸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必须要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且寻找到合理的实现路径才有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更好地为地区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蒋菡芙 《时代经贸》2016,(33):81-84
WTO主导下的多哈回合谈判进展受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受到挑战,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却再度兴起。本文探讨的是在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的静态效应与动态效应时常用的几种方法的比较,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国的对外自由贸易区效应提供工具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跨省域、不同行政区单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创新模式。广东"双转移"战略则是我国行政区经济体制下典型的地方政府经济干预行为。两者启动时序相关,战略目标存在交集,空间范围存在重叠,因而在交集领域与重叠空间就会形成"政策协同效应"。通过比较不同区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差异来识别行政区经济与一体化经济的空间效应,数据显示广东"双转移"战略的行政区经济效应明显,并部分抵消了泛珠区域合作的一体化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权式改革带来的非一体化市场逐渐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危机爆发凸显区域专业化与风险分散之间的矛盾.本文着重从一体化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差距缩小的途径.研究表明,高度专业化的区域经济在更广阔的区域市场中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在俱乐部趋同存在的条件下,东部地区受专业化和外资水平影响较大,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人口聚集和一体化市场下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空间经济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建立三地区模型,推导出效用差异函数以模拟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边界地区的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边境地区在一体化进程中的聚集力和分散力的强弱、边界效应对要素和厂商是否向边境区聚集,与所接壤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缩减边界效应是边境区形成边缘经济增长中心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地理空间一体化、经济空间一体化以及社会空间一体化三个维度建构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区域一体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选取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已成为优化国内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关键引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不仅能直接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提高,还可经由人力资本效应与产业结构效应间接提升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据此,应当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生态友好型发展,实现区域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共赢。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路径选择理论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理论研究从其经济效应分析起步并向路径选择方面扩展,形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本文以此为视角,力图在对现有理论成果进行基本概括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实践所需解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物流产业集群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建新 《经济问题》2007,(1):119-121
现代物流业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改变企业组织形态和业务流程再造以及形成产业集聚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应注重培育物流产业集群的产业基础,使其发挥合作效应、制度效应和创新效应,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是当前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打造区域品牌应当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规模扩大效应决定了一体化的收益,而一体化的交易成本则制约了一体化的程度。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一体化促进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北-北型一体化、南-北型一体化和南-南型一体化在经济绩效上的差异,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靠其内在因素,同时也越来越受到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关联带动。文章通过研究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基本类型及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我国区域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检验的理论模型,为今后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缩小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区域差距,在研究与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田皓森  温雪 《宏观经济研究》2021,(11):139-148,175
本文基于两地区DSGE模型,通过引入信贷市场不完备性,探究金融一体化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利用2006-2019年全国12个重点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推进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促进作用;(2)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认为加快经济要素空间流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在金融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过程中均起到中介效应;(3)进一步考察金融一体化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的时空差异,发现成渝城市群等发展型城市群金融一体化的推进更能改善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同时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一体化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内涵、效应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是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产品、要素等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维纳的关税同盟理论到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都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既有负效应,又有正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应该以市场化为基础,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有效的主体组织和适当的补偿机制为保证.  相似文献   

17.
刘澈元 《经济地理》2008,28(6):923-927
传统一体化理论基于对一体化行为主体的"主权国家"规定,将经济一体化自然归属于国际经济学,国内一些学者根据对一体化区域边界的重新界定将其拓展至世界经济学。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进展表明,必须对传统一体化理论的行为主体规定进行反思与修正。通过对区域经济学传统与发展趋势的考察,文章就经济一体化的区域经济学归属进行了相关论证,认为将经济一体化纳入区域经济学研究范畴并不是将其从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剥离出来,而是为了在开放的学科主义下借助于多重视角对其开展更为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19.
王雨  张京祥 《经济地理》2022,42(1):28-36
面对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复杂环境以及"双循环"国家发展战略新要求,消除阻碍要素流动与配置壁垒、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意义更为迫切。但是如何深刻地观察和衡量制度壁垒的空间效应在实践中是一个难题,也缺乏相应的有效理论支撑。经济地理学的制度转向带来了研究焦点从"物与结构"向"制度"转变,文章将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距离"概念引入区域空间经济研究中,认为由于地方之间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差异所导致的"制度距离",为区域空间经济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测度方法。文章揭示了区域空间发展中制度距离的作用机制,初步构建了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分析解释框架,基于制度距离与空间距离建立了二维分析象限,分析了三种典型的区域空间效应表征类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了一种新方法来度量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程度,该方法兼顾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综合影响。利用这个新指数,我们以巴西1985-2006年时间序列数据实证考察了国际经济一体化对巴西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一体化不仅具有较大的短期水平效应,而且还有一定的长期增长效应:如果巴西在1985年后没有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那么巴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比现在减少3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