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口号可能和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有一定渊源。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之所以从乡村来到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存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量的人怀着这样的憧憬来到城市,追求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东南置业》2007,(1):85-91
水,一直以来是生活的象征,人与生俱来都有一种亲水情结。有水才有灵气,以傍水而居、亲近自然为居住理想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外绝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城市都是凭水而立。“围水住宅”成了许许多多城市当中前卫又时尚的住宅生活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亲水”而居,这是因为水岸住宅已经成为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大部分购房者二次置业都选择了水岸住宅,就是想从他们市区当中普通的居住型式向水岸住宅的享受型式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3.
“我春节的快乐是建立在鞭炮之上的,只要是有鞭炮,我就会很快乐”从三岁时就开始在中国生活的林白曦,最清楚春节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不过让这位芬兰航空公司中国区总裁最难以忘记的,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就意味着他要连续吃4天的“年夜饭”——香港、广州、上海、北京四个城市,一个城市吃一顿,和员工一起。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城市问题首次纳入世博会的展示视野.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城市化起始于工业社会,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意义之深,延绵至今.但工业文明的两面性有目共睹,它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与技术进步的同时,却又使城市走向背离人类追求“优良生活”这一初衷的本意.上海世博会主题展示正是立足于反思这一问题和创想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前景而展开.本文的考察与分析结果显示,世博会展示了城市在步入后工业社会后将主要受到“人文关怀”、“生态思想”和“公民意识”三个逻辑的主导,其寓意在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和谐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发展的主要趋势,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也是明显而又麻烦的,新型城市化的思路和策略是极有远见的。城市化首先应以人为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以人为本就必须落到实处,让城市居民享受到城市所带来的美好。但以人为本,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够过度地追求人的欲求的满足。新型城市化,提倡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本,在考虑人的发展的同时考虑自然的价值,新的城市化区域尽可能地保留自然的区域。新型城市化,决策是关键。需要观念更新,更需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提起美丽乡村建设,很多人认为就是拆房子、盖大楼、修马路,让农村和城市“接轨”。让农民都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不少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都套用了“城市化”的“模式”和“版本”。昔日的老屋拆除了,村中的河塘填平了,村头的大树移走了,村里的水井掩埋了。  相似文献   

7.
“嗨!在哪儿Happy?”昆明人见面或打电话大都会用这样的开场白,这当然是指时尚人士或白领阶层的特有方式。他们追求对心灵的人关怀,关注自身生活状态的定位,更是一个追求生活质量的群体。正如诗人于坚认为的:要玩化当大官到北京去整,想赚大钱到上海、广州去整。昆明,是个物质与功利给休闲让位的地方,也是让不注重生活品位的人无所适从的城市。昆明到处充溢着休闲氛围,它将一种蕴含丰富的“慢”辐射到了离它很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8.
据说,有一天李叔同先生与弟子丰子恺谈人生,大意是:大千世界,犹如现代社会的三层楼房,芸芸众生按等级自然分列在这三层楼上。第一层楼人最多,这些人都是为了衣食住行而奔波忙碌,终生劳顿;第二层楼的人较少,除了衣食住行操劳外,还有对文化、艺术的追求;第三层楼的人最少,他们除了追求物质生活,还要独立思想,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后来有人问李叔同,“先生是属于哪层楼的人?”李叔同笑道:“我是到第三层转了一圈,又回到第二层楼的人。”  相似文献   

9.
《上海质量》2010,(5):6-6
《上海质量》的广大读者朋友: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于5月1日隆重开幕了。本次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包含五个分主题:“城市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城乡互动关系”“城市与高科技发展关系”“城市与多元文化发展关系”,充分体现了全人类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新世纪梦想,是世界各国展示对发展质量、生活质量深入理解与反思的契机,也是各行各业了解、学习各种先进理念和经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冯原 《房地产导刊》2009,(11):117-117
说白了,新的规定总是增加了居民们犯规的可能性,但自觉不在阳台上吊挂“杂物”又能对城市容貌做出多少贡献呢?我看谁也说不清楚。要是让我选择,只要不危害公共安全,我宁愿做—个阳台上的“孟买人”,也不愿做个大街上的“平壤人”。  相似文献   

11.
建筑审美追求的迷失张先进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一位建筑师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了解这座城市中的人”。成都历来是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成都地区传统建筑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貌,花影、修竹、粉墙、黛瓦所形成的独特韵味在今天仍然让人流连忘返。但是,遗憾的是,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成都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似乎抛去了历史的厚重感,变得生涩、浅显,没有了传统根基。现代派、高技派、光亮派、后现代派等各种风格建筑杂陈在城市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所修建的高楼大厦只让人感觉到钢筋混凝土森林的压抑,故…  相似文献   

12.
《企业管理(北京)》2004,(5):108-108
本刊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最近发布最新调查结果,通过对3192位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企业经营者对财富追求的6个可供选择的目标中,选择“能让此生没有后顾之忧”的比重最高,占40.6%。调查结果表明,企业经营者财富价值取向其次的选择是“能在平均水平以上就可以”和“能过富裕的生活”,比重分别为28.1%和22.2%;另外,选择“在中国500富豪中”、“在本地是最有钱的”和“起码在家族中是最有钱的”比重很低,分别占3.5%、1.5%和1.2%。分析人士指出,多数企业经营者希望过比较富裕的生活,而较少不切实际的极端的财富追求。从经济类型看,国有…  相似文献   

13.
常常听到周围的人感叹说:想做的事都留在了梦幻的档案里,不想做的却让你每天忙忙碌碌,风雨兼程。为了名利、地位和金钱,我们违心地说着做着,甚至与人争得头破血流;为了年终的先进,我们要巴结上级、讨好同级;为了老婆有个好单位、孩子能上个好学校,我们要打通好多关系;为了让太多人满意,我们小心翼翼、诚惶诚恐,我们的压力太大了,活得太累、太压抑了。所以,一直以来,我在寻求和尝试着一种能够活得更好、更自我、更轻松的生活方式。直到一天看到“换种活法”这一提法,我耳目一新,噢!原来我心中每每滋生的,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就是“换种活法”…  相似文献   

14.
近闻,不少城市提出了这么一个口号:把城市“做大”。 城市到底是不是“做大”的? 能不能由政府来“做大”? 我以为,一个城市的形成、发展,首先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个地方有了企业、市场,就有了工人、商人……人多了就要生活,于是商贸、餐饮、房地产、邮政、通讯、交通运输就逐步发展起来。人不  相似文献   

15.
追求完美是痛苦的,取悦自己则是最好的救赎方式。德国人以严谨苛刻著称于世,但是他们也懂得如何让生活浪漫深情。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放下过去的追求,到德国取悦自己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底的一天清早,河北省邯郸市某大型公园里,一名“小女孩”和一名“男车夫”头戴瓜皮帽、手拉着车欢快地走到公园的广场,围观的众人欢呼雀跃。原来,这两个人是酷似真人的奥奇曼机器人。据机器人的主人刘明介绍,每坐一次机器人手拉车5分钟,收费5元。前来“尝鲜”的市民让两个机器人忙开了。在游乐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为什么奥奇曼机器人手拉车生意如此火爆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逐渐成为社会主导。厂商推出个又一个新产品,开发出一个又一个新市场,市场竞争已经演变成观念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演变成为能否让顾客满意的竞争。顾客利益是企业利益的保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涉及到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与自然的和谐,提出了“先天而不违,后天而奉时”,“人与天调”等思想,积极追求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在市场竞争中,没有顾客利益最终就没有企业利益,这迫使企业必须以“物美价廉”来招揽顾客,让社会了解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山水城市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感谢钱学森教授来信及他对山水城市研究的关心。可惜届时我因要去韩国参加预定的一个会议 ,不能参加讨论了 ,仅陈述数点就正于钱老及参会专家。1 “山水城市”作为一般意义或普通意义 ,我的理解是城市要结合自然。强调城市的山水 ,有生态学、城市气候学、美学、环境科学的意义。山与水是自然的代表 ,例如“青山绿水” ,四个字勾画出美好的自然环境 ,就象最近常被人运用的“山川秀美”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自然环境的向往和我们改造自然的努力方向等。这方面的意义由于钱老的振臂高呼 ,唤起社会的普遍重视 ,有的城市并引为所在城市的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30年前,我为了生存而创业。30年后,为了责任选择再出发。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在柳市街头修皮鞋,常看到有人躲躲闪闪扛个麻袋走过,一不小心就会被镇里“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的人抓走。原来那麻袋里装的是铜材料。是从废旧的电器上拆卸下来的。这是温州人走南闯北跑单帮、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居有其屋”,现今,渐渐演变成“居优其屋”。这并非是指物质生活上的富庶,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关键是选择一种符合自己需要的生活方式。 都市中心“第二居所”,全新居住理念,市中心的私享空间,实现都市人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每天享受度假生活。[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