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环渤海经济圈凭借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扶持,逐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而海洋产业则是推动环渤海经济圈快速发展的几大主导产业之一,海洋产业的健康发展对环渤海经济圈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研究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结构对于进一步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比来描述该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反映该地区海洋产业的结构问题,并对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时代经贸》2004,(10):78-78
依托平谷区的北京兴谷工业开发区.位于北京市区的东北部.南与河北相邻.东南与天津接壤.北面面向广阔的东三省.处于京津冀的交汇处.全身融于环京经济圈及环渤海经济圈之中。  相似文献   

3.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从1999年提出“二次创业”以来,先后荣获国家“十佳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秀管理奖”、“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荣誉,走在了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 2002年,长春高新区再创历史新高:全区技工  相似文献   

4.
李晨霞  赵宏 《经济论坛》2005,(17):22-23
环渤海经济圈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辽宁、山东三个省的区域;广义上指包括山西和内蒙古中东部在内的范围。本文研究的是狭义上的环渤海经济圈。该区域所包括的五省市陆域面积51.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5.36%;占全国总人口约17%。  相似文献   

5.
1992年11月18日.还是一片广袤田野的苏州新区,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年.弹指一挥间.苏州新区取得的一连串闪光的业绩,不仅让苏州、乃至全省人民惊奇.而且让全国开发区惊奇。1997年9月,北京、苏州、合肥、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入选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值得一提的是.在4个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中.所在地不是首都、省会的只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们惊呼.苏州新区创造了奇迹.“小苏州”做成了大文章。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多年的关于全国技术市场成交额和53个国家级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资料,结合统计学中的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社会分析系统(SAS)软件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了基本符合我国科技进步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现状的几条结论。  相似文献   

7.
1992年11月18日,还是一片广袤田野的苏州新区,被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弹指一挥间,苏州新区取得的一连串闪光的业绩,不仅让苏州、乃至全省人民惊奇,而且让全国开发区惊奇。1997年9月,北京、苏州、合肥、西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入选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值得一提的是,在4个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中,其所在地不是首都、省会的只有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们惊呼,苏州新区创造了奇迹,“小苏州”做成了大文章。“小苏州”…  相似文献   

8.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0年3月,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被国家科委、国家体改委确立为进行综合体制改革试验区。1993年被国家科委评定为全国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这3年多发展中,中山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下,高举火炬旗帜,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进行了股份制改造试点,率先在全国各开发区中进行了建立现代  相似文献   

9.
环渤海经济圈是中国经济第三个区域增长极。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改革开放后,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圈内出现了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为外向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和壮大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近年来,数千家大中型企  相似文献   

10.
文摘     
国务院最近批准经国家科委审定的下列2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京浦口高新技术外向型开发区、沈阳市南湖科技开发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安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南湖——南岭新技术工业园区、哈尔滨高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相互交织的形势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到国家整体的发展战略上,力争把天津滨海新区打造成中国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发展.而后国家对于天津市的经济定位确定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这已为天津市的经济与产业定位和发展奠定了指导性、纲领性的原则框架.国家出台以上政策和对天津城市发展定位有何理论依据?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对发展演进中的天津产业进行定位?这对处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天津市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迫切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进行天津的产业定位与演进分析,提出具体实施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规划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首先要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之下,设立以培育特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目标的省级协调机构,由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负责,相关开发区、开发区主要领导参加,主要负责开发区及跨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的协调。其次,科学论证确定全省重点培育的若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步可考虑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 1992年12月11日,当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李绪鄂听取了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情况汇报后,满意地评价道:“太原高科技开发区的思路清楚,干劲大,时间不长,但效果不错,有后来居上的劲头,说明省、市政府下了很大的力量。”是的,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确有后来居上的劲头。这个开发区是继全国成立30余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后,由省政府于1991年7月6日正式批准成立的。面对机遇和挑战,开发区管委会坚持改革开放、勇于探索,按照“给政策、抓机制、多服务、少干预”的开发原则,为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良好的软、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快速发展2 0年来 ,我国先后建立的 5 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下简称高新区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 1988年我国正式启动第一个高新区 ,即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截止到 2 0 0 0年底 ,全国共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5 3个 ,创业服务中心 (孵化器 ) 110家 ,2 0 0 0年全国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 886 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 76 80亿元 ) ,利税 92 0亿元 (上缴税费 4 0 0亿元 ) ,出口创汇 2 2 0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 1810亿元 ) ,人均技工贸总收入达 30 .7万元 /人·年 :高新区内共认定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圈,居于我国与亚太地区东来西往、南联北开的枢纽地位,是我国对外口岸最集中的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不仅保持了钢铁、原油、原盐等资源型产品优势,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迅速发展;在环渤海地区,各种运输方式齐全,彼此间相互衔接,形成了以  相似文献   

16.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经济创新发展以及发展结构调整的支柱行业,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学准确的统计,便于相关部门实现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的监测,从而能制定出针对性的发展政策,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计监测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现有统计方法无法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准确而完善的统计,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统计监测工作,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为类似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统计监测工作开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已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有120余个,其中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的有52个。国家科委火炬办1991年开始制定的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10年发展规划现已开始实施。根据这个规划,到2000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当年技工贸总收入将达到4000亿元,将有100个左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茁壮成长起来,将有20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区安家落户。一、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要素1.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硬环境,二是软环境。硬环境系指土地资源、地理环境、文化修养、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基础及配套设施等。软环境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福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方针指引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建立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00.23亿元,工业高新技术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超过25%.全省已形成了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生物与医药工程、新材料与新能源、现代农业等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越来越多,进一步增强了全省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海洋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系统耦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海洋产业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本文试图探寻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两大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构造产业集聚与环境资源的耦合元素指标,并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环渤海经济圈海洋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资源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正趋于转好,耦合发展类型由环境资源主导、海洋产业滞后型过渡到二者协调发展同步型,体现了两大系统的区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着力打造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在改革开发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的作用,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文章针对京津冀都市圈产业互补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一些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