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庭院经济的概念问题,目前存在这样几种认识:一种认为庭院经济即庭园经济,就是农户利用房前屋后小块土地从事种植业为主体的生产活动;另一种则认为庭院经济就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以自己的庭院为基础所进行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再一种认为庭院经济就是广义的农户  相似文献   

2.
庭院经济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庭院经济一般是指农户以其可利用的房舍、院落和村内闲散空隙地为资源条件或场地,所从事的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庭院经济不同于大田经济和乡村企业。大田经济和乡村企业属双层经营或承包经营的集体经济。庭院经济属农户家庭自营经济。农户以自己的房舍和可利...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金山县有个钱圩镇,5000多农户在宅前屋后零星闲地上做文章,不仅使农家"打开窗子香喷喷,要吃水果手伸伸";而且庭院经济年人均增收近万元,成了农家的一棵"摇钱村"。农户的房前屋后的农事经营,当年被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尾巴。现今,被称之为"尾巴"的这块小天地活了起来,农民们利用宅前屋后,有的种植水果、花卉、蔬菜、苗木;有的挖塘建棚,饲养珍稀动物和特种水产,有的在家庭搞工艺编织、产品粗加工……这些立体式、密集型的庭院经济开发,为农户的经济增收翘起了一条硬实的"尾巴"。诚然,农户的庭院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据有  相似文献   

4.
发展庭院经济:前提、条件与趋势李万明庭院经济是一种个体私有制经贸,它是以庭院为场所,以家庭劳动和家庭所有制为基础的私有自营经济成份。其特点是对政策的敏感性、对农村家庭资源的依托性、对主导经济形态的依附性,因而具有脆弱性和自发性。因此,庭院经济既有自身...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庭院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对策陈龙祥,郑林,张云峰,蔡浔之(一)庭院经济传统的含义是指以农户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开发利用庭院及四周隙地,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发展农户经济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在家庭传统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形势下,它的含义发生了...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探讨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从土地托管视角考察三大粮食区域农户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配置对家庭整体经济福利的影响。研究方法: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法、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该收入分配效应表现出个体异质性和区域差异性;(2)劳动力分化能促进土地托管服务的发展和农户家庭经济福利的提升,是土地托管服务促进农户家庭增收的有效路径。研究结论:(1)完善土地托管服务市场和劳动力就业市场以提升农户的家庭经济福利;(2)加强政策帮扶,保障资源禀赋较弱农户的土地托管服务需求;(3)因地制宜,加强各粮食生产区域之间土地托管服务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式,庭院经济近几年来在金沙县农村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抽样调查,到2000年底,全县庭院经济产值达2.4亿多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26%、GDP的11%;庭院经济的模式也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单一的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发展成为种养加型、种养型、经果林养殖型、种养立体生态型、屋顶种植型、花卉生产销售型等等。一、庭院经济的作用第一,增加了农民收入。从抽样调查资料看,2000年发展庭院经济与未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相比(各50户),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户均收入比未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多960元,人均纯收入多2…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张家港市为例,利用农民集中居住区100户被拆迁农户的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集中居住对被拆迁农户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以期从农户视角评估农民集中居住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表明,集中居住后被搬迁农户职业非农化趋势更加明显,生产生活方式已截然不同,庭院经济基本消失。农户家庭收入增加幅度不大,其中与集中居住无关的收入如工资性收入、政策性收入增长较快,与集中居住相关的收入如征地安置保养收入、土地流转分配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则基本持平。同时,农民的粮食、蔬菜、水电和煤气等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水平并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对兵团农场庭院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兵团庭院经济的认识兵团的庭院经济已成为农垦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和职工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为推动兵团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所谓庭院经济,是指农民以家庭院落为生产基地,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以生产商品为手段,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一、庭院经济的发展阶段1.个体农户时期的庭院经济。我国从春秋战国到解放前的几千年封建社会和近百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除少数大地主庄园外,大多数农民是自耕农。其特点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庭院经济则多是与这种小农经济相适应的附属经济。在资本主义侵入后...  相似文献   

11.
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在庭院及其周围空闲地内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庭院种植、养殖、加工、商贸和服务业。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庭院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据对腾冲城郊3乡7村农户经营的调查,以庭院经济为依托形成的各种专业村、专业户占总数的34%,1995年庭院经济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3%,有的专业户高达86%。庭院经济具有“综合性、立体型、常年性”等特点,以“小、专、快”经营项目为主,对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实践证明,发展庭院经济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五旁四坎、林隙地、非耕地发展种植、养殖乃至加工业、服务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绥阳县对全县两万农户1992年庭院经济经营情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调查农户28500户,占全县总农户的29%,其中达到和基本达到农村庭院经济示范户标准的农户10471户、占全县总农户的10.65%,占调查农户的36.74%。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部分农户土地相对集中于产业大户,这些大户具备了家庭农场式经营条件,家庭农场已成了当前农村不可忽视的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要求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可以有效地吸纳周边农户无力经营、经营不善或者粗放经营的不连片集中的部分或全部经营土地。由于土地家庭农场式经营的经营户一般都是本地农户,熟悉本地生产环境和土地地力  相似文献   

14.
农户能否成为中产阶级的一员关乎新农村建设成效。本文采用枚举法与灰色关联度分析农户收入和财产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户可以分为离农户、兼业农户(以农为主或以非农为主)、纯农户和无地户4类。4类农户家庭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承包地农业收入R1、非农工资收入R9;农户家庭财富增长主要取决于家庭承包地B1、宅基地B2和村民住房B5的市场化程度及价格高低。土地收入对农户家庭的经济和保障功能减弱。至2020年,农户家庭与农村土地剥离已经基本具备条件。除非增加纯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否则纯农户的收入水平会逐步降低;兼业户和离农户收入与财产增长取决于非农工资收入和农户土地财产市场化水平。建议引导离农户退出土地、兼业户出租土地、纯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农户土地财产价值化程度和农户土地财产收入能力,只有这样农户的中产阶级梦想才有希望。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即将到期之际,考察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及其形成逻辑,对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益、化解土地延包时的潜在矛盾以及保持承包地稳定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20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探究了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户支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低于本村平均水平越多,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越弱。家庭人均承包地面积差异对中等收入农户和低收入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影响更大。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未能提升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受新冠疫情影响,土地就业保障功能得以显化,由此导致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趋弱。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普及同样会使地少农户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意愿下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村庭院经济调查,表明:庭院土地资源量增长趋缓,用地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院经济仍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场所;农户庭院经营范围广泛,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兵团国营农场庭院经济透视李汝平,熊太平庭院经济可以表述为:以家庭院落为场所进行的经济活动。这毕竟过于简单。有一种认识是"庭院经济是一种个体私有经济,它是以庭院为场所,以家庭劳动和家庭所有制为基础的私有自营经济成份"(《新疆农垦经济》1994年第5期第...  相似文献   

18.
<正>“庭院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农村经济模式首度被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庭院经济是以农户为单位、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三个做优做强功能片区开发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将锦绣天府片区和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片区分别打造为“都市田园、乡村公园、乡村振兴新典范”“城市绿心、市民乐园、公园城市会客厅”的目标,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和特点 (一) 发展庭院经济,提高了农户的家庭收入,也为人口众多的农户开辟了致富新路。 本市共1142.18平方公里土地,计1713268.8亩面积(不包括属本市的长江水面积),39个乡、镇、场。长期以来,乡镇间由于自然条件及经济技术条件的差异,逐渐形成了三个不同农业区(即:沿江平田粮棉区,虞西高田稻麦区,昆承圩田粮油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土地现在实行的是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集体与农户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三农"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土地分散经营已成为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而发展合作经济,能有效克服土地分散经营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