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东、中、西部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总量及增长速度、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和产业结构“质量”相差悬殊,我国区域间经济差距过大。区域经济差距过大是由区域间经济结构差异、国家政策倾斜和思想观念差异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防止我国区域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7年以来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中国及其三大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就全国而言,1997年以来二元经济结构的弱化和城市偏向的财政政策的改善起到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而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的深化以及目前城市严格而农村宽松的人口政策则扩大了城乡差距.同时,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迥异,各项因素对三大地区的城乡差距的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加快城市化的政策有利于平抑东、中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而不利于缩小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对外开放的深化显著地拉大了东部地区的城乡差距,但这种作用在中、西部地区尚不明显;财政政策城市偏向程度的弱化对平抑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在东、中部地区则相反;此外,目前的教育政策仅对平抑西部地区的城乡差距起到了比较显著的积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当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在选择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突出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特色,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泰尔指数在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泰尔指数为测度,对自1996年以来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东、中、西部地区总差距水平、区域内差距、区域间差距在1996年~2005年这10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张蕾 《商场现代化》2006,(26):225-227
本文通过对东、西部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进行分析之后,分析了我国现今应该采用的发展战略以及培养西部内部增长极的必要性。同时得出一个结论: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最有效的拉动西部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但是我们在进行产业转移的时候必须正视目前产业转移所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房地产业也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本文从东、中、西部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将不利于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中、东部地区次之。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且这种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房地产业也日新月异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本文从东、中、西部三个层面实证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产业结构升级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性。实证结果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将不利于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西部地区影响最为显著,中、东部地区次之。产业结构升级能促进地区房地产市场需求增长,且这种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要素极化式聚集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敏  李国平 《财贸研究》2005,16(3):1-5,42
梯度推移理论认为,高梯度地区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地区推移。我国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差距,近年来,尽管出台了许多区域优惠政策,但区域经济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梯度推移现象不明显。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东、西部地区在梯度推移过程中存在着劳动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极化式聚集,从而导致梯度推移粘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已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三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实证研究显示:影响东、中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实物资本积累比例和人力资本积累比例。但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影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当前,解决地区收入差距问题需要增加中、西部的人力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0.
曾培炎 《中国市场》2010,(42):91-95
<正>2000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谈到西部大开发的前景时曾提出:"力争用五年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明显进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地区经济,使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1.
顾诚暐 《致富时代》2011,(10):25-25
“东高西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东、中、西部发展的差距较大,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性,甚至金融发展差距要大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因此该文在此基础上先从我国区域的金融发展现状入手,分析区域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已经生成,东、中、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分析了马太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并提出调控马太效应的中部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积累与地区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收入差距过大已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协调发展,本文运用新增长理论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积累对中国三大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影响东、中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包括实物资本积累比例和人力资本积累比例,但人力资本占主导地位;影响东、西部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所以提高中、西部的人力资本存量是解决地区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和燕杰 《商》2013,(21):230-230
实现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是缩小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多种路径选择中较为实际有效的选择,也同时将对我国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现代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马太效应已经生成,东、中、西部差距继续扩大。文章分析了马太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影响,并提出调控马太效应的中部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出发,分析西部工业化进程中所经历的每个阶段及特征,指出西部地区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表现出工业布局分散、工农业封闭单一循环、地区发展极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下,西部地区应从集聚和整合工业产业、建立现代农业制度、培育经济增长极三个方面努力进一步推进工业化,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区域间的关系与互动。西部大开发 ,应考虑西部脆弱生态环境的实际 ,节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对中部地区泰和县未来人口变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的模拟显示 ,适度的城市化将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区域差异以及行业差异等角度对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加值逐年递增,但是增加值增长率波动较大,且在服务业和GDP中所占比重低;区域发展差异巨大,东、西部差距达到四倍多;行业差异显著,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在中、西部的差异较大,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在中、西部的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陕西省的数据,分析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并进行了农村经济发展吉尼系数的产业分解和结构性分解。结论表明: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整体呈现扩大趋势;农村工业化进程中的时空不均衡性带来的产业结构变动和非农产业的空间聚集是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可以预见陕西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将进一步加大,而重点扶持落后地区农村非农产业发展是防止农村地区差距过大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冯英 《商场现代化》2008,(4):371-37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东、中、西部差距越来越大,为了早日实现全民生活的小康化,我国支持西部新农村建设,提出西部大开发,希望农村和城市一同发展,西部与东部一同发展,将我国真正建设成一个世界强国。但是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国家政策好,资金到位没问题,实际工作却不尽人意,特别是在财务监管方面的工作。自建设西部新农村以来,投资浪费,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财务监管缺位等问题屡现。这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局限和约束,使得财务监管工作难以顺畅进行。本文分析了西部新农村建设中财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