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的现状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三次产业及产业内各行业产值与就业量之间关系的回归方程,借助1978-2011年我国三次产业及产业内不同行业的统计数据,就不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以促进就业为目标,指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为我国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中国严重的就业压力已成为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前后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增长的互动关系,并分析了当前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问题的影响。我国将面临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必须在认识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的相互作用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产业政策,以实现增加就业和产业优化的两重目标。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就业结构得到显著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有效拉动了就业。但与内地工业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富余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强,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产业规模和层次仍然偏低。因此,新疆应鼓励发展中小企业,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发展工业;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空间;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劳动力境外输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4.
李荣 《江苏商论》2014,(12):80-83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愈发突出。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是一对矛盾,二者往往并非协调一致。通过研究发现: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原因,但就业增长并未明显促进经济增长;第二产业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而第三产业的作用在大幅提升。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机器人即将大规模进入生产过程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自然人的劳动就业问题。即在技术挤出效应下,如何解决机器换人的新矛盾。  相似文献   

5.
王娜 《商业时代》2007,(25):101-102
本文主要从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以及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角度来考察吉林省就业问题。根据1997-2004年统计数据,分别对吉林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三次产业就业吸纳弹性、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要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发展就业吸纳弹性大的行业,以解决吉林省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0—2007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3.0%、46.6%和40.4%,一产增速存在波动,二产增速较平稳,三产增速明显,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最多,第三产业次之,第二产业最少。目前我国产业存在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各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生这些问题是由于政府的干预、农村劳动力缺乏流动性、国外投资倾向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章琴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7):93-95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历史演变比较,对二者之间相互影响性做了相关性、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分析。最后,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二三产业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中除了对各次产业本身的就业弹性进行分析外,还对交叉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现阶段我国第二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就业具有带动性。最后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河北省就业与产业结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河北省产业和就业影响的基础上,从产业、企业和人力资源方面,提出了实现河北省就业和产业结构升级相统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通过对天津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的考察及对二者的相关性实证分析,发现影响扩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就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使之与产业结构的演进相协调,对于有效缓解天津市的就业压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就业扩张的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一致性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但对于我国在制度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是否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则存在较大的争议。系统回顾了学界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3.
周源  马煜天 《商业研究》2011,(11):58-63
20世纪末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化最主要的特征是重工业化,本文利用1996-2009年的中国数据,运用单因素模型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我国就业量、就业结构和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认为产业结构演进有利于就业主要体现在局部,而总体上产业结构演进抑制了就业的增长,第二产业几乎不能解释就业的各变量;资本深化和重工业化是影响就业量、就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这与现阶段我国处于重工业化过程的现实相一致;产业结构演化对劳动者素质的影响路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依次上升顺序,而是跨越式的上升路径,这与我国提出走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新疆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值得深入探讨。文章通过实证研究,通过比较劳动生产率与产业结构偏离度两个指标测算了历年来新疆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分析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未来新疆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推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房朝君 《商场现代化》2008,(12):267-268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较弱,这些都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房朝君 《商场现代化》2008,(11):261-262
从2000年开始的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周期出现良性大变形.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关系甚大,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高了劳动女生产率,主导产业的更替带动了经济的增长.通过2000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从2000年开始的我国本轮经济周期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周期出现良性大变形。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与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关系甚大,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主导产业的更替带动了经济的增长。通过2000年至200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产业结构优化带来的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本文结合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相关理论和北京第二、三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北京第二、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现状。结论表明,北京第二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第三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继而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目的出发,提出了几点促进北京第二、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难题,要解决就业必须推动经济增长、产业调整。因此要从产业结构入手,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关系,坚持三产并举,拓宽就业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就业增长点,通过产业调整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变动度等方面对黑龙江省1990年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