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倩宇  刘莹 《商业时代》2012,(23):66-67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对内面临通货膨胀,对外面临巨额外汇储备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货币政策作为化解通胀和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工具,其有效性值得分析。本文利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The Mundell-Fleming Model)作为分析工具,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王叙果 《财贸研究》2000,11(3):50-53
<正>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刺激需求带动经济增长,我国中央银行自1996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但这些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如何,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又怎样?怎样才能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其最大的效率,以实现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呢? 一、货币政策工具及效力分析 1.利率政策 利率政策工具是我国央行较常用的政策工具。自1996年以来,央行已连续七次下调了利率,至此,存款利率平均下调4.73个百分点,达到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贷款利率平均累计  相似文献   

3.
周穗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9):164-165
通过分析东亚四国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特点,阐述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框架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同样适用于新兴市场经济体.但须具备两个条件:央行至少拥有工具独立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基于VAR模型的EG、Johansen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2002—2011年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在应对外汇储备增加的冲击时是有效的;货币数量的调控工具总体有效,但是利率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受到挑战。我国应该深化利率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利率市场化,增强货币作为政策工具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贾勇 《商业时代》2012,(4):38-39
本文研究了我国通货膨胀和贸易顺差的关系,指出贸易顺差是造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而通货膨胀又反过来加剧了国际收支顺差,两者形成了恶性循环,并说明央行目前的货币政策在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上收效甚微,最后在分析贸易顺差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通货膨胀高企的现象,2006年至今,央行多次上调基准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分析了当前我持续高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自2002年到2008上半年,为应对外汇储备的增加导致基础货币扩张,中央银行启用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利率等工具,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冲销干预.通过建立中国货币政策冲销干预的计量模型,进行计量检验,估计中国冲销系数,得出中国的冲销干预在这一时期是有效的结论.从长期看.中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不会改变,人民币升值趋势难以避免,央行外汇冲销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为应对金融危机,紧缩的货币政策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货币政策在近期要防止通货紧缩,在长期要防止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卢明珠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0):135-136
运用单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和脉冲响应等计量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对股市的有效应做了研究,得出货币政策能够影响股票市场,其中利率比货币供应量能够更加显著的影响股票市场,因此央行在制定政策时可以更多的考虑利用利率这一工具。  相似文献   

9.
具有良好信誉的央行所制定的货币政策能得到公众的信任 ,从而使得公众的行为决策不会与货币政策相冲突 ,央行以较小的成本就能实现其反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为建立高度信誉 ,央行应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货币政策要保持透明度和连贯性  相似文献   

10.
张竞月 《商业科技》2014,(19):202-203
近年来,我国央行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有效性受到学术界广泛争论,调控信贷总量过快增长是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主要原因。本文选取我国2006至2012年的月度宏观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信贷增长率的影响以及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陶思平 《商业时代》2012,(22):46-47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再次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世界经济相继遭遇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在此期间,我国货币政策频繁调整,这引发了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本文选取相关数据,对2005年7月-2012年3月的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从我国央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完善程度、货币政策的时滞及政策协调性、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微观主体预期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范围内都存在通货膨胀,我国也不例外。我国通货膨胀现象的存在是有着独特的背景与原因的。近几年我国央行大多都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然而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货膨胀中的作用呈现出弱化状态。因此,当前的通货膨胀抑制方案中不能只单单依靠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以来,央行相继创设了一系列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引导政策资金流向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本文将经常性货币政策和创新性货币政策纳入统一的政策调控框架,构建含有经常性货币政策、创新性货币政策和中小企业在内的DSGE模型。结果发现:在经常性货币政策基础上,创新性货币政策实现了边际的改善,基本达成央行通过定向引导资金流向支持中小企业的初衷,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创新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只能充当经常性货币政策的补充工具,从长期看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的金融体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大部分国家都实行通货膨胀单一目标制的情况下,我国仍坚持多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通货膨胀的记录得到改善,我国多目标的货币目标依然冲突不断。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再次选择了首要保持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结果造成了我国2011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但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期,通货膨胀目标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情况,央行要采取其他措施来锚定公众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高频识别和反事实分析方法研究后发现,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传导途径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在金融危机前,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汇率渠道对我国通货膨胀与产出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货币政策冲击主要通过基础货币渠道对我国的宏观产出与物价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这种不一致性是由央行逆周期调节在金融危机前后的差异所导致的:金融危机前,央行为抑制人民币汇率过快升值,被动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我国通货膨胀走高;而金融危机后,央行追随美国紧缩性货币政策,逆向调节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加剧了我国宏观产出的负向波动。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为提振经济、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各国纷纷推出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央行创新地推行了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旨在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失衡的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实施效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10年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价格效应和产出效应维度对我国区域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在价格效应方面,货币政策对中部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西部其次,东部最弱;在产出效应方面,货币政策对东部经济增长的效应最大,中部其次,西部最弱。此外,三个区域的通货膨胀对货币政策的响应都具有1年半左右的时滞。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不仅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缩小区域差异以提高统一货币政策的效力,而且要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标题通货膨胀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央行的货币政策应该把价格变化的临时性因素和长期因素区分开来。本文对核心通货膨胀问题的概念、常用的度量方法以及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央行及时转向制定了宽松货币政策,利用调降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防止了经济的继续下滑。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企稳好转,央行为了回收流动性,以免引发通胀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及时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此,本文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各国退出策略的博弈以及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推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胡爱华 《商业时代》2011,(18):56-57
理论与实践表明除货币政策外,财政政策也是影响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综合考虑影响通货膨胀的各种因素,在4变量的VAR模型中检验了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财政赤字目前还不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但也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其政策含义在于: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率已处于比较敏感的水平,为配合货币政策发挥作用,赤字财政政策也应有相应的调整,财税政策应更多向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民生倾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