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日本唯美主义虽未在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引起轩然大波,但其新奇性、偏于感觉、官能、情调的写作方式,为当时创造社的众多作家所接受。总的来说,有颓废感伤,变态的性享乐,以丑为美的恶魔主义倾向以及"肉体主义"和"肉感主义"的女性观等,在中国形成了一股小小的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热"。虽然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是暗浸的,而非鲜明直接的,但仍不能忽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是中国现代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强调集体意识、政治意识,忽视个体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与20世纪50—70年代以公有制商业为唯一主体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和重集体、轻个人的商业文化氛围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强调集体意识、政治意识,忽视个体意识和女性意识,其与20世纪50-70年代以公有制商业为唯一主体的高度集中的计划商业体制和重集体、轻个人的商业文化氛围十分契合。  相似文献   

4.
经济因素一直是文学研究界被遗忘的角落,20世纪40年代后逐渐走向政治化的左倾文学思潮,更是不见经济对文学发展实际存在的深刻影响。现代报刊的商业化操作催生了稿费制,成为推动现代文学勃兴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同时也聚集了最初的作家队伍。国内文学研究界已开始注意到从经济与物质方面研究文学,发现这是一片值得开垦的新论域。  相似文献   

5.
胡春才 《企业家天地》2011,(11):162-164
意识流小说对整个现当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由西方而东方,波及整个世界文坛.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表现在文学理论上.20世纪20 -40年代,作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手法、技巧的“意识流”,随着意识流小说的日趋发展繁荣而形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40年代后,随着意识流大师们的相继去世,作为文学思潮流派的意识流走向了衰落.然而,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作为创作主体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心理定势,意识流文学对先锋派、实验派、荒诞派、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等现代主义流派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于现代现实主义等其他文学流派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的研究,往往存在着脱离其语境的弊病。本文通过运用“文学场结构”的概念和方法,力图找到一种用“先锋文学”和“先锋文学支持网络”的悖论关系来表述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的方法,来克服和避免这一弊端,并用此方法对中国当代先锋文学研究中被忽视和曲解的一些问题做了概括性的分析,以证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漫红 《企业家天地》2010,(10):172-173
浪漫主义是自由精神普遍深入到情感领域的产物。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就曾经席卷欧洲大陆,并深刻影响了建筑、音乐、绘画等各个领域。在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始萌芽,"五四"达到高潮,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曲折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德国浪漫主义与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各自的产生背景以及两国主要的浪漫作家的思想,并说明造成种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商业文学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这种核心价值在现实世界中遭遇怎样的困境,由此给商业文学带来怎样的困境?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商业文学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当代中国商业文学应该倡导和传播现代商业精神,包括契约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但是,在转型期,当代中国的商业活动存在商业潜规则,读者也有了解商业潜规则的需要。为了追求市场收益,当代商业文学以商业潜规则作为卖点,大量传播商业潜规则,不利于建构现代商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股票市场监管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产生了,其后逐步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期基本形成.其主要内容包括:集中统一监管思想的形成、政府监管与自律管理之间关系的探讨、对监管者进行监管、政府监管职能和监管手段的各种认识等.  相似文献   

10.
文学艺术与媒体是一对难舍难分的孪生子。文学艺术自发生之日起,便依附于一定的媒体而存在。媒体是文学的载体,一种新的媒体的出现,往往催生着新的文学样式。回首20世纪中国文学与媒体的关系,从世纪之初兴起的小说创作热潮及历次文学思潮、流派的纷争,直到后来的新启蒙主义浪潮和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的发展,均与媒体有着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认同的重要文化来源,并成为湖南文学新的生态环境,为之带来种种变异;引入文学生态学视角,由过去一元化的意识形态解读转为对文学生态的整体研究,对湖南文学生态系统的五大主体作较为全面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消费时代的湖南文学,为湖南文学审美活动构设一个良性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作为一项成熟的理论,真正开始和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当代各学派包括新保守派、管理主义学派、正统多元论学派、自由改革主义学派和激进派等纷纷提出了本学派的理论体系;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学者桑德沃提出的桑德沃理论模型更是从理论上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劳动关系管理的具体影响因素和紧张冲突的解决及其后果,这一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当代劳动关系管理理论模型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十七年"文学到当下文坛,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屡经波折,星火相传至于今,对当代作家、批评家的影响日益深入。回族作家马金莲创作的中篇小说《长河》是其中的优秀之作,价值意义丰富而曲折,与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数次转向相牵连,文本中隐含着由宗教人本主义到世俗人道主义,上升至生命伦理人文关怀的理念取向。  相似文献   

14.
威廉·睦默塞特·毛姆是英国小说家、戏剧家。他的作品情节紧凑而曲折,冲突激烈而合乎情理,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而他的作品正是反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论文通过毛姆的主要小说,探讨了现实主义文学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振汉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知识界研究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国工业区位选择实践问题的代表性经济学家,他从韦伯以前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韦伯以后的工业区位理论三个层面,分析总结了19世纪60年代-20世纪40年代西方工业区位学说演进脉络;从工业区位选择原则、战前工业区位评价、战后工业区位规划等层面,探讨了中国工业建设中的区位选择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伊格尔顿是一个自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他在为《文学原理引论》的中译本所写的序言中,谈到了他从事美学与文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背景。他说,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之所以能在西方社会复兴,就是因为新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文章就其在《文学理论引论》一书中有关"什么是文学"的阐述来谈谈作者文学原理的政治倾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的迅速蔓延,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趣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人学"的文学,也日渐脱离精神和理想而趋于物质和现实。本文着重对"70年代出生"女性作家的创作中所呈现出的物化、欲望化、时尚化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我们应客观认识消费主义文化,使文学尽早回归对人类精神的把握和引领。  相似文献   

18.
丁玲延安时期的文学创作,始终艰难地徘徊在革命情意结和“五四”情意结、革命者和女性知识者之间。作家试图寻找出一条既不背离自我艺术个性又顺乎时代要求的创作之路,其间有寸喜的收获,也有苦涩的教训,其创作道路和作品文本所呈现出的矛盾性、复杂性与多样性,集中体现了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革命知识者的追求、困惑和历史宿命以及他们在被纳入新的文化、政治秩序时与新体制之间的碰撞、抵牾并最终融入的复杂过程,这对于我们反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深入认识20世纪中国文化、文学思潮的变革与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内涵理解及界说的大致梳理,重点对90年代该概念内涵的界说所存在的悖论提出质疑,从而提出界定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应以作品内涵而不是以作者性别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罗伯特·潘·沃伦的文学成果在中国的研究述评。当代中国沃伦文学成果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沃伦的多重身份入手,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诗人;二是随着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的视野更为开阔,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沃伦作品文本进行了全新的诠释;三是研究范围由主要作品缓慢转向次要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