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务市场的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不断增多,劳务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据四川省达川地区统计资料表明:1995年全区共输出农村劳务113万人,比1986年的27万人增长了3.18倍,实现劳务收入16.8亿元,比1990年的4亿元增加了3.2倍,占农民当年人均纯收入的32%。劳务收入的增加,既发展了农村  相似文献   

2.
一、上海农村城市化严重滞后 上海农村工业化在80年代有了迅速发展。1980年,农村社队工业产值29.28亿元,1992年发展到512亿元,增长16.5倍,年递增率为26.93%。1980年,上海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47.6亿元,其中大农业17.45亿元,占37%;第二、三产业30.15亿元,占63%;到1992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33亿元,其中大农业62.42亿元,占9.68%;工业、建筑业518.73亿元,占81.94%;第三产业51.93亿元,占8.2%。1980年,上海农村共有劳动力282.19万人,就业分布为;大农业 189.47万人,占 67.14%,第二产业 55.72万人,占 19.75%,第三产业37万人,占13.11%;1992年沪郊农村共有劳动力243.84万人,就业分市为:大农业73.45万人,占 30.11%,第二产业130.03万人,占 53.32%,第三产业 40.37万人,占16.56%。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是果树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发展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人才、资源优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果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已由 1985年的 32. 53万 hm2发展到 1998年的 74. 67万 hm2;产量迅速增加,已由 1985年的 106. 88万吨增加到 1998年的 381万吨;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已由 1985年的 8. 28亿元增加到 1998年的 59. 2亿元。果业生产已成为重要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成为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加快,为我省果业生产的…  相似文献   

4.
记者从黑龙江省信息中心了解到,为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从2000年以来,省财政已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据了解,截至2004年末,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已由1999年的296万亩扩大到2380万亩,增长了7倍;生产总量由106万吨增加到1110万吨,增长9.5倍;绿色食品产值由35.6亿元增长到327亿元,增长了8倍,其中种养业产值已达195亿元以上;绿色食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2亿元,比5年前增长了10.9倍;无公害农产品已开发认证2017万亩,生产产量达802万吨;农村人均绿色食品纯收入由5年前的59元增加到866元,增长近13.7倍。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水费核算及管理问题近年来,水费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水费收入1980年为2.2亿元,1985年增加到6.6亿元,1989年增加到12.61亿元,比1980年增长4.7倍,比1985年增长了1.85倍。由于水费增长幅度大,大多数水管单位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有所缓解,但还存在不少问题:①截止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发了新的水费办法,但还有少数几个省至今尚未颁发。各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是个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副食品生产比较好的近郊区。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个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子。它既不象外国的大农场、家庭农场,也不是我国多数地方实行的包干到户,而是从甘井子的实际出发:坚持双层经营(村组),采取专业队、组承包,实行以工补农,搞好包干分配。实践证明,这条路子是符合甘井子生产力水平的,因而促进了甘井子合作经济的发展。全区62个村都是合作经济实体,经营1300个厂、点、组,加上兼营的达到1900个。1988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村有48个,有6个村收入超过亿元,红旗镇水产公司(村级)收入1.12亿元。从1983年农村体改到1988年5年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成倍增长。1983年农村合作经济总收人为2.56亿元,1988年的合作经济总收入为19.9亿元,增加7.8倍;1983年人均收入518元,1988年人均收入1456元,增长2倍多,1983年集体积累3470万元,1988年集体积累17679万元,增长5倍;1983年固定资产1.1亿元,1988年固定资产10亿元,增长9倍;1988年上交税金为1649万元,1988年上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使山区农民抛弃了“穷困不挪窝,冻饿不出门”的封闭意识,农村劳动力开始出现大规模有目的的转移。以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省内乡镇企业的发展过程为例,1979年为27万人,1985年增加到75.4万,1991年进步扩大到127万,1993年达到了153.5万人(不包括当年新转移到省外乡镇企业的60多万劳动力)。创造的产值从1979年的3.5亿元增加到1985年的12.5亿元,1991年的68.5亿元,1993年的122.8  相似文献   

8.
《上海农村经济》2001,(5):23-25
“九五”期间,上海市嘉定区戬滨镇在上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展速度快,创办实事多,人民收入增长,农村和集镇变化巨大,2000年,全镇增加值达到8亿多,比1995年的3.65亿元增长119.18%,人均增加值达到4万元,比1995年的1.76万元增长1.27倍,2000年全镇税收达到1.2亿元,比1995年的2933万元增长了3倍多,镇级财政收入达到4500万元,比1995年增加了2393万元,增长88%,居民人均收入达到6891元,比1995年人均收入3182元增长116%。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梅州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进步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连年获得增产增收,大大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1994年粮食总产137.4万吨,比198O年增长26.1%;农村经济总收入154.79亿元,比1980年增加34.2倍;农业总产值(不变价)37.7亿元,比1980年增加57.57倍;农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2008年,全市郊区户籍人口772.95万人,占全市的55.6%,是1949年的2.4倍;实现农业总产值280.35亿元,是1949年的123.5倍;郊区实现增加值5378.45亿元,占全市的39.3%,是1984年的81.5倍;农村居民当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385元,是2000年的2倍多.  相似文献   

11.
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85年,我国有乡镇企业1,220多万个;从业人员7,0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的近20%;向国家上缴税金137亿元,占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7.5%;生产了全国28%的煤炭、53%的建材、30%的纸、20%的纺织品、1/3的服装、3/4的皮革。①在农村经济中,乡镇企业的作用更为突出。1984年,全国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和饮食业的总产值为1,853.42亿元,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36.8%。②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乡镇企业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70%以上。 “六五”期间,乡镇企业向国家上缴的税收增长近五倍,还以大量资金支援了农业。据全国不完全统计,近五年  相似文献   

12.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四川农村仅有7.8万余从事建筑业的工匠,年产值约5,700多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承包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大加快了农村建筑业的发展。据四川省乡镇企业局的统计,到1986年底,乡镇建筑业人数已达102.6万人,占全省乡镇企业人数的18.1%;建筑业总产值达44.5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的22.3%;经营收入达到22.6亿元,占全省乡镇企业经营总收入的12%。1986年施工面积为3,243万平方米,峻工面积2,400万平方米,占全省建安工作量的一半以上。巳拥有固定资产2.7亿元,流动资金1亿多元。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牟平县宁海镇,有58个行政村,4万人口,近4万亩耕地。近几年来,村办、镇办企业迅速发展,1985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56亿元,估计1986年可增收1亿元。宁海镇乡村工业的迅速崛起,使农业收入在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小。1985年的农业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工业10天的产值,就相当于农业全年的产值。工业变成了农村经济的主体,劳力就业的主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文登兽药厂自1985年以来,为农村、渔村发展养殖业开拓服务项目,大力开发新产品;同时积极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加强企业管理,连年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该厂产品销售收入由1984年的33万元,1991年增长为2263万元,增长67.6倍;实现利税由1984的5万元,1991年增长为335.3万元,增长66.1倍。1991年,该厂的资金利税率高达49.49%。一个小小的县级兽药厂怎样获取如此振奋人心的高效益?我们深入该厂对此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5.
1986年以来,农业部对口定点扶贫武陵山区的湖南省湘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和减缓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地方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从1985-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20元增加到1390元(为两地的算术平均数,下同),增长了4.34倍;粮食总产从192.9万吨增加到221.9万吨,增长了29万吨。国内生产总值由21.3亿元增加到215.4亿元,农业总产值由29.9亿元增加到11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2.04亿元增加到18.3亿元,  相似文献   

16.
一、小城镇建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从广西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来看,小城镇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对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 )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运输业、饮食业、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玉林市石南镇通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验,各业得到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1997年全镇社会总产值 21.55亿元、农业 2.55亿元、第二产业 14亿元、财政收入 1428万元,与试点前的 1993年比分别增长 5.25倍、 4倍、 7倍、 1倍,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产值达 5…  相似文献   

17.
20年来,我国畜牧业在改革中前进,发展中壮大,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在1978~1996年的18年间,肉、蛋、奶的年均递增率分别为11.3%、13.5%和11.9%。到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已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畜牧业还成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1996年全国畜牧业产值达到4010.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4%,比1980年增加14个百分点;1996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95年增加1098.4亿元,其中畜牧业产值增加410亿元,占总增加产值的37.3%。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增长点。目前,我国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有8000多万人,畜牧业收入在其家庭收入的增长贡献率占到30%以上;在欠发达地区,养殖业收  相似文献   

18.
数字     
<正>70年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0倍9月27日,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改革开放初期农村贫困人口有7.7亿,2018年底减少到1660万,2020年即将全部脱贫。农村民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49年实际增长40倍,达到14617元。超过99%的建制村通  相似文献   

19.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新的发展。据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全国村级集体经营总收入达15618亿元,是1991年的5.8倍,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7317亿元的ZO.20;村级直接经营净收入村均为4.l万元,是1991年的2.8倍;在农民人均所得收入中,约有5%的收入是来自村级集体经营收入。但从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来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是集体经营收入比重呈徘徊下降趋势。村级集体经营收入占当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1991年为17.6%。1992年为20%、1993年为22…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朱行镇地处金山县的东南部,全镇土地43.37平方公里,2.8万人口,有19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杭州湾北岸的开发和金山咀临海外贸加工区的逐步形成,全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94年,社会总产值达到7.69亿元,比1991年增长2.15倍;工农业总产值7.1亿元,比1991年增长2.53倍;工业利润4005万元,比1991年增长3.75倍;镇村企业劳均收入3628元,比1991年增长1.6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