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曦 《珠江经济》2005,(4):79-82
1999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进入稳定增长阶段。随着储蓄存款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储蓄率继续保持高位运行。高储蓄率对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本文拟从分析高储蓄率形成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对储蓄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因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且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已经达到51.4%。本文从宏观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我国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我国高储蓄率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进一步讨论我国目前这种高储蓄经济增长方式是否可持续的问题,最后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消费需求,降低国民储蓄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储蓄率背后的人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是高储蓄率的重要原因与中国持续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伴相生的便是居高不下的储蓄率。高储蓄率也被众多学者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里,高储蓄率的作用在于:高储蓄率通过银行转化为高投资率,进而促进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的扩张,这种大规模投资带来了快速的资本形成,个人收入、储蓄和出口的增长,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增长、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特征,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本来源,同样使得另一些人增强了对居民过度储蓄造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的共心。总需求是否会抑制总供给,居民若更加倾向于储蓄而减少消费,则可能造成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我国199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影响一个国家居民储蓄率的因素有很多,比如GDP、投资量、劳动量、居民消费水平、通货膨胀等。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一国居民储蓄率有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或者不同的阶段是有差别的。居民的高储蓄率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特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对我国高储蓄率的现状及其原因通过计量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短期来看,我国确实存在使经济放缓的因素,但从长期的增长因素看,中国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及比较旺盛的市场需求,还有充裕的劳动力,都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比较快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高储蓄率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根据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人均GDP划分标准,选择了31个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国家,使用1991年—2010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储蓄率对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对于处于工业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我国来说,高储蓄率对于进一步保持经济的高速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应该维持高储蓄,充分利用高储蓄的优势,将高储蓄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最终完成工业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扩展空间MRW模型的框架下基础考虑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并放弃技术进步是外生的假设,将其内生化,认为技术的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另外强调了技术在空间上的扩散,经济集聚等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本文建立的扩展的RWM理论模型认为一个地区的技术进步率,储蓄率,人口增长率以及相邻地区的加权储蓄率加权人口增...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的台湾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从经济增长率,进出口贸易增长率,财政金融、劳动工资和失业率、储蓄率、投资等层面对台湾经济形势的观察的基础上,对台湾经济问题和2001年台湾经济形势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信息》2007,(19):40-40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近日在上海参加一个论坛时表示,如果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渐进,教育作用逐步发挥,经济结构调整不断进步,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并保持较高储蓄率,中国经济就至少还可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国经济增速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治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简政放权,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反复过热;近几年来,国家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治理格局走向规范有序,在宏观经济上表现为收缩效应。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应当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防止经济增速长期处于潜在增速之下。若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高国民储蓄率、快速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人力资源等优势,我国经济仍将释放出巨大的增长潜力。通过重振消费增长、化解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我国的经济增速有望长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2035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总体目标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实体经济和金融失衡,金融衍生品资产增长和流动速度远远超过实体经济增长,派生了更多资产泡沫。国与国之间经济增长失衡,美国巨额的财政赤字、贸易逆差以及低储蓄率,是靠中国经济的“双顺差”和借助海外资金支撑的。一旦这个资金链条断裂,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动荡就难以避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陈晓桦 《魅力中国》2010,(35):336-336,287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为了尽快地走出经济衰退,世界各国积极地采取措施,调整本国的产业结构以促进经济的增长。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经济体重新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作用和绿色经济的优势,开始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球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使我国经济调整和转型,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调整我们的产业结构和改革现有体制,从而达到战略性突破,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出新特征:出现流动性过剩、产能过剩的“双过剩”现象,储蓄率居高不下;国际收支出现持续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加大;同时,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发展过快,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而一些基础性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制约了经济的稳健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进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佐 《科学决策》2006,(9):62-62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部负责人说,中国经济所谓的失衡,有两个问题不能解释:第一,储蓄这么高,不投资干什么?第二,投资造成产能这么大,不出口干什么?在现在的体制下,高储蓄率带来了高投资率,高投资率带来了高出口率。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搞清楚中国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储蓄率?主要原因是公共事业的缺位。  相似文献   

16.
王佐 《科学决策》2007,(1):60-60
《人民日报》(海外版)日前刊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文章说,人们在谈中国的储蓄率过高的时候,想当然的理解是居民的储蓄率过高。近年来,中国储蓄率在已有的高位上还在不断攀升,从1996年的37%上升到2005年的44%。其中,居民个人总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30%-40%(近几年还在下降),而政府和企业总储蓄才是主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高储蓄率给经济稳定与发展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运用财政手段去解决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和发展与高储蓄率及低消费率之间矛盾的必要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按照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的说法,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不断断增加带来的高生产率与高储蓄率导致的较高的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银行储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高储蓄率的国家之一。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曾表示,中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储蓄量。著名投行雷曼兄弟也  相似文献   

20.
李抒望 《宁波通讯》2012,(17):58-60
一、关于“为什么发展” 当今世界,尽管有局部的动荡与不宁,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刻影响还未消除,但总的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与此同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等,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既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