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林业》2011,(5):25-27
不同类型森林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森林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一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近代以来,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中西两种文化互相借鉴,出现了不断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平安保险企业文化模式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安保险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开始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平安企业文化倡导、继承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拿来的是西方现代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使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平安保险企业文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工作模式。这一工作模式主要从下列八个方面表现出来:一。空导交流,渗透提高平安保险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形式和工具,如报刊、电教、研讨会等,进行企业文化的宣传、交流和渗透提高,这是平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在面授方面:公司组织高级管理人员组成企业文化宣讲团,在员工中进行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3.
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构建中西交通、促进经济发展和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张骞通西域到元末以后,丝绸之路加深了与欧洲大陆的交流,将古中国与西方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我国"一带一路"的设想和建设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能够使沿线各国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给丝路各国带来振兴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即便破产免责制度有着使债务人"重新开始"和能够维护社会利益的价值功能,但仍有众多反对构建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呼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破产免责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观念相冲突。在儒家文化中,"欠债还钱"被认为是"天理";传统家庭互助观念让家庭成员在陷入债务困境时互相帮助,避免破产;重农抑商政策使民众认为破产免责是不诚信者逃避债务的途径;传统社会的借贷关系多发生于亲朋好友间,债务人通常积极寻求偿债。因此,在自然人破产免责制度的构建上需要充分考虑传统文化与民间习俗的作用,使制度在获得民众认可和发挥价值功能之间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5.
海伦·威斯格兹Helen Westgeest(荷兰)著/(台湾)曾长生郭书瑄译台湾典藏艺术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这是一本"神奇"之书,光看书名就觉深奥、晦涩,内容实则通俗易懂,层次分明,值得重视的是,能把做大学问当作平常心,确实一种超常功力。作者海伦·威斯格兹立意清晰独到,遍览西方同类型主题著作及文章,摒弃其过度概念化和表面化,近而发展和集中研究50年代西方和日本艺术家之间的风格化特征的比较。著作中也不乏引经据典,涉及资料庞杂有序,搜罗插图丰富精彩,令人阅读时赏心悦目。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差距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到位,使企业文化在实践中应用缓慢。当前,有不少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认为企业文化是产生不了  相似文献   

7.
<正>选择"香港当代艺术"作为本期"注目"的对象,旨在填补内地认识空白,更在于重新检视内地与香港之间"想象的共同体",及其漂移、皱折和裂变的轨迹。在国门敞开之前,香港作为内地想象西方的唯一通道,其自身的形象在来自大陆的目光中,几乎与欧美资本  相似文献   

8.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同列为国家三大战略。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合作内容,新时期,开展农业合作仍然是沿线国家的共同强烈诉求,是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本文从"一带一路"的内涵理解入手,分析农业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梳理"一带一路"区域农业合作的成效与问题,提出深化农业  相似文献   

9.
艺术史通过图景和框架的比喻被解释成为身份的场域,这一比喻也适用于理解这一话题在当下的所谓"全球艺术"中凸显出的种种问题。所谓的全球艺术(Die Weltkunst)原本与此框架并不契合,原因在于这个框架是为了某一特定文化、而非所有文化类型发明。这种文化类型的特点是拥有一个共通的历史。但对于在某一或  相似文献   

10.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对企业原有的文化进行扬弃,通过提炼、培养、倡导,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此来规范员工行为,引导和推动企业持续发展。那么如何积极引导,培养和形成农发行企业文化?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五个联系、走出两个误区。一、坚持五个联系(一)要坚持与企业文化的基础知识培训联系起来。首先是要聘请专家、学者,向  相似文献   

11.
(一)"文化"是什么?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件很难的事,有人统计至今至少有二百多种定义。据向仍旦先生考证,仅西方学者1871年至1951年的八十年间所下定义就达一百六十四种。我们今日所用"文化"概念的定义,尽管并非舶来品,实际上仍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因为我们华夏本土"文化"偏重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周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是"文化"两字最早的例句。在这里"人文"与"天文"对举,"天文"指阴阳刚柔交替变化的自然规律;"人文"指诗书礼乐等意识形态及制度。古人也把"文"与"武"对举,汉代刘向《说苑》讲:"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  相似文献   

12.
陈美英 《山西农经》2022,(1):170-172
乡村文化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文化生态学是研究文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寻求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系统的平衡性,从而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从文化生态学视角观察和研究乡村文化发展,保护乡村自然风貌,坚守乡村文化根脉,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丰富乡土文明气息,实现文化、自然、社会和谐共生。文章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安吉县鄣吴镇为例,研究了当下乡村文化发展存在的人与自然、文化与生态、人与文化之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以促进乡村文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复杂严峻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使各国对维护多边主义、凝聚国际社会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强化全球共生共荣意识、促进民心相通相融、增强全球战"疫"信心的时代价值。为了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从理念变成现实,文章认为:要在政治上促进互信互商互谅,维护世界和平;经济上推动深度融合,谋求互惠互利;文化上倡导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文明交流方式;安全上营造整体安全、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生态上构筑和谐共生、清洁美丽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我看来,中国艺术,近三十年中,最大的问题,即是"没有问题"。翻检中国艺术的思想轨迹,会发现最为突出的意识集中表现为"中国-西方",或如何对待和处理二者之间纠葛百多年来转化和融合的问题,是一种文化如何与另一种文化平等对话的问题,二者的重点,看来都是一直在如何处理关于"中心"(在中国或称世界)的起始、演变及现状的现实议题。中国艺术在1970年代末期以前都保持着一个完整循环的、自我封闭的美学体系,甚至在以建国后"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十一大原则:1.当代媒体呈现为一种以"例外的逻辑"不断地发展的口吃的(stammering)潮流。2."旧的"大众传媒例如电影和电视,它们是已经死亡但又未死亡的。3.精神分裂症指向一种诊疗的和批判的视听(a/v,即acoustic/visual)文化症候。4.谵妄(delirium)是社会政治性的和世界历史性的。5.电影的领域已然是一种精神分裂分析的概念,这种形势在当代视听文化的之中更有确证性和普遍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理论在论述社会文化、经济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时指出:人类创造历史的实践是在具体的经济、政治、文化条件下进行的,其中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有其特殊性,既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等条件的产物,又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特征和森林文化体系,从物质(经济)、精神、制度(习俗)3个层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3种不同自然保护地的典型形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可以有效地评价自然保护地的森林文化价值,继而明确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重点。最后,从提升森林文化资源质量、打造森林文化共同体、加强森林文化资源挖掘等方面提出提升自然保护地森林文化价值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作为共同体的村庄:已有成果及其意义农户经常被视为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从更为广阔的文化人类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台湾省"社区营造之父"陈其南先生认为,社区营造是一种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并从自身需求出发,构建"社区共同体"的思想模式,是政府规范向居民自律的过渡,是提高社区自主能力,挖掘社区特色文化的过程。我国乡村社区营造十分重视社区的自主性和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且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水平为最终标。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社区的建设水平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创世纪     
《致富之友》2010,(3):16-16
艺术,并非神圣而不可侵犯,艺术品也并不意味着神圣不可侵犯。艺术不完全等于宗教,艺术也不应该受到完整的崇敬,正如艺术家也不应是天赋于神(至少在西方)、超常人的奇迹显现,艺术品可以提供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现代派以后,艺术作品由一种崇高、客观的美的精神世界转向了呈现艺术家在当代生活中的"行为的特殊性",而不再是对这个世界图景的凝视与简单描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