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入的政策,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置入刻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性偏好的滞后项,构建了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假说的扩展模型;将样本1985—2010年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并分别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消费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比较强的消费习惯性特征,现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由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少,后一个样本期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一个样本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持久收入的分解方法,并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验证了持久收入分解合理性,以及农民消费与持久收入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持久收入是影响我国农民消费的重要因素,但暂时收入对消费影响不可忽视;农民持久收入对各省、市、区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同,但各省、市、区自发性消费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构建虚拟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倾向。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与收入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总量、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和文化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建议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变迁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协整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了经济转型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关系及其变迁过程和原因。本文结论是:经济转型期内,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以1996年为界限的两段式均衡关系,1996年以后,农村居民存在更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状态空间模型刻画的时变边际消费倾向显示:始于1989年的边际消费倾向震荡式持续降低是1996年后消费与收入均衡关系发生变迁的原因。实证结论启示,要解决农村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不仅需要制定短期政策,更需要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ELES模型对2004年陕西、山东和江西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省分收入等级的农村居民食物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预算份额。结果表明随着收入等级的提高,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型的食物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方向基本相同,即主食消费量会随之下降,副食的消费量会随之上升,但不同地区在变化数值上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ELES模型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边际预算份额、农村居民基本需求支出和实际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等方面分别对我国"九五"、"十五"以及"十一五"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演化进行了跨时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三个时期,我国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相对缓慢、消费结构仍然不合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及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对于制定各项经济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启动城乡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变动趋势,提出应考虑的政策取向。一、居民消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变动度三个指标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虽然恩格尔系数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和消费结构变动度进一步分析得知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还不十分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重新定义了预防性储蓄的概念,并在自适应预期和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下,估计了农户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户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在1997年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后,本文又在短期动态消费函数(ECM)中引入了代表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解释变量,对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的原因做出了具体解释。本文的结论是:1997年以来,农村服务项目费用飞涨以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滑是农户预防性储蓄骤然增加、消费与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重要原因。其中,由于教育、医疗支出关系到农户的长远利益,其价格上涨对消费的负影响远远大于农产品价格下跌带来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根据凯恩斯理论,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呈现出递减的规律,然而该理论只是从分析人类心理规律的角度提出的,并没有从实证的角度加以说明.本文从边际消费倾向时间序列分析的角度入手,分析我国城镇及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时间变化趋势发现:二者呈现不同的变化,城市边际消费倾向是基本稳定、逐步下降的,而农村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尽管如此,本文仍然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基本成立的.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近几年 ,人们普遍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消费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因素 ,而消费不足越来越明显地表现为农民消费不足。为促进农民消费 ,就有必要了解农民的消费需求、消费状况和消费趋势。《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数量分析》在这方面做了有意的探讨。该文认为 ,近 2 0年来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改善 ,但还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之所以说“不断改善” ,是因为农村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在递减 ,但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发生了变化 ,而各类消费品的收入弹性差异也较大 ;之所以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是…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7~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本文发现: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正处于升级变动之中,但尚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基本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非基本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却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因此,在短期内,通过政策调整改变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可以提升其边际消费倾向;而在长期内,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最为根本的途径是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方法]文章运用恩格尔模型和考虑"零消费"问题的近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AIDS)的两阶段模型,对全国8个省份的农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首先,肉类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肉类需求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其次,肉类食品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其中,禽肉收入弹性最大,牛羊肉收入弹性最小。再次,不考虑"零消费"问题时,牛羊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12~0.29,猪肉的需求弹性被高估0~0.02。最后,到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时,目前低于收入标准的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将分别增加3.42kg、1.86kg和0.57kg,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进而扩大人均肉类消费量、优化肉类消费结构;农村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肉类消费具有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2015—2017年CHFS面板数据,基于边际消费倾向视角,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潜力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整体呈倒“U”型分布并在中高收入水平处出现拐点,大部分农户仍处于拐点左侧,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提升农户边际消费倾向。内生性讨论显示,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实现,具有持续性与平稳性。从消费结构来看,数字金融增加了农户发展型消费需求,然而中低层次消费需求仍是农户最倾向的消费类型。基于此,本文建议通过数字信息与服务建设、促进农户增收、缩紧收入差距、完善农村服务业发展等渠道,提振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户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16.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降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助于提升居民当前的消费水平。基于公共医疗支出降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本文采用我国27个省份(北京和上海除外)2003—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验证公共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教育公共支出对东、西和中部农民的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医疗公共支出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对中部地区农民消费倾向有负向影响,而对西部农民消费倾向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运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途径是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也不可忽视暂时性收入的作用,适时将暂时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也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以消费需求理论为基础,结合《广州统计年鉴》公布的统计数据,构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分别测算广州市农村居民2015和2016年基本消费、总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良性发展态势,住房投资需求和交通通讯需求成为消费需求的热点;当教育文化、医疗保健等满足生存性消费后,消费需求相应减少;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受价格和收入的影响逐渐减弱,消费更加趋于理性。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广州市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和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对山东省1980年~2006年①的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表明:政府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动态效应表现为先挤出效应、再引致效应、最后回到挤出效应的"倒V型",而对农村居民的动态效应则表现为先引致效应后挤出效应,并且两者的引致效应均以1994年为节点逐年递减;城镇和农村的边际消费倾向基本在区间0.6~1.1浮动,并且农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要低于城镇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均产生了挤出效应,并且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大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政府投资性支出则在1996年之后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引致效应,而对农村居民消费则表现出挤出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均产生了显著的引致效应,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要大于对城镇居民的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本文运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等消费结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消费信贷,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可有效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