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农家致富顾问》2010,(8):14-14
2010年6月下旬,湖南省保靖县乡土人才科技特派员、保靖酉水蜂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芝友把养蜂技术培训课搬到了蜂农的院子里,前来学习养蜂技术的100余名蜂农挤满了大院。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支持下北京养蜂业迅速发展,全市蜂群饲养量逐年增加,但蜂业队伍老年化、产品结构和收入来源单一、饲养成本上升、自然灾害频发、授粉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沟通不畅和政策不稳定等因素制约着养蜂业发展。以北京市5个养蜂重点区县144个养蜂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养蜂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影响蜂农养蜂纯收入的主要因素有饲养规模、蜂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重大灾害和租蜂授粉收入。促进养蜂业发展应完善养蜂扶持政策,完善授粉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蜂业政策性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江山市养蜂产业化协会创建于1981年,原名“江山市养蜂协会”,1998年更名为“养蜂产业化协会”,并获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协会现有个人会员473人(户),团体会员55家,包括7个蜂业公司、5个加工厂、7个蜂产品经营部、36个养蜂合作社、136个养蜂联合体,是一个集科工贸、产供销为一体,以服务养蜂生产为主要目的,以蜂农为主体的群众性民间组织。一、强化协会服务功能,建立保障服务机制协会创建初始,就确立了“以科技兴蜂为手段,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桥梁,以服务会员(蜂农)为目的”的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4.
有着40年养蜂经验的南汇蜂农老倪,去年底,他与百余名蜂农自发组建了上海沪皎蜂业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颐蜂团”牌商标,大家一起“抱团”闯市场,共同打造甜蜜致富路。“合作社的成立,使‘颐蜂园’蜂产品的生产、品质、销售均实现了‘专业化’,每个环节都有“高手’’把关。在生产环节上,百余名专业蜂农均拥有20至30年的养蜂经验,个个都是“好把式”,被采集到最优良的蜂蜜。储存环节中,为确保蜂蜜最关键的“新鲜度”,合作社投资近万元,为每位蜂农设计、制作了便携式冷藏箱,  相似文献   

5.
花开蜂忙     
正连日来,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谢庄乡的梨花盛开,来自该市赞皇县许亭乡的蜂农抢抓农时,采用传统蜜蜂授粉方式为梨花进行授粉。目前,养蜂产业涉及赞皇县11个乡镇,养蜂达5万余群,助力当地群众脱贫攻坚、致富增收。  相似文献   

6.
在养蜂过程中,蜂农平时若能经常察看蜜蜂的身体部位和状态,便能及时诊断出其健康与否,确保蜂群健壮生长,从而使蜜蜂多产蜂蜜,提高养蜂经济效益. 看翅膀:健康蜂4翅完整,张合自如,飞翔自由,病蜂翅膀残缺不全,或振翅颤抖,失去飞翔能力,有的幼蜂翅膀卷曲,此种情况多是患有卷翅病,翅膀残缺多由蜂螨危害造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养蜂”是养蜂业的专门刊物。介绍养蜂基本知识和蜂群管理技术。交流各地国营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先进养蜂经验;并报导国内外养蜂科学的成就。“中国养蜂”每月13日在北京出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养蜂编辑室编辑,每册一角。可以在全国各地邮局,代办所办理订阅。  相似文献   

8.
<正>一、传承家业结“蜂缘”刘吉艳是荆门市掇刀区优秀科技特派员,出生于养蜂世家,从小帮助父亲养殖蜜蜂,毕业后打过工、做过生意,最终选择跟随父亲学习养殖蜜蜂。为了提高养蜂技术水平,刘吉艳买来各类养蜂技术书籍,订阅各类蜂业杂志,并参加了多期养蜂技术培训班。刘吉艳结婚时,父亲送给她30群蜜蜂和一套蜂具做为嫁妆,又以低价赊销给刘吉艳30群蜜蜂,刘吉艳夫妇有了这60群蜜蜂,  相似文献   

9.
微天下     
正好蜂蜜徐亚锋【中国蜂蜜产业应该向国外学习的几点】中国蜂蜜产业应该向国外学习的几点:1.公司产业化,养蜂技术规范。中国的养蜂太离散,品质很难统一,蜂农技能也参差不齐。2.应有抱团精神,中国的蜂行业和文学界差不多,喜欢排斥同行,喜欢互相攻击,而国外都有养蜂人自己组织的交流协会,自发交流和沟通。3.国外对蜂蜜的研究远超  相似文献   

10.
定地养蜂可致富湖北省洪湖市沙口蜂场刘鑫目前我国养蜂除山区的中蜂外,西蜂多为流动的转地养蜂。哪里有花就到哪里放养。这种大规模的转地养蜂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远距离的开支费和生活开支猛增;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蜜蜂病害的严重交叉感染;蜂种退化等等。根据当前农...  相似文献   

11.
呆罡 《致富之友》2004,(9):37-37
经验丰富的蜂农,总是把晚秋管理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晚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繁殖打基础,达到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培育越冬蜂。秋季参加过酿蜜相哺育工作的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养蜂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养蜂萌芽于清末民初,至1949年约50余年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从国外引进西方蜜蜂,推广新法养蜂技术。近代养蜂史大抵分为三个时期:清末至20年代末,新法养蜂的萌芽与发展;第二,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近代蜂业的勃兴与失败;第三,30年代中期至1949年,近代蜂业的摧残与停滞。1896年后东北黑蜂从俄国传入东北;1900年新疆黑蜂从俄国传入新疆;1896—1912年意蜂由日本传入台湾;1912年意蜂从美国引进合肥。1913年近代蜂业基本形成。意蜂及新法养蜂技术源于福建闽侯县,20年代初盛于江浙,后转盛于华北,30年代中期相继传遍全国。本文首次专题报道中国近代养蜂发展史。  相似文献   

13.
正在重庆秀山县龙池镇,有这样一对养蜂的父子:父亲白天树十几岁起便学习养蜂,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养蜂经验;儿子白眉在子承父业的同时,积极利用互联网电商等先进平台促进产品推广与销售。2010年9月,白氏父子与周边13个乡镇755户蜂农联合成立了川河盖蜜蜂养殖合作社,利用产业扶贫带动周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养蜂业对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理安排剩余劳动力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  相似文献   

14.
经验丰富的蜂农,总是把晚秋管理作为一年养蜂的开始。晚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蜂群越冬及来年早春繁殖打基础,使得幼蜂多、群势强、食料足、病害少。管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培育越冬蜂秋季参加过酿蜜和哺育工作的蜜蜂体质较弱,一般不能越冬。因此,要用秋季培育出的幼蜂更  相似文献   

15.
正蜜蜂不只会产蜂蜜,还是高效低成本的"产业工人"。据广西养蜂指导站测算,2015年广西全区有蜂73万群,除了年产蜂蜜1.8万吨(产值4.5亿元)外,更通过授粉为农林业贡献价值达643.5亿元,相当于蜂蜜产值的143倍。"蜜蜂授粉"技术取得突破每年春暖花开,不少养蜂人就带着蜂箱四处漂泊,蜜蜂嗅着花香,忙碌于花丛中,采粉、酿蜜。这也是蜂农们最忙碌的时候。蜂农忙,广东、海南的果农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江山市的养蜂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养蜂市(县),连续八年(1992-1999)蜂群数量、蜂蜜产量、王浆产量和蜂业产值居全国市(县)之首。特别是近几年来,蜂产业发展迅猛。一是养蜂规模逐年扩大,1999年全市有蜂群24.3万箱,比1995年增32%;蜂农1760万户,蜂产品加工企业7家;蜂蜜和蜂王浆产量分别为1.03万吨和508吨。二是养蜂效益日趋提高,1999年蜂业总产值1.51亿元,比1995年增88.7%,其中了创汇867万美元,比1995年增121%;户均利润2.14万元,比1995年增72%。三是产品竞争力大大增强,蜂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江山牌王浆锭在’99中国国际农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名牌产品,“亚星”公司的瓶装蜜、“健康”公司的江山牌花粉锭被中国养蜂学会评为最受欢迎蜂产品。四是市场营销取得新突破,蜂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欧、美、亚等16个国家,出口量已占蜂产值的48.8%,王浆锭、花粉锭、蜂胶片、蜂胶蜜等产品科技含量在国内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邻先地位。同时,蜂产业影响也日益扩大,1999年江山成功举办了全国养蜂大会。蜂产业已成为江山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形成产加销、科工贸一条龙,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良好格局。江山蜂产业之所以持续、快速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利益于该市构筑了四大创新体系,即:组织创新、科技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17.
柑橘种植是协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生态建设、经济提振并解决农户生计问题的重要途径。为有效缓解屏障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文章基于2015年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柑橘种植的技术效率,分析了影响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生态屏障区林农柑橘种植的平均产出较低,且主要受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影响,土地面积影响并不显著;生态屏障区农户柑橘种植技术效率均值仅为0.33,整体偏低;各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且林地细碎化会抑制橘农技术效率,而水利条件、土壤适种性、品种改良、橘农组织化与合作化、套种间作模式、技术培训、学历背景、农业劳动时间比重和男性劳动力占比对橘农种植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文章就广东省养蜂业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农业相关政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科研投入开发和企业经营模式角度,对广东省蜂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实地调查、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分别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学会、行业领头军、科研单位、蜂农等方面展开翔实的调查,收集材料。[结果]广东省养蜂业具有养蜂规模化小且养蜂户分散,生产管理粗放,未能形成集约化、产业化规模效应等特点。此外,销售渠道狭隘也限制了规模的进一步扩展,给蜂产品行业企业收购、加工、销售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同时也给蜂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带来很大的隐患。因此,广东省养蜂业需要经过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促进良性的发展。[结论]广东省具有蜂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不仅能带动山区农户脱贫致富,而且蜂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此外蜜蜂授粉的生态效益也不容小觑。因此,养蜂生产是一项大有作为的生产项目。今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蜜蜂文化、认知及其认养等一体的休闲旅游,拓展蜂产业的发展。蜜蜂对发展山区经济和促进人类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养蜂业是一项非常值得期待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正传统养蜂业,追花夺蜜,靠天吃饭,多以分散式、小规模的家庭生产模式为主,从业人员大多依靠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专业的养蜂从业人员较少。近年来,随着养蜂产业逐步实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涌现出了以长兴意蜂蜂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省级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培养专业养蜂人才,传授养蜂技术,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传承匠人精神,坚守"甜蜜事业"。  相似文献   

20.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养蜂管理站利用喀意杂交一代蜂和浙江农业大学一号蜂,培育成功兼容双亲优良性状的蜜蜂蜜浆双高产型三元杂交种蜂,这一成果近日通过了自治区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宁夏从70年代饲养原产温暖带的意大利黄蜂,由于近亲繁殖,品种混杂,导致蜜蜂抗病性、抗逆性、繁殖力及生产力不断下降,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固原县养蜂管理站引进产蜜能力强、抗病、抗寒的原产北欧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黑色种喀尼阿兰蜂,与本地蜂杂交,培育成功具有黄蜂和黑色蜂种优良性状的喀意杂交一代蜂,再利用喀意杂交一代蜂的蜂蜜高产遗传性能和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