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林林权制度的改革,为农村林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以吉林省临江市为例,参改农户1.6万户,惠及农民5.1万多人。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最近几年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要重点解决和完成集体林林权确权发证工作,使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自农村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亿万农民一致拥护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很多农民确实从中尝到了甜头,在兴林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加有劲。2010年吉林省在全省通过了集体林改革验收工作,现在迫切地要为农民解决的就是明晰产权、确权发证的实质问题。以吉林省临江市为例,截至2010年12月31日止,全市3.24万hm。集体林全部参与林改,涉及70个行政村,参改农户1.6万户,5.1万人。  相似文献   

3.
选取环首都地区的丰宁县143户农户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的调研,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和二项Logistic模型对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不满意;户主是否村干部、户主年龄、林地分配是否合理、集体林改了解程度对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结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丰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未明显达到政策目标。提出丰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效果如何得到提高是需要继续探索的问题。基于研究,得到通过扩展林业收入来源来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农户收入增加等政策目标以及通过教育援助提高生态区域人力资本等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农户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对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参与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内部和外部分析影响集体林权改革的因素,建立以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激励农户参与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特定内涵出发,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评价的指标体系;以福建省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得到农户获得感测评结果,运用Tobit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偏下的位置;在"基层行政落实状况"中所体现的农户获得感水平最高;户主是否为村干部、家庭劳动力数量、是否领到林权证、单位林地面积投入以及营林资金的通畅程度是影响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获得感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实证结果提出着力落实与贯彻林改政策和各项配套改革任务、加强各项林业经营配套建设和创新、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有效提升农户获得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动态监测项目8年动态数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云南省农户林业收入水平和结构,以及农户的各项收入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收入水平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态势,林业收入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户的各项林业收入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基于结论为云南省新一轮集体林业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欠发达地区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林区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数据研究认为,目前农户山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生产性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丽水市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亿万亩林地通过明晰产权,分给了千家万户的林农,这仅仅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分散的林农获得土地后,如何经营林地,管护林木?如何对接市场,发展产业?如何扩大规模,实现效益最大化?我省通过大力发展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搭建连接小农户与大市场、小农户与大企业之间的桥梁,为这一系列问题找到了答案。他们的经验对于各地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从稳定性、交易权、抵押权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完整程度对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林权改革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户对林地产权稳定的预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的方式经营林地。现阶段,认为有林地抵押权农户的生产行为并未显著异于其他农户。然而,赋予农户林地抵押权则会促使他们增加在林地上的投入。通过分析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在促进林业生产力解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只有与各项配套改革同时全面开展,及时为农户加快林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法律保障、产品流通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才能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和改革成果的巩固,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0.
刘珉 《林业经济》2012,(6):3-6,19
提出林权制度改革将对平原地区林农产生激励作用,会使林农增加对林地和林子的生产性资金投入的假说,通过河南省平原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平原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从农户投资行为的角度加以分析,得出结论:改革变量及农户家庭收入对农户投资行为影响均为显著,建议强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大对农民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参与式农村社会调查法,对江西省三个典型案例村(永丰村、上芫村、龙归村)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实施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符合农户意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主要体现为农户收入增加,林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提高森林经营水平、规范林权流转行为、完善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等,已经成为当前巩固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农林业收入的变化备受人们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林改前后农户林地面积、林地块数和收入的变化,并运用Probit模型对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林业收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林业技术培训和林地是否拥有林权证因素等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农林业收入的作用效果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四川省5个省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区)32个村508个农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现行林权抵押贷款制度安排下,农户的性别、受教育年限、是否担任过村干部、非农就业人数比重、是否获得过信用贷款、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林木林产品销售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和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中的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森 《农村经济》2012,(4):47-49
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主体改革,逐步开始建立和完善配套改革部分,积极探索林权流转和林业经营的新型模式.然而,在此过程中原有的诸多制度性障碍仍然制约着林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将从补偿与经营制度障碍的层面,着重分析集体林改后农户最切身相关的林业补偿和经营问题,尤其关注林改后国家公益林建设、林业经营产业和规模化、森林资源保护等问题,并提出推进四川集体林权改革的对策建议,对进一步完善四川集体林权改革在补偿与经营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农就业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农就业—营林投入"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个省(区)1497户林农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对林地的劳动投入积极性,但对资本投入的增加并不显著。这种效应对不同程度非农就业的农户具有差异性。对于纯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显著增加,表现出产权激励效应;对于非农户,由于退出效应的作用,改革导致了非农户的资本投入显著下降了约36%;对于I兼农户,其劳动投入的减少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反映出林权改革的要素替代效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农户营林积极性提高的制度环境,但并非充分条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会导致产权的正向激励机制受限。  相似文献   

16.
《林业经济》2012,(3):88
2012年3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座谈会发布了2011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总报告。报告称,样本户对集体林改政策措施总体满意。样本县九成以上农户对林地勘界结果满意,均分林地符合农户期望。九成农户期盼林业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已成为农民最急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现有山林面积1753.74万亩,其中集体山林面积1536.86万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加快林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2007年12月,浙江省率先提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业经营组织形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组织理论和林业生产的特性,回顾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和林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变迁,从福建省林业合作组织的现状和不同组织形式的弊端等方面着手,探讨了福建省林权制度改革后引入"公司+林业合作组织+农户"经营组织形式的意义和绩效。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户角度出发,研究内蒙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根据实地调查获得的相关数据,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方向和影响程度。根据Probit模型的回归结果发现:林地块数、家庭人均年纯收入、是否有林权证、是否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是否有木材采伐等影响因素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收入变化的作用效果较为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林业相关部门要全面落实林权证发放工作、全面落实林改配套改革的实施、鼓励农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最新林业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林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分权演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户生计等方面,中国集体林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启动了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本文采用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了集体林权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的观念改变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前提,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采取功能、权力、自适应学习和同构等形式,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复演化博弈,中央政府为多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介入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所呈现的间歇性均衡和多重均衡是分权多中心决策主体持续演化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