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农业气象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相关关系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利用1991至2012年间全国农业气象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分析了旱灾、水灾两种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种类灾害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对气象灾害受灾成灾面积与粮食单产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受灾面积呈下降趋势,且水灾受灾面积与旱灾受灾面积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反向变动特征;成灾面积虽也呈下降趋势,但水灾成灾面积与旱灾成灾面积逐渐呈现出同步波动趋势;农业水旱灾害呈明显周期性波动,且干旱致灾强度的年际波动较大;谷物单产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等指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05年706县39551个农户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和气象观测站数据,利用多投入多产出生产函数,估计了气候变化对我国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根据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模拟了IPCC气候情景方案A2和B2下,气候变化对我国未来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计量经济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对土地的农业生产具有负面影响,其中西北地区受温度上升的不利影响最大;降水增加对除南方以外的所有区域都有正面影响。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未来气候变化将对华北和华东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正面影响,对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经济学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正成为气候变化经济学前沿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于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和其他部门影响的经济学探索是过去十多年新兴的一项研究,因而无论在理论方法、模型设计、数据使用还是在研究结果上均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旨在对该领域相关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和归纳。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个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基本经济学理论框架和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梳理了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计量经济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通过拓展基本模型和假设,探讨了不同模型方法的差异和特点,分析了导致不同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本文发现,是否考虑农民的适应行为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的研究结果争议的焦点。最后,本文提出了实证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转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增温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当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生产转型的内涵、路径和农业产业链上不同主体参与农业生产转型行为的研究及其进展进行了梳理、归纳和述评,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学科隔阂较为明显,导致关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存在偏差;未区分不同主体适应气候变化行为的差异,缺少微观与宏观数据的有效对接;定性研究农户应对气候变化行为的文献居多,量化分析及其方法研究不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缺少农业生产转型视角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做出了展望:第一,探索更全面的分析路径,优化模拟模型;第二,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建立正确的适应机制假设;第三,综合利用面板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开展动态研究;第四,改进测评方法,区分不同主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差异;第五,加强交叉学科研究,探索建立能有效结合微观调查数据和宏观统计数据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扩展C-D生产函数的安徽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徽省16个地级市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粮食产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对安徽省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灾面积对安徽省粮食产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劳动力对安徽省粮食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并结合以上结果,提出稳定安徽省粮食产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场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陆地生态系统、粮食生产与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科学热点之一.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敏感.对气候变化情景预估表明,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本文针对气候变化的特点和趋势,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和农村发展的正负效应及可能影响,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创新、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建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业是以作物生长为基础,因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很大。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和南北之间气候 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将直接导致我国主要农区水资源和热量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变化。农业生产所依赖的土 壤肥力和作物品种资源及其抗逆性也会在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气候变化直接导致局部地区农业气 候灾害和农业病虫害频度与强度加剧。在气候变化作用下,我国农业作物种植制度、农业生产结构和地区 布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波动变化,甚至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深入 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目前,国内 外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影响开展了很多研究。综合进来,主要有集中在气候变化对农区水热 土资源要素时空分布变化的影响,对作物品种抗逆性、抗逆基因、品种改良的影响与适应,对作物种植制 度、生产结构与地区布局的影响与适应,对农业生物灾害和非生物灾害尤其是农业旱涝灾害发生的影响, 以及对粮食产量、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从发展趋势看,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 和粮食生产系统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机制研究,科学地把握气候变化背景下水热资源条件、土壤肥力、品种 资源等变化规律,揭示农业病虫害流行暴发特征和气象灾害发生机理,模拟、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对我国 农业、粮食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因而也将是气 候变化对农业和粮食生产影响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四川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将四川省划分为西北高原区、西南山地区、四川盆地区等3个农业经济差异区域,并从土地资源、水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等4个方面确定11个指标研究其对四川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10~2014年3个不同区域内11个指标,分别分析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评价指标农业GDP的影响。[结果]3个区域内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与农业GDP均中度相关,并且从关联度的结果看,耕地面积、受灾面积、农业用水总量的差异对农业GDP的影响差距不大;3个区域内农林牧副渔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均与农业GDP高度相关,且对各区农业GDP的影响的差异较小;3个区域内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GDP的影响显著。[结论]四川农业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构建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影响的理论模型,利用陕西省8个苹果基地县660个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评估了农户的农业产出风险,并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对农业产出与产出风险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38.03%的样本农户采用覆膜、人工种草、铺秸秆、灌溉等措施适应气候变化;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能够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农业产出风险。基于反事实假设,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未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下降3.72%,产出风险将增加107%;未采用适应措施的农户若采用相应的适应措施,其亩均产出将增加5.54%,产出风险将下降19.64%。降水量增加、户主受教育年限、参加合作组织及村庄提供适应措施信息服务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正向影响,而果树树龄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性决策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玉鸣 《农村经济》2004,(12):19-21
章采用灰色关联与协调分析法,对中国1985-2002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总产值)及其影响因素;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农机总动力、收购价格、受灾面积、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农业技术人员、财政农业支出、农业生产投入、科研费用、役畜、农村用电量等13个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一些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益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气候变化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的影响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政府科学、合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基于2010—2012年中国华北5省100个村庄实地调查数据,以作物灌溉面积未受影响比例作为衡量供水可靠性指标,构建村级供水可靠性理论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的影响及影响因素。[结果](1)长期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灌溉井供水可靠性,气候变化因素对灌溉井无水和缺水供水可靠性影响方向和作用程度不同;(2)村级灌溉井状况、村级组织灌溉管理状况与极端气候等变量显著影响灌溉井供水可靠性;(3)年份和地区虚拟变量对灌溉井供水可靠性影响存在差异。[结论]提出构建和培育更加完善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农田灌溉设施建设及维护,推进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制度改革,发展各种形式农民合作组织,是提高中国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中旬以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先后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农业受灾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强度之大,品种之多,损失之重,为历史罕见.截至2月25日,21个省(区、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2亿亩,其中成灾超过1亿亩,绝收2900多万亩.油菜、蔬菜和柑橘受灾害影响大,油莱受灾面积5000多万亩,蔬菜受灾面积4700多万亩.畜禽和渔业受灾也比较重,因灾死亡的畜禽6900多万头(只),水产养殖受灾面积1400多万亩,部分养殖温室大棚垮塌.灾区龙头企业生产基地、设施设备和产品销售也遭受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均降水量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应继续推行政府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增加政府对粮食直补资金,同时,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受灾面积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农业生产带来较突出的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人们对减缓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非常重视,而长期以来对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却有所忽视。其实,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适应气候变化才是当务之急。文章在对适应气候变化含义理解的基础上,概述了中国适应气候变化的工作进展,论述了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迫切性,总结了当前主要的适应技术,提出了中国农业适应技术的差距,并重点详细探讨了中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2000~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综合评估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我国的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分析了我国2000~2010年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农业受灾面积和直接受灾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洪涝灾害损失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受灾损失与年平均降水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近10年来我国洪涝灾害的新特点,提出了我国洪水管理及防灾减灾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未来的气候变暖将对中国粮食生产产生明显的影响,主要是改变农业生产传统布局和结构以及影响粮食安全,但是同时也给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机遇.本文提出了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极端气候事件对中国农村经济影响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主要选取对气候变化敏感并且脆弱性较高的农业领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生产效应法对其由于极端气候事件而产生灾害(干旱、水涝和热带气旋)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采用社会调查法对人员和房屋损失进行估算,并简单分析了目前的农业灾害风险救助体系,接着预测了2020年稻谷、小麦和玉米3种主要农作物因气候变化而遭受的经济损失。最后指出,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研究和针对极端气候事件的适应性能力建设对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1978-2012年湖南省农业统计资料为样本,运用ADF检验、协整检验和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受灾面积和农业财政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用电量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而化肥施用量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负向作用。由此,要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确保农村电力供应、控制化肥量施用量等措施来促进湖南省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系统影响的研究前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气候变暖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背景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主要农区(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光温水热等气候资源条件时空分布格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农田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肥力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气候变化也导致我国粮食主产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促进农业生物灾害与农业气象灾害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国粮食生产方式、栽培管理、经营方式、种植制度、结构布局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分析研究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揭示其内在的影响机理和适应机制,定量模拟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程度和适应能力,研究提出我国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措施。从国家需求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气候变化与我国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提出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影响研究领域的许多有待解决的前沿性重大科学问题,阐明了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已经成为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变化背景下,气候变暖势必对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生产环境、农业生产活动及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文章采用文献综述与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光资源、温度、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影响特征及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我国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制度、农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经济与管理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田生态系统过程、农业生态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耕作环境)的实际影响。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大,自然灾害、气象灾害的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的波动性增强;农业病虫害的为害时间延长、危害程度加剧、为害范围增大;农业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农田土壤的干旱化、盐渍化程度加剧,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策略及其关键技术亟需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