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基金持股和QFII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券商持股、保险持股和社保持股则不具有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与信息披露及时性之间的关系,并以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机构投资者入主的公司年报披露及时性好于没有机构投资者入主的公司,并且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其年报披露越及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报告时滞显著负相关。对此,可通过发展机构投资者来改善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将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变为市场效率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股市快速发展,基金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规模得到迅速扩展.以2010-2020年在中国注册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为样本,从所获取调研信息文本切入,分析参与调研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做到"知行合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以基金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参与调研后能达到"知行合一"的行为状态,治理水平、所管理投资组合涨幅、所有权性质、所处区域文化氛围以及基金经理个人特征是影响"知行合一"行为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票市场机构投资者相对于个体散户而言,各方面都具有优势,尤其是在对股票进行基本面和宏观面的分析时,机构有其自己的一些专业人才,能够为证券选股、持股奠定坚实的基础。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不仅会对资本市场中的上市公司的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也必然会对上市公司的绩效产生影响。基于此,很多其他机构或者散户会借鉴其选股方式,进行正确的投资。本文基于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的机构持股比例,研究其机构持股比例与该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1年以来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过程恰好经历了牛市与熊市两种市场环境的变更.那么,机构投资者在两种市场环境下有哪些作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有效性变化轨迹如何?通过对2001-2007年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每年的截面数据回归和统计分析可知:EPS、ROA、ROE、CROA四种绩效指标的边际变化在2005年均达到峰值,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的边际变化最大.在中国股市持续走低的熊市期间,EPS、ROA、CROA三条曲线呈上升趋势,而在股票的牛市期间,四种绩效指标的边际变化呈下滑走向.同时,机构投资者持股量对绩效指标中的EPS影响最大,在2005年时反映尤为突出.在熊市尾期的2005年机构投资者持股量的平均值处在相对最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国外理论和经验研究结果主要包括积极监督者假设和暂时投资者假设两种观点,而国内在相关经验研究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我们通过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美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各类基金)的产生、发展及其作为股东在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等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从而肯定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现实需要、有利条件和积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在分析中国目前上市公司的特点的基础上,应着力探讨从立法和实践中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创造有效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抱团股”的出现为研究机构投资者的联合效应提供了合适的环境。以200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机构投资者抱团对股价同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团体持股比例越高,个股的股价同步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抱团持股可以通过引起个人投资者的关注,降低股价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结果发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能够在降低道德风险的基础上降低逆向选择,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从而支持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公司治理具有优化作用的观点。监管部门和上市公司需要进一步认识并发挥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治理效力。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2002—2009年71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动态内生性的框架下,运用动态面板的System 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市场化进程与公司代理成本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市场化进程都与公司代理成本负相关,机构投资者与市场化进程在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方面存在替代关系。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和市场化进程都对公司代理成本有长期影响。公司代理成本在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市场化进程影响公司绩效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2004~200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重述的视角透视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从中发现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后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不同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有所差异,证券投资基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对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法律监管尚不完善的环境下,持有较多股权的机构投资者更容易利用私有信息牟取利益,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007年—2011年间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环境绩效越好;国有上市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环境绩效无显著关系,而民营上市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环境绩效。研究还发现:在民营上市企业中,审计委员会独立性越高,内部控制对提高环境绩效的影响作用越大。上述发现丰富和拓展了内部控制与环境绩效的研究内涵,为研究产权性质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环境绩效的关系及其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提高企业环境绩效及完善公司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双重股权制度使企业创始人免除了控制权市场的威胁,同时也容易诱发其自利行为,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以2008—2018年中概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了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现金股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股权制度相比,双重股权制度并未给中小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现金股利,其原因主要为权利滥用导致的资金占用问题。异质性分析显示,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负向影响效应在自由现金流充足和管理者权利较大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创始人具备的管理者能力可以正向调节双重股权制度对中小投资者股利获取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丰富了双重股权制度本土化的相关文献,为维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追加投资,而在投资回报率低的行业减少投资。基于该种理论基础,我们以我国2003-2007年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显现,但在各个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决策,对证券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积极作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行业越有可能获得追加投资以扩大规模、获取更多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额,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进行因子分析,并构建回归模型揭示了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用于激励的股本比例存在区间效应,但其相关性随着持股比例的上升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2004~2008年相对较长时期数据,在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内生性基础上,通过混合与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回归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正向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负向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非国有控股企业中则变成显著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绝对值显著正相关,其中国有控股企业的这种相关性较非国有控股企业也更为显著。这些证据充分说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仍然是短视的,对盈余管理不存在制约作用反而推动了企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9.
资本市场中股利平稳性政策信号是否能够影响企业经济资源向创新投资项目的 倾斜?其作用机理是什么?在分离差异化分红政策效果后该现象能否继续存在?为回答上述问题,以200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样本,基于股利信号理论与迎合理论考察了股利平稳性的信号效应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及其内部机理.研究发现股利非平稳企业在创新研发项目方面的投资程度更高,且分组回归结果显示该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中更为明显,同时实证检验支持了理性迎合渠道的存在,即投资者的消极情绪直接刺激了非平稳性股利政策对企业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讨论差异化分红政策的影响,结果证实,在为获得再融资资格进而发放股利的企业中,非平稳股利政策对创新投资的促进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依旧存在.然而,差异化分红政策虽能够有效改善我国上市企业的微股利发放现状,但也加剧了企业内部自由现金流的短缺,不利于非国有企业与成长期企业的发展.股利不平稳的信号会引发我国资本市场中公司股价以及外部融资环境的变动,进而对实体经济资源配置造成显著影响.以上结论为研究资本市场信号冲击对企业创新等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始于2018年8月份的非洲猪瘟严重冲击了中国肉类市场,但鲜有文献研究猪瘟关注度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利用2018年-2019年A股51家食品类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猪瘟关注度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系统GMM方法与面板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猪瘟关注度给食品类上市公司的股票收益率带来了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应的机制研究则表明,猪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