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道德是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作为一种双重生命存在,无论是自然生命的保存还是精神生命的提升,都离不开道德。一定意义上说,人正是凭借道德而成为了人。而道德的产生、发展也离不开生命存在的依托。生命为道德实践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生命视域下,才能真正意义上追寻道德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社会的道德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道德建设来说,这样的变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针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强化诚信和责任意识;大力宣传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干部道德教育:以人为本,突出人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3.
魏小英 《魅力中国》2014,(12):376-376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是我国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市民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又体现和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贯彻到市民道德建设过程中去,并成功地引领市民道德水平建设。  相似文献   

4.
现代意义上的生态道德建立在全新的价值观基础上,突破了传统道德在主客体、内容等方面的界限,可以说是对传统道德的一种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存在,生态道德最终要反映到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之中,并主要表现为生态道德意识、生态道德规范和生态道德实践这三种社会现象。在当代中国建设生态道德,必须确立系统的目标体系,选择正确的建设重点。并遵循科学的建设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江景 《江苏改革》2002,(12):36-3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道德基础的支撑。市场化的冲击极大地动摇了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传统道德模式的瓦解、经济发动期的利益驱动、制度建构的相对滞后、市场经济的道德阙如等诸多原因共同造成了转轨时期的道德不适与道德冲突。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应着力做好以下各项工作: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加强伦理制度建设,为公民道德建设寻求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建设道德教育网络,实现社会、单位、学校和家庭道雾教育纵横立体化;大力培养和造就“社会人”,朝着培养“四有”社会主义公民目标不断迈进。  相似文献   

6.
道德理性作为人后天具备的一种意识存在,是通过理性对道德的审视和反思以及道德对于理性的重塑相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看待道德本身、人、社会和世界的合目的性的意识存在。由于道德绝对自律的无法实现以及在道德情境和理性情境下,我们均有遇到两难境地的可能,因此,道德理性的选择作用就尤为重要。道德理性选择之归宿就是使道德、个体及社会均成为合乎道德合乎理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引申出了"经济人"和"道德人"两种概念,"经济人"是一种利己主义,"道德人"是一种利他主义。这种"利己"和"利他"之间存在着矛盾,被称为"斯密悖论"。而对斯密悖论中的"利己""利他"进行调和有助于解决我国市场转型中出现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感的形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道德形成上的作用,有关美德的品质及美德形成的制约机制等方面论述的解读,认为道德感觉的形成是从人的平常的生活中产生的,道德感觉形成的主体是自由的个人,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其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着契合性和传承性。由此得出包括必要的制度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必要的法律约束机制等几方面对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道德越轨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公德、学校纪律和法律的各种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等社会控制手段,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道德层面的社会设置,可以有效缓解和克服大学生道德越轨的两大社会根源--文化堕距和道德失范,进而确保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0.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对我国道德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道德感的形成,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道德形成上的作用,有关美德的品质及美德形成的制约机制等方面论述的解读,认为道德感觉的形成是从人的平常的生活中产生的,道德感觉形成的主体是自由的个人,就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其观点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有着契合性和传承性。由此得出包括必要的制度环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必要的法律约束机制等几方面对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钟学政 《宁波经济》2006,(2):38-39,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道德的支撑。道德认知、道德关系、道德实践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抓住这三个层面加强对全体公民的引导,不仅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而且对于提南公民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中国,有不少人不同程度地感觉到了道德危机的存在,比如生活意义失落,道德信念丧失,等等。其实从中国儒家道德文化中吸收一些精华和养料,或有助于解决当下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3.
唐凌锋 《魅力中国》2014,(4):369-369
当前,社会道德领域存在不少不良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背道而驰,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格格不入,如果任其发展,就会败坏社会道德、社会风气,就会影响社会秩序、社会稳定。为此,党中央于近期部署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道德讲堂”建设是这项活动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张运龙 《魅力中国》2011,(9):223-223
党政干部的道德修养关系着党的形象和政府的威信,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示范、导向作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理论学习和道德实践,完善道德立法,健全道德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加强对党政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加强党政干部道德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5.
道德根源于需要,服务于需要,道德的实质就是调节人与人之间需要实现方式的行为规范.需要是人固有的属性,是历史性存在,是普遍性和特殊性想统一的存在.因此,道德建设必须尊重需要,必须坚持历史性原则和价值现一元化和多元化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道德人格的塑造是大学生党员成材、成人的重要基础.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当代大学生党员群体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人格危机,并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产生这一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解决这一危机,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应从多方面入手,不断塑造和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身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这一切都离不开道德建设。然而,我们应当怎样加强道德建设呢?这就要求我们除了要加强道德传统教育外,还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法律与道德协调发展对法治实现的重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平  蒋红雨 《理论观察》2000,3(1):39-42
本文运用系统论观点,将法律与道德分别看成是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子系统,从自身身及其与整个社会调整系统的关系来阐明法律与道德与生俱来的天然源、缘关系,进而阐明二者协调发展对我国法治依法实现法治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命就像荷叶上的一颗露珠”这是印度伟大的文学大师泰戈尔一首诗里的第一句话。但是生活中却频繁出现漠视生命的现象,还有那些给予困难者援助之手的人被讹诈的道德滑坡现象。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的分析,对于研究“助人为乐被讹”的社会现实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国内外助人为乐被讹现象的态度以及意见并结合国外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措施:比如说在道德、法律方面采取的办法,同时建设性的提出自己新的观点。中国不仅需要法律要强制规定公民的义务。更需要用恪守道德准则的行动。来旗帜鲜明地倡行良好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责任的道德内涵,分析了责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及责任在道德中的重要地位.指出责任是道德存在的伦理基础,是道德存在的精神核心;使人自觉承担责任是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