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不具有举债权 ,相应地 ,也不直接承担偿债风险 ,它将最后的偿债风险转嫁给了中央政府。由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具有不同于国家外债的特点 ,地方政府主权外债的潜在风险就必然不同于国家主权外债。本文主要说明地方政府主权外债主要有哪些潜在风险 ,从而为其制定风险管理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论加强外债的总量管理刘军善,赵子贞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借外债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民族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利用外资确实是兴国利民的好事情。然而,如果对所借用的外债管理和使用不善,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甚至会酿成债务危机。为保...  相似文献   

3.
高帆 《时代经贸》2012,(12):122-122
目前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但无专门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本文对比外币外债的管理模式,从人民币外债管理目标入手,对人民币外债管理方式进行思考,对人民币外债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人民币外债借用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杨俊松 《时代经贸》2013,(24):88-88
一、当前我国外债资金基本情况 外债作为跨境资本流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政府和货币管理当局关注的重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国际收支均衡压力较大,2012年欧债危机的持续存在导致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严重,资本加速回流。这些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致使我国利用外债资金也出现变化。我国外债资金从借贷途径来分,主要有直接外债和外债转贷款。直接外债主要是外商投资企业向境外机构借用的商业贷款和一些企业之间的融资;外债转贷款主要是中国政府借用外国政府贷款或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外债转贷款具有贷款条件优惠,贷款期限长等特点,主要投向能源、环保、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外债转贷款已成为我国经济落后省份主要外债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5.
政府主权外债(简称“政府外债”),是指由国务院授权机构代表国家举借的、以国家信用保证的外债。它要求由国家统一对外举借和偿还。举借政府外债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对外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管理,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但无专门法规对其进行规范.本文对比外币外债的管理模式,从人民币外债管理目标人手,对人民币外债管理方式进行思考,对人民币外债的使用提出了建议,并针对人民币外债借用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焕民 《经济论坛》2001,(15):20-21
一、主权政府破产的内容   何谓主权政府破产 ?主权政府破产,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不能偿还其应偿付的债务时,用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偿还其外债,不足的部分不予偿还,政府宣布解散,由其人民推举人选组成新一届政府,原政府主要组成人员不得再在政府中任职,债权人亦不得再向新政府要求偿付原未得到清偿的债务。   主权政府的外债,包括主权政府直接从国外机构和个人借入的债务及以明确或暗示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担保的债务。其金融资产则应当包括自有储备和借入储备,其中自有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及在…  相似文献   

8.
为缓解财政资金短缺的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各级政府通过举借外债进行项目建设。由于基本建设投资领域是违法违规问题的多发区,因此,对政府外债建设项目的审计,成为当前审计工作重中之重。就政府外债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笔者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柳琳  钱慧 《经济论坛》2001,(6):24-25
外债作为我国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截止到1999年12月底,我国登记外债余额1518.3亿美元(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对外负债),比上年末增加57.9亿美元,增长4%。在这些外债中,中长期外债余为1366.5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15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卢林平 《现代财经》2000,20(10):26-28
一国外债的过度不合理会导致政府偿债危机,这种财政危机继而会引发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危机乃至社会动荡。因而对外债管理的成功与否,直接涉及到一国财政风险防范的成功与否。我国外债存在着多头对外、汇率风险高、外债投向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和改革,以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