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出通知,规定严格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禁止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一)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三)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冬的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9条规定,凡是以不法手段侵犯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不法手段主要指下列行为: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的.  相似文献   

3.
在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认定上,各种侵权行为相互交织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对商业秘密的连环侵权是侵权认定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实践中,有两类连环侵权最为典型.其一,从“盗窃”(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至“披露”(或允许他人使用)再至“获取”(或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形成一个侵权链条,这三种行为互相联系,又都分别构成对权利人商业秘密的侵权.这种情形多发生在企业员工工“跳槽”的场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成为很多企业非常关心的问题,商业秘密不同于专利权,它具有秘密性,是商业秘密的权利人有意采取保密措施而达到的,而专利权的内容是公开的,专利的实质就是国家允许先进技术的发明人在一定时期内占有其发明的专有权利,商业秘密的持有人之所以不申请专利保护一般是基于四个原因:一是商业秘密权种人为节省费用而不申请专利;二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希望长期保有商业秘密。三是由于该商业秘密达不到专利的要求,四是某些商业秘密是作为专利的保留部分留存下来的,这些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专利并未取消秘密权利,商业秘密不同于一般的秘密信息,它能为权利人来经济利益,一旦泄露会给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它可以作为一种财产权利有偿转让,商业秘密的权利人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商业秘密的权利,商业秘密不同于一般的有形财产,它能为多人所同时掌握,这些同时持有人可能是合法的形财产,它能为多人所同时是佥的持有,也可能是非法的持有,商业秘密遭到非法侵犯往往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收益,严重的还会将企业挤出市场,企业要想很好地保护商业秘密不受侵犯,或一旦受到侵犯能够及时的获得法律求济,就必须对有关商业的法律问题及实践中的保护对策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5.
所谓内幕交易,按照《证券法》的解释,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公平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和命脉,而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毒瘤,不仅破坏市场的公平和效率,践踏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声誉,加大股市的运行风险。证券市场要真正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商业秘密的含义、构成与范围1.商业秘密的含义与构成根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是我国立法中对商业秘密的一个完整定义。从以上定义出发,构成商业秘密的条件如下:(1)秘密性。秘密性即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知悉"、非公开的。这是认定商业秘密的最基本  相似文献   

7.
<正>21世纪的经济是激烈竞争的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竞争者的主角之一——企业,要想保护自己的优势地位和突飞猛进地发展,一方面必须重视自己商业秘密的保护,另一方面尤其要注意获取商业秘密。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实践中克敌制胜,永往无前。当然,市场竞争是在法律制约下的竞争,企业要获取商业秘密,特别要获取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必须“取之有道”,不可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如何合法获取商业秘密,是每个企业的领导及企业情报部门需要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问题。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及特征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将商业秘密定义为“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经营信息和技术信息,如化学配方、工艺流程、技术诀窍、设计图纸、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货源情况等。商业秘密是权利人投入了一定资金和精力而形成的,它对权利人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价值,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受到法律的保护。但近年来,企业商业秘密随着职工的“跳槽”流动而外泄的问题非常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70%是从本企业员工流动渠道而外泄的。另据江苏省的一份统计表明,1996年以来该省每年因显性商业秘密泄露而造成的企业损失超过1000万元,有的企业投入巨资研发的商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有一些想走终南捷径的企业利用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其它企业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以获取经济秘密为主要宗旨的经济间谍——“商业007”,不时地潜行于我们的经济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是国际上通用的法律术语。我国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1997年颁布的新《刑法》将商业秘密定义为:“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技术信息一般是指技术诀窍、产品配方、设计图纸、工艺流程等,经营信息是指企业特有的管理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市场及货源情况等。  相似文献   

11.
文芳 《财会月刊》2005,(2):38-39
2004年2月初,国家审计署披露了对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审计结果后,美国Milberg律师事务所于同年3月17日以“未适当披露审计信息、违反1934年美国《证券法》”为由,对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提起集体诉讼并将其5位高级管理人员列为个人被告。控告中国人寿股份有限公司在募股期间没有披露不利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最近,陆续有一些私营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本单位的一些技术骨干频频跳槽,将所掌握的技术秘密带到其他企业去;也有的业务单位擅自泄露甚至使用在业务交往中所知悉的他人技术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本单位的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3.
所谓企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企业的商业秘密包括以下四个构成要件:一是秘密性,即不为公众知悉,这是商业秘密的本质特征;二是价值性,商业秘密对工商业者具有经济价值,可以传授或转让,从而成为贸易活动的重要对象,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三是实用性,它应该是实用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4.
商业秘密是继专利、商标、著作权之后的新兴知识产权客体,代表着权利人生产或者经营的潜力和竞争优势,对权利人具有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经济价值。《反不正当竞争法》从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的角度,将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作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予以禁止,是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有效补充。商业秘密是依靠权利人通过保密方式予以保持的无形资产,其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表现形式往往是秘密而又隐蔽的。因此,在执法中对其认定存在一些难点。一、商业秘密认定中的难点所谓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第三款规定,是指不为公…  相似文献   

15.
《大众标准化》2015,(2):42-43
<正>近日,个人信用卡资料遭泄露甩卖的现象再次引起关注,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信用卡非法套现资料泄露信息销售市场猖狂,导致不法分子借持卡人信息进行各种诈骗。有分析认为,信用卡泄露的背后是银行方面将资料泄露倒卖,在记者采访中,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网络购买的信用卡信息仅有个人姓名、身份证、地址电话等信息,并没有涉及卡号,"这种泄露的方式,很有可能不是银行,而是为银行寄信用卡的快递公司。"  相似文献   

16.
审计是经济监督的重要部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无疑会或多或少涉及国家机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或内部资料,因此,《审计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然而,近年来,有些审计人员和平麻痹思想严重,无意泄密现象时有发生,归纳起来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保密观念淡薄。有些审计人员国家安全忧患意  相似文献   

17.
法律保护的商业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首次使用了商业秘密,这一法律术语,1993年9月2日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了商业秘密的定义:淡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其构成要件的特性有秘密性、价值性、创新性。是自然人与法人可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是一种具有无形资产的性质,别于传统的知识产权的特殊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8.
风险一:关键技术或商业秘密泄露 企业中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跳槽,会将企业的关键技术带走;或者离职员工手上掌握着企业的商业秘密,如果帮助竞争对手,将对企业的业务造成冲击.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贸易组织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世界贸易组织涉及商业秘密的件主要是《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该《协议》第7节第39条专门规定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它所指的商业秘密包括未披露过的信息和向政府或政府的代理机构提交的数据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去年9月,上海喷涂机械厂状告上海兴业物贸供应公司以高薪、高职手段,挖去他们厂掌握某项商业秘密的职工,从而使用了这项商业秘密,侵犯了他们的权益。但法院经过调查后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