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对云南省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劳动力的问卷调查,分别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等方面运用Pr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影响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流动的因素。结果表明:年轻、受教育程度高、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少、男性、家庭劳动力数量多、会汉语的农村少数民族劳动力更容易选择外出流动;少数民族劳动力在外出流动时最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找到工作,在外出流向上绝大多数都局限于省内流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流动的方向,劳动力流动分为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近年来劳动力横向流动强于纵向流动.本文对比两种流动的动因和发展效应,横向流动冲减了部分纵向流动产生的正效应,并利用模型对横向流动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估计,最后就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流动的方向,劳动力流动分为纵向流动和横向流动,近年来劳动力横向流动强于纵向流动。本文对比两种流动的动因和发展效应,横向流动冲减了部分纵向流动产生的正效应,并利用模型对横向流动产生的负效应进行估计,最后就劳动力流动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市场》2015,(21)
本文利用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数据,并结合文献资料研究结果,归纳总结内蒙古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特征,分析对农业、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视野下的内地农村劳动力流动——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工潮”到“民工荒”的重大变化让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有了真正的含义。在“民工荒”的视野下,运用2004年湖北省恩施州的最新调研资料,就地处内地的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分析,对于内地农村来说,农民外出务工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仍有着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民工外出务工存在的问题统筹解决,把“打工经济”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培育,着力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分析也有着不同的解释。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采用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了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形成的干中学、人力资本、人口红利如何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劳动力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仍面临者农村人口空心化、结构性矛盾、户籍制度等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我国需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的梯度转移,加强对流动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并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城市住房制度。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加快发展的今天,跨国公司作为世界经济的主角,推动着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全球配置。研究分析跨国投资引起劳动力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并为东道国企业实施人才竞争战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基本特征.它对优化全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切实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促进农民消费的进一步增长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对我国县域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不同体制背景和不同发展阶段下投资结构及其变迁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投资结构的变迁呈现规律性,且随着体制的开放而不断变化。以昆山为代表的县域经济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投资结构、外商投资为主导的投资结构、民营企业主导或者说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共同主导的投资结构三个阶段。应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始终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在招商引资和完善发展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异常活跃.在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暂时缓解的背景下,本文要思考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治本之策,以期做到既要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又要有利于我国农村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战略背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微观数据,构建Logit模型,考察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具有显著减贫效应,城镇劳动力流动会提升城镇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可能性;农村劳动力流动会缓解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城镇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在收入差距相对合理与收入差距较大时,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相对贫困分别起到“加剧”与“缓解”的作用,而城镇劳动力流动在不同收入差距状况下均会“加剧”居民相对贫困状况;收入差距在劳动力流动影响居民相对贫困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其缩小会达到减贫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利用粮食总产量、非农业人口比重、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率等相关指标分析了1949-2004年我国政策变迁路径下的劳动力流动进程,并对这一阶段我国劳动力流动进程中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拥有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表征。合理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而合理的社会制度设置在社会结构调整中至关重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有利于改变当前社会结构。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改革户籍制度以及与户籍相关的教育、就业及社会保障等制度,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从而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供制度性机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子女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问题。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父母为子女未来和现阶段教育积极增加收入,进而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子女教育之间的联系,并具体分析了此类劳动力流动的表现特点。最后通过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在宏观数据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子女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动力问题.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父母为子女未来和现阶段教育积极增加收入,进而说明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子女教育之间的联系,并具体分析了此类劳动力流动的表现特点.最后通过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在宏观数据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改革以来政府作为建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在改革和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同时由于利益分化等原因,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结构上呈现出多元化和非制度化特征,其建构过程呈初级扩张性特点。本文就其中的流动劳动力登记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从一个人口流动率极低的国家转变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当地乡镇企业以及异地转移的国家。该文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回顾,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转型期农村劳动力流动带来的问题,并对其中对劳动力回流这样一种特殊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