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江苏沿江八市产业同构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结构趋同,是指各区域产业活动中,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趋于相同。近年来,江苏沿江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趋同问题有所表现。从结构相似系数和区位商来看,情况并不严重,对某些产业集群的形成还可能有正效应。沿江八市应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指导下,大力调整区域产业结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大力发展行业关联度大、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行业;加快行业配套,延伸行业链,形成行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化产业结构,为形成制造业基地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已经全国范围内的五省八市开始进行国家低碳省份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国务院也印发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区域特色制定发展战略,完善的政策法规和各行业规范与标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区域低碳经济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势不可挡。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即以一个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的大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更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在中国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大城市群,都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造就的区域经济发展的灿烂硕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研来了解安徽省沿江城市当前的经济模式,并分析当代安徽省沿江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现状以及该经济局面产生的原因和对安徽经济总况的影响。用实际论证长江经济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围绕该观点探究当今安徽经济发展落后的历史、环境、人为因素。通过不同的城市特点描述,以及swot分析来对安徽沿江城市的未来发展状况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选取10个经济指标,以2011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相关经济数据为依据,分别从经济总体发展水平、经济投入、居民消费水平和对外贸易竞争力等方面对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各地(市)经济实力进行排名和分类,进而为协调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江开发的提出,在我国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讨论,许多专家学者对沿江地区的经济建设纷纷提出宝贵意见。但学术界对江苏非沿江城市,特别是苏北五市,在沿江开发大环境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发展本地区的经济却研究较少,尤其是人才战略方面的文章更是很少见到。为此,从苏北五市的经济和人才现状出发,提出在苏北五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实行“人”与“才”分离的创新的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7.
王忠  王娟 《商场现代化》2006,(1):265-266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沿江8市及浙江环杭州湾7市为其两翼,是我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人民生活最富裕的经济区域。本文通过对镇江与长三角地区其它城市2004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的比较分析,发现同属长三角范围内的镇江在工业用电、城镇登记失业率以及国际旅游方面较好,但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科研等在长三角地区各市中的位次均十分靠后,与其它城市尤其是龙头老大上海的差距仍然较大。镇江地处沪宁线上,具有区位优势,如何在长三角地区扩张与协调发展中提升自身竞争力?本文对镇江提升竞争力途径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连锁与特许》2004,(10):42-43
依托区域背景"希望广场"应运而生 最近的研究表明,沿长江经济带中,一些中等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如九江、芜湖、江阴等城市……以江阴为例,近15年,江阴GDP增长一直保持在12%以上.经济的发展缘于产业的发展,而产业化则带动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将扩大,同时由于区域交通的进一步发展,沿江高速和同三国道等区域交通干线的建成,正如有关学者提出的,可能会加速导致沿江经济带中的沿江城市群的形成.对江阴而言,作为长江下游新兴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其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区域的商贸中心城市是可以预期的.  相似文献   

9.
我省沿海地带地处我国沿海、沿江和陇海——兰新铁路沿线三大生产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市市域的绝大部分。这一地区的人口、面积分别占全省的18.4%和21.4%,海岸线和滩涂面积占全省的60%和70%。我省沿海地区是一个资源比较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区域,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加快发展的重要区域。目前,全省生产力布局主要是按照沿沪宁高速公路、沿江和沿东陇海线三条轴线横向展开的,“三沿”地区的三大产业带建设已成为引领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省要实现“两个率先”,必须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和引擎。实施沿海经济带建设,实际上就是要培育和形成一条纵向的经济增长轴线,逐步形成后发优势的极化效应, 南与苏北互动发展,内陆与沿海互相融合的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在我国经济战略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而推动长江沿江地区开发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既定目标。加强与沿江省市横向经济联合,是推动湖北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重要途径。 湖北省资源富集,是长江下游乃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所不及的,与我国西部相比,其开发条件又优于西部。加强与沿江省市横向经济联合,有利于湖北省“九五”期间实施资源开  相似文献   

11.
十大城市群就是中国的典型代表,对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研究有利于了解中国各区域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偏离份额模型是一种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工具,通过构建模型将区域经济增长量分解成地区增长份额,区域偏离份额和结构偏离份额三个分量,然后这三个增量的数值比较,分析得出区域的竞争优势和结构优势。文章基于偏离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对各城市群中的每一产业的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各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十大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决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三分巢湖市”事件是安徽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次重大行政区划变动,将加速安徽省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与重组,主要表现在对空间集聚力、中心-外围结构、城市化、城镇体系、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空间结构因素的有利影响。依据点轴开发模式理论,因行政区划变动带来的这些空间结构优化因素将推动安徽省全新的区域空间结构的产生,即有利于沿江发展轴和江淮发展轴这两条经济发展轴线的形成与彼此融合,共同促进安徽省经济的腾飞崛起。  相似文献   

13.
朱美美 《商》2012,(19):143-143
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具有客观性,湖南省作为中部大省,在其市场以及政策作用下,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取得了大幅发展,但是其内部经济发展仍不平衡。本文以湖南省14市州发展现状、产业结构发展状态为基本参照,探讨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县是省的基本单位,强省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省兴,县域活则全省活".我省经济发展之所以落后,全省67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是重要原因之一;而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存在诸多问题是我省各县(市)的区域经济发展严重滞后的主要症结.所以,在咀嚼专家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同时,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这样一个大问题也少有浅思拙见.  相似文献   

15.
浙江特色产业发展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块状特色产业的发展是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一批县(市)已经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强县(市)。本文通过考察浙江省块状特色产业的发展历史,归纳了其发展的几种类型,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大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与辐射带动功能日益突出,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重庆成都都是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区也是长江上游城镇与产业最为密集的区域。受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启示,作为长江上游核心区域的成渝经济区其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与空间格局的演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成渝经济区的区域划分出发,分析了成渝经济区的优势,总结了其发展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的机制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和上海市三省一市成为各方关注的中心点,尤其是在区域平衡和长久发展方面.针对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区位资源优势、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对外贸易、政策体系等诸多层面着手,从中分析导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要素,进而基于总体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和省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陆杰 《江苏商论》2006,(4):9-10
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沿江港口经济的发展成为一个区域经济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本文详细叙述了江苏沿江港口的发展现状及意义,分析了发展中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山东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从定量化的角度综合评价各地市经济发展差异.首先建立了评价山东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的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2004山东省的17地市经济发展差异,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排序,并按地域划分进行区域经济差异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智慧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效应,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内九市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价了智慧零售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九个城市智慧零售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度协同状态,2019年前,九市两个子系统处于失调状态,2019年之后,二者协调状态有所改善,但仍需在数字化研发、物联网建设等方面发力,促进系统之间的有机融合,带来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