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对外贸易》2005,(2):14-14
今年1月1日起,全球纺织品贸易将取消配额管理,同日起,中国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这一政策变化,将使部分纺织品出口价格有所提高,相关纺织业上市公司会受到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碳关税被认为是发达国家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设置的特别关税。作为新型贸易壁垒,碳关税政策势必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造成冲击,因此充分了解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制订相应的对策,对我国机电产品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红平 《北方经贸》2021,(3):26-29,79
福建省最大的出口目的地美国宣称自2020年起,拟对中国等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这无疑会对福建省的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冲击。基于30/60/85美元/吨CO2三个级别的碳关税,实证评估美国征收碳关税对福建省主要10种出口产品的影响。受冲击大的产品绝大多数是碳密集型产品,例如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而受冲击小的产品绝大多数是非碳密集型产品,例如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其制品等,但一些非碳排放密集型的产品也会受到严重冲击,从而揭示出碳关税对福建省出口的冲击并非完全取决于产品的碳排放强度。最后,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完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碳关税"的概念;从成本竞争优势和环境责任的被动承担两个方面介绍了实施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总体影响;随后介绍了"碳关税"实施对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影响;最后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纺织品行业应对"碳关税"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自然生存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控制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缓解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发达国家以控制碳排放、保护全球气候环境之名提出碳关税政策,但碳关税政策真正的动机在于发达国家利用碳关税贸易壁垒手段抑制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出口,并以此来保护自己的高耗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工业品出口大国,一旦发达国家执行碳关税政策,其经济势力将会面临严峻挑战。因此,研究碳关税对中国工业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质仙  张伟文 《新财富》2005,(3):20-20,22
随着纺织品配额制度的取消,美、欧等进口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举措越来越多,因此未来几个月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速度将是影响设限决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根据世贸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实现了40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体制到2004年底已全部结束.后配额时代,中国向全世界做出了一个积极姿态:为化解配额取消后纺织品出口大量增长造成的不良影响,从2005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部分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这对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贸易环境,推动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继续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提出碳关税的国家,这项税收主要针对重度能耗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全新的绿色环保交易壁垒。从本质上看,碳关税是世界经济博弈的产物。美国之所以推行碳关税主要是为了谋取新时代全球经济的主导权。笔者主要分析美国推行碳关税对我国产品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同时立足国内外两个层面,提出一些应对碳关税的措施,使得碳关税成为促进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相似文献   

9.
2007年6月,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众议院提出并通过了"美国清洁安全能源法"。众议院建议从2020年起,对不执行碳排放限制的国家,贸易出口需征收碳关税。此项议程提出后引起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热烈讨论和争议。发达国家,例如法国、加拿大等均表示大力支持实施碳关税改革,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则强烈抵制碳关税这一政策的实行。目前,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国和出口贸易国。尤其是2015年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出口占出口总额约为95%。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耗能高、排放高等特点,如果还是按照我国目前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欧美发达国家一旦开始征收碳关税,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将是致命的打击。本文以碳关税提出的背景、目的、意义等方面作为研究基础对其本质进行了讨论,并叙述了我国对于未来如果实施碳关税政策,可能受到的影响,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世界处于飞速发展的轨道之上,而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也随之浮现。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是给世界的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也给世界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有人提出了"碳关税"的概念,试图通过碳关税的调节,促进环境的改善。除了改善环境,碳关税也调解着各国的贸易状况。因此,碳关税的征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  相似文献   

11.
瞿婉霞 《商》2014,(3):204-205
自《京都议定书》之后,气候问题开始提上各国议事日程,碳关税政策的出台则成为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此间博弈对发展中国家设立贸易壁垒的手段之一。2009年美国出台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拟从2020年起对“高碳”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此举必将对中国造成冲击性影响,本文将由此入手来分析美国预征碳关税对湖北省出口贸易的潜在影响并作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碳关税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提出的,它是发达国家保护主义新兴的表现形式,碳关税的征收能够有效促进我国产业的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能够削弱我国外贸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失业率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本文对碳关税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并分析了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碳关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相继提出碳关税这一概念,从而掀起了世界贸易领域的又一轩然大波.本文主要从出口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碳关税可能对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利弊.并提出了可行的发展对策,以提升我国在未来经济中的外贸水平.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作为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2010年首批低碳试点的省区,应积极研发低碳技术,以绿色能源产业替代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加快其低碳转型的步伐,以应对2020年开始生效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本文从碳关税基准的角度入手,测算了广东省22种出口商品的碳关税基准百分比。结果表明,广东省出口贸易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碳关税征收的负面影响。其中,传统认为的碳排放密集型产品,如煤.黄磷、水泥、玻璃和机动车辆等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大,而塑料和铅制品等低碳耗能产品受到的影响较小。最后,本文从国际经验借鉴,出口企业自身低碳技术引进和政府扶助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唐涛 《中国市场》2010,(32):36-37,40
本文分析了碳关税这一概念的由来,在世界各国实施的近况,以及发达国家拟征收的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董雪 《商》2014,(1):313-313
经过金融危机冲击后,以美国和法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对能源密集型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从短期来看,碳关税的征收对我国是弊大于利的,但从长远来看,其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两方面来阐述碳关税的消极和积极方面,并基于经济转型期和十八大召开后我国的经济状况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欧盟碳关税的实行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在分析欧盟征收碳关税的原因及其合规性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合理规避碳关税、正常发展中欧贸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碳关税政策作为一项边界调节机制,其目的是弥补因二氧化碳减排对本国生产的碳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造成的损失。碳关税政策违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基本原则和WTO的国民待遇原则,但可能适用WTO/GATT的一般例外条款。本文在分析中国工业品出口的隐含碳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碳关税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和就业的可能影响。本文模型的评估结果表明,每吨碳30美元或60美元的关税率可能使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产量下降0.62%~1.22%,使工业品出口量分别下降3.53%和6.95%,同时使工业部门的就业岗位减少1.22%和2.39%,而且以上冲击可能在5~7年甚至更长时期内产生持续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常被认为不属于能源密集型或碳密集型行业的机械制造业出口和就业可能面临较大冲击。针对碳关税政策可能对中国工业生产、出口、就业等各方面发生的较为严重的冲击,本文提出了几条缓解碳关税冲击的应对策略,并提出了针对碳关税政策的反制性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隐含碳"大国,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湖北省是作为中部大省,征收碳关税会对湖北省高碳产业出口产生重要影响,为此,首先分析了湖北省高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接着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四方面分析了征收碳关税对湖北省高碳产业产生的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美国征收"碳关税",主要针对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这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再度延伸,其实质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此举将对河北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河北应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