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术信息     
据美国 Dataquest 公司最近报告,今后几年内,台湾的半导体制造商将投资十几亿美元,从日本和其它世界上领先的半导体制造厂商引进现代技术(下一代半导体制造技术),建造11个半导体生产厂。近几年来,台湾的半导体工业赢利额以20%~30%的年增长率增长,1994年达到创记录的40%。目前台湾继美国、日本、韩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四半  相似文献   

2.
1.台湾半导体产业的现状台湾半导体协会(TSIA)统计显示,2002年台湾半导体产业产值约为6300亿元新台币,在全球的半导体产业中,已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半导体制造业的产能为全球的14.7%。其中,晶圆代工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73%,居世界首位。TSIA表示,就每次产业的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3.
1.加入WTO对台湾资讯业的影响台湾的资讯产业起步较早,具有较大优势,为世界第三大资讯产品基地,其多项产品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由于台湾拥有专业技术,在全球资讯科技的供应链上,站在一个相当安全的策略性位置上。加上台湾电子业将产能大量转移到祖国大陆,享有的低廉劳动力及成本,更增强了台湾在资讯产业的竞争实力。对具有世界第三大的资讯电脑产业与世界第四大半导体产业的台湾产业界而言,因其信息工业多项产品在世界占有率在五成以上,为一出口型产品,国际化程度大。入世后与其他参与国对此类产品同步调降关税,加入ITA对台资讯产品的出…  相似文献   

4.
半导体产业是台湾新世纪选定的重点发展的高新科技产业。该产业目前已跻身世界前列,值得我们对它进行了解和比较。本文就当前台湾发展该产业的重要措施和选定的重点发展领域,阐述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台湾半导体工业的崛起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工业是台湾当局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近年来在世界市场和岛内资讯业的带动下发展很快,被称作台湾的“明星”工业之一,并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和较完整的生产体系,使台湾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四大生产基地。台湾半导体产业以集成电路(IC)工业为主体,技术层次相对较高,作为资讯业的中上游产业,对台湾工业升级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经济中发展最成功、也最具有转型象征意义的两项高科技支柱产业分别是以个人电脑为基础的资讯产业和以晶圆代工为基础的半导体产业,近年来,资讯产业发展速度放慢,半导体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头和巨大市场潜力取代了资讯产业的原有地位,成为台湾目前最核心的高科技产业。半导体业也称IC产业,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IC),其制造流程大体是;晶圆-设计-光罩-晶片-封装-测试-出货。台湾半导体业根据制造流程的不同环节,形成严密而完整的分工,其中作为半导体原料的晶圆的生产被视为该产业的核心技术,台湾的"晶圆双雄"已在该领域取得较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杨美景 《福建经济》2001,(12):44-45
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半导体(IC)和电脑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台湾现在是世界IC产业的四大基地之一,目前半导体及电脑相关产品的产量。在16种占居世界第一位,电子机电产品产值在世界的比重中也占绝对的优势:台湾积电和联华电子的晶园产量各占了世界的35%和30%;笔者记本电脑今年产量估计要达到1480万台,占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的70%。台湾高科技产业发展总的特点是:科技含量高、产品批量大、专业化程度高、管理水平高。  相似文献   

8.
日元贬值救下濒死的工厂日本山形县鹤岗市,全市最大的企业——瑞萨公司山形半导体工厂正等待命运宣判。2010年,日立与三菱电机合资的瑞萨技术公司,与NEC的电子企业统合成瑞萨电子公司(下称"瑞萨",6723.TO)。整合了国内半导体产业,已具规模的瑞萨本想参与世界竞争,但这些年实际上却是惨淡经营。去年7月,瑞萨决定,今后三年,将现有18个工厂中的10个停产或转卖出去。山形半导体工厂就在其中。但想脱手并不容易。与台湾企业的交涉不了了之,工厂只能停产。  相似文献   

9.
蓬勃发展中的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世界上办得较为成功的科学工业园区之一.它的成功运作为祖国宝岛台湾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年1月中旬我应邀到台湾参加"第一届海峡两岸制造技术研讨会",会后,承蒙主人的热情安排,使我有机会到新竹科学园区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0.
正启动重大科技计划1996年9月,台当局组织召开第五次"全台科技会议",中心议题是如何应对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和岛内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制定台湾未来4年"跨世纪"的科技政策与方针。此次会议首次提出:以促进大学、中研院及各财团法人机构的研究能量与台当局各部门及产业界的需求结合,整合岛内上、中、下游的研发资源,推动所谓"国家型科技计划"(本文以下称重大科技计划,以尖端科学追求卓越,给研究者较长期、充沛的经  相似文献   

11.
<正>"3·11"日本特大地震,全球关注,台湾的产业也随之"震了震"。地震发生后,台湾产业界才深刻感受到原来台湾和日本其实是共同处在一个"断裂带"上,一损皆损。不  相似文献   

12.
<正>早年前打下良好科技基础大陆"机器人换人"项目成为近年来新的投资主流,也为台湾厂商提供巨大的市场商机。然而,台湾能否抓住这一机会?事实上,台湾早就对此有所准备,机器人产业已发展多年,这其中离不开台当局的政策推动。早在上世纪70年末,台当局"经济部"便与台湾金属工业发展中心等机构共同组成"机械工业调查研究小组",协助岛内机械制造厂家建立管理制度,并拟定《机械工业辅导办法》,辅导台湾机械工业技术发展方向。1982年,台当局制定和开始实施"生产自动化八年计划",为岛内自动化相关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第九次科技会议"提出科技转型2012 年 12 月 17 日,台湾行政主管部门一连两日,在台大医院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所谓"第九次全国科学技术会议",由江宜桦主持开幕仪式,参加人员包括"国科会"主任委员朱敬一、中央研究院翁启惠院长、行政主管部门相关部会正副官员、岛内各大专院校校长、专家学者与产业界重要人士等约 400 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4.
熊楚  光泽 《中国高新区》2002,(10):18-21
金风送爽,艳阳高照. 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又是一个金秋的十月. 世界再次将目光聚焦深圳--这座南中国最具魅力的海滨城市. 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像是聚集中国高科技产业界英雄豪杰的旷世盛宴:有机会赴宴者,无不对她留连忘返;那些无缘被邀请的人,更是被吊足了胃口,只有苦盼来年能"挤进",以饱口福与眼福……  相似文献   

15.
<正>上世纪末,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在台湾岛的后面,然而,自千禧年开始,台湾半导体方面的人才与资金突破台湾当局的种种封锁,冲出突围,进入祖国大陆,开始了在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领域的创业与拓荒。其中,由台湾前世大公司总经理张汝京主导成立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是其典型代表。在外界原来不看好的情况下,中芯国际迅速崛起,4年之后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引起台湾当局与岛内同行的极大震动,官方发出重罚张汝京的通知单,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接连向美法院控告中芯国际侵权。然而,这一切似乎无法阻挡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台湾半导体产业向祖国大陆的转移,也无法阻挡祖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6.
·台产工业炉技术效能达世界水平 目前台湾产业界所使用的工业炉有75%需要依靠进口,如1994年进口值高达新台币25亿元以上。而台产工业炉的能源效率较低,排放气体污染物较多及质量较差。因此,能资所于1989年起即投入工业炉自发性研究,其间已前后与荣刚重工、大甲永和、台湾制釉等  相似文献   

17.
继"六年计划"和"振兴经济方案"之后,台湾当局曾于1995年提出在10~15年内将台湾建成为跨世纪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即以台湾作为根据地,发展亚太各国间的全方位经贸关系,并使台湾成为制造、海运、空运、金融、电信、媒体等6大经济活动中心,其制造中心又是重中之重.以上6大中心的实现,没有一项能够脱离科技发展的,因而台当局又提出要把台湾建设成为"科技岛"的设想.为了迎接以科技发展带动经济成长的时代,1996年8月,台"行政院国科会"不仅制定了一个跨世纪的"科技发展总目标",同时还通过了一些重大"计划草案",并正积极采取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台湾的IC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全球IC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截至到1999年底,台湾IC产业营业额达新台币3608亿元,其产值已进入全球排名的前4名。同时,由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以“代工”制造为特点,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体系分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造就了一批如台积电、联华、旺宏等世界著名企业,并非偶然。其中有些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纵观台湾IC产业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因素推动了台湾IC产业发展,但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思路对台湾IC产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下从4个方面进行阐…  相似文献   

19.
台湾食品加工业发展措施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加工属制造业,而其加工原料约80%来自农业,与农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台湾将食品加工业视为农业的下游产业,把发展食品加工业作为拓宽农产品销路促进农业升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推动食品加工业迅速发展.1996年台湾食品加工产值达5556亿元新台币,在制造业,占总产值的9.2%,排名第三位.以往台湾食品加工是以外销为导向,生产目标是"出口赚取外汇,支持工业发展",如今已转向内销导向,以"满足国民食品需求,提高国民生活素质"为生产目标.1996年加工食品出口值934亿元新台币,仅占食品加工总产值的16.8%,80%以上的加工食品是供内销市场.台湾推动食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与成效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的东南面,与大陆相距150公里,是一个人口稠密,资源匮乏的地区。台湾共有3.6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2/3是山地,可耕地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4。1994年,台湾的人口就达2 112万人,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86人,仅次于孟加拉国,居世界第二位。台湾虽被称为"宝岛",但其自然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