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本主义政治体制在西方国家确立以后,受斯密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政府,不主张对经济领域进行更多的干预。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对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和新兴科技的产业化,西方国家的政府越来越多的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随着政府过多干预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以及西方国家中央政府的财政困境不断加剧,引发了政府的治道变革。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管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学理论的探索中,从18世纪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反对国家干预,到本世纪30年代凯恩斯创立国家干预主义学说,再到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提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反映出在对待政府经济职能问题的认识上,理论界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循环过程。既然肯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所起的作用,那么如何发挥政府的这一职能,从而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推动经济发展,就成为多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3.
在读《国富论》时,亚当·斯密(Adam·Smith)所说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让我立刻联想到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我看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让这只“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发展中去发挥最直接最有力的作用。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第四篇中主要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提出了“自利”的经济思想,认为让个人经济自由的政策是对国家最有利的政策。具体在为了说明政府对进口和资本运用进行限制是无益的行为时使用了“看不见的手”一词。 “由于每个个人都努力把他的资本尽可能用来支持国内产业,都努力管理国内产业,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高程度,他就必然竭力使社会年收入尽量增大起来。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  相似文献   

4.
自从市场经济产生以来,有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一直成为各个经济学派不断探索、阐述和争论的重要话题。20世纪初以来,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斯密的自由放任主义并不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提出了“福利经济学的失灵”概念,凯恩斯主义以后的主流经济学更积极地主张在市场失灵下,由政府加以干预来弥补。即使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也并不否认政府的必要性,只不过认为政府也会失灵,对政府的作用范围要加以严格约束,需要在两者失灵之间加以权衡。  相似文献   

5.
一、辽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定位的意义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自由放任主义划上了休止符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思想,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学派”,尽管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和深度上存在着区别,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全自由放任,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经济早期的国家干预:干预局限于流通领域 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利益和要求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初的理论考察。重商主义学说诞生之初,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已初具雏形。这种学说和政策体系经历了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300年的漫长历史。重商主义者强调国家的作用,把中央集权国家干预经济看作是国家致富的主要保证。他们混同了货币和财富,认为只有金银才是惟一的真实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只有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源泉。为了达到积累货币财富的目的,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保证货币尽量多地注入国内和尽量少地流向国外。  相似文献   

7.
成婧 《特区经济》2010,(10):284-286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治理所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是治理模式选择的重要依据。政府和市场之间的权力边界的确定是双方力量均衡的结果,每一次市场的经济波动总会为二者关系的定位提出新的思考。2008年经济危机过程中,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登场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后危机时代,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中国市场呈现出消费需求不足、城市化潜力释放缓慢、投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所以面对各类市场需求,在后危机时代,政府应转变治理方式,权力触角逐渐淡出经济领域,让市场实现自我完善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8.
刘春蓉 《北方经济》2007,(11):68-70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一)早期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之争18世纪中期,以斯密为主的古典经济流派提出了“守夜政府论”。“守夜政府论”崇尚市场自由竞争,所谓守夜政府,是一种形象比喻,是指政府不参与和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它有三层涵义:一是政府是履行国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刘春蓉 《北方经济》2007,(21):68-70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演进(一)早期的政府干预与市场自由之争18世纪中期,以斯密为主的古典经济流派提出了"守夜政府论"。"守夜政府论"崇尚市场自由竞争,所谓守夜政府,是一种形象比喻,是指政府不参与和不干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它有三层涵义:一是政府是履行国家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组织,政府除了赋税外不存在其他经济职能,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干预市场,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关于市场与政府的对立,已由经济学说史上代表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两大阵营的相互论战可见一斑.然而,无论是"市场失效"论者,还是"政府失效"论者,均侧重纯理论的探讨.将市场与政府的讨论放到一个具体的部门里去研究,尚不多见.经济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改善经济运行的状况,如果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研究仅停留于概念本身,而不能具体到某些产业部门的某些具体问题,那么,关于市场与政府的诸多研究成果就会失去应用价值.本文试从农业发展的角度,在实例中运用政府和市场的理论,阐述农业发展中政府干预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凯恩斯革命     
张殷杰  和娟 《北方经济》2006,(24):35-36
《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和政界引起了巨大反响.一些经济学家把《通论》的出版称为经济理论上的"凯恩斯革命",并把它与斯密的《国富论》及马克思的《资本论》并列为经济学说史三本同样伟大的著作.此后,凯恩斯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凯恩斯的理论及建议作为制订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通论》是一部把货币理论过渡到"宏观经济学"的革命性的著作.它推翻了传统的自由市场理念,提出健康的经济与充分就业取决于消费者、投资家和政府的总支出.  相似文献   

12.
一、辽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定位的意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能问题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研究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从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的提出为自由放任主义划上了休止符开始,到20世纪50年代的“新古典综合派”思想,再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新制度学派”,尽管在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限度和深度上存在着区别,但他们在市场经济不能完全自由放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关键时刻,还需要政府"挖坑",即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但要注意的是,其一,不能乱"挖坑";其二,不能重复"挖坑";其三,不能唯政绩"挖坑"。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写了一则政府"挖坑"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乌托邦国处于一片混乱中,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完全瘫痪状态,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们束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在社会和经济关系中存在着自发和谐,另一方面也认为政府有必要对社会经济进行一些干预以使竞争的结果对社会有利,主张政府发挥"守夜人"的作用。在现实经济中,外部性、公共品、信息不完备、垄断以及收入分配公平性和有益品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的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经济提供了最直接的理由,相应地也给出了  相似文献   

15.
李函 《北方经济》2021,(6):65-68
疫情爆发后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和政府相互作用尤为凸显,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基于此,本文梳理了斯密《国富论》中市场与政府的论述,一方面分析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内涵、作用机制,表明市场有其边界;另一方面分析政府在微观层面是"守夜人",但并非局限"守夜人",从而辩证理解二者关系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史就是一部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争论史。可以预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经济学存在,这种争论就会持续下去。这种争论的"源"当然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但在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争论的"源"还是凯恩斯和哈耶克。20世纪3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出现的经济危机等各种问题,凯恩斯和哈耶克争论的中心是市场经济是否完善。凯恩斯承认市场经济的作用,但认为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17.
政府干预因素是否与资源利用效率密切正相关,并进而导致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资源之咒"(curse of resources)现象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政府干预低效率与"资源之咒"现象、经济增长率低下是密切相关的.接着在此基础上利用地区层面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对中国经济是否存在"资源之咒"的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控制住海港距离、政府干预等因素后,"资源之咒"的命题在中国并不明显;2.资源因素与政府干预因素在我国不是正相关关系,而是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及其矫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梅  鞠鑫 《特区经济》2006,(2):319-320
公共选择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M·布坎南等人创立的一种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的新公共经济理论,其突出的特点是把政治决策的分析和经济理论结合起来。本文拟通过阐述布坎南的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及其表现,尝试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小文 《北方经济》2008,(12):34-35,38
本文首先阐述了挤出效应的基本概念,并利用我国1991年至2005年的年度数据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在这段期间内,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并不存在挤出效应,从而与凯恩斯理论相左。接着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阐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20.
徐萍 《北方经济》2010,(15):60-62
一、引言 市场和政府各占多少的问题和经济学一样古老.因此.政府规模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由于对发展认识的不同.政府规模研究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的变化。从庇古时期的“守夜人”的政府,到凯恩斯主义时期的全能政府.再到公共选择理论的适度规模政府。政府规模的研究首先经历了研究政府规模大小及其理论解释阶段和适度政府规模研究阶段。虽然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区别.但这两个阶段政府规模的研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所关注的最终目的都是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