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一个小国的货币生成国际储备货币只有三个必要条件,而一个大国的货币生成储备货币还须附加一个条件.根据这些生成条件和我国的现实情况,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的政策选择应该是先升值,然后实行由市场定价的浮动汇率;先让人民币生成储备货币,再实现完全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3.
杨晨泽  阎治淼 《经济师》2011,(11):83-84
文章以蒙代尔的货币星云学说为理论基础,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背景下,探讨中国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改革。文章认为:建立超主权货币和亚元制度具有不可实施性,逐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形成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多元化的储备体系才是中国进行国际储备货币改革的最优选择,而改革的第一步是推行人民币贸易结算。  相似文献   

4.
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权重为10.92%,紧随美元、欧元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入篮"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开始享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同时也是倒逼国内汇率改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整个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我国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压力.本文以人民币"入篮"后为背景,浅析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而采取的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区域化是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提升人民币区域竞争力是提高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步.本文首先对货币竞争力的概念作出了较为严格的界定.其次,根据货币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四个衡量货币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本币贸易结算比例、资本账户开放度、他国储备率以及汇率弹性.第三,结合科恩的货币竞争模型和四个货币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对人民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成员货币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最后根据人民币缺乏竞争力的一系列表现提出了四条提升人民币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完成特别提款权审议,同意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这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历程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重大事件。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将使得货币篮子多元化和更加具备代表全球主要货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同时,这也有利于促进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对中国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但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进程加快,人民币需要承担国际资本流动的责任,国际收支监测体系的压力也会日益显现,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会给国内金融市场体系带来较大的潜在冲击。  相似文献   

7.
张文佳 《经济问题探索》2014,(6):132-136,142
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体现出一国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新特里芬难题"仍然是国际货币体系一个无法解决的制度性问题,国际上要求改革现行货币体系的呼声不断高涨。当贸易逆差的守成大国,由于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困扰,很难承担许多相应的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义务时,贸易顺差的新兴大国,由于相应经济结构和金融秩序的缺位,其货币尚无法成为全方位的国际储备货币。对中国来说,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所拥有的大量官方国际储备,使得人民币在国际交易中获得日渐广泛的使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文从利益博弈的视角深入分析当今的货币格局、以及金融危机后中美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利益博弈,对于构建双赢的国际货币竞争机制、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尚不完整。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并无国际协定赋予某一货币超然地位,每一种货币都可能通过货币竞争上升为国际货币。主导货币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欠缺,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主要途径,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潮流未从根本上颠覆既往货币国际化前提的理论判断,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某些国际货币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本币国际化具备一些条件:一是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二是贸易规模和全球占比不断提高,三是高外汇储备、高国际投资净头寸、低通货膨胀和汇率渐进升值,四是政治军事实力的增强,五是英美法系、市场主导的香港离岸市场。其制约因素:一是对资本项目管制,二是金融市场发育滞后,三是汇率缺乏弹性,四是结算清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上不完备。人民币国际化是否存在"从价值尺度、到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最后到储备手段",先周边化、再区域化、最后国际化的顺序值得商榷。目前,货币当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措施,成效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必须借鉴日元等国际化的教训,从根本性改革入手,围绕某些货币职能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受到挑战,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多元国际货币储备的格局需要调整。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已跃居世界贸易量第一位,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进一步取得了话语权,目前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0.
巫彬 《商周刊》2011,(3):60-62
从30年前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无名小卒,到今天走进越来越多国家的货币兑换点、ATM机,乃至中央银行储备库。人民币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国际化道路;从1996年12月1日,中国接受国际货币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央行1号公告,人民币正在以全新的步伐加速走出国门;从结算货币向投资货币、储备货币分阶段地逐步过渡的过程中,人民币的国际化路线图已变得越发清晰明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人民币的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发展状况,阐述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逐渐被广泛接受,未来逐步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人民币在金融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分析判断了人民币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增加黄金储备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中国国力的日益提高,人民币必将会向可自由兑换发展,最后成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货币。我们要与实际相结合,坚持适度合理增持黄金储备策略。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金融交易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的过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各国的贸易往来、金融交易日益频繁,经济体量增加的同时使本币的国际化成为可能,而人民币国际化为维护我国及各贸易国的利益和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将有巨大助力作用.但人民币的国际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金融体系也不够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本文从五大方面进行阐述,分别介绍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背景及现状,详细阐释此进程的动力及目的,同时简介日元与欧元的国际化进程及机制,通过分析与借鉴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及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逐渐走出国门,被其他国家所接受,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必然趋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影响因素,以期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对症下药,快速而顺利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利用美元、英镑和日元1987~2011年的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国际储备货币份额的决定因素。利用模型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预测,得出到2020年人民币的国际储备份额将会在10%左右,预测结果显示,对中国来说,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参考》2014,(9):24-34
国际货币体系应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但近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并未随经济全球化深化而同步优化,在金融危机爆发频繁、破坏升级背景下,各界对于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诉求愈加迫切。国际货币体系短期内难以突破主权信用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格局,未来通过大国主权信用货币竞争、推动国际货币多元化,仍是国际货币体系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人民币通过市场竞争充当国际货币是未来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表现在储备货币、货币互换、跨境交易与离岸市场发展等方面,但仍存在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不合理、人民币结算贸易比重不高、人民币占国际投资货币比例较低、离岸人民币业务过度集中于中国香港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应合理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多层次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积极鼓励人民币融资、加快建设人民币离岸市场、妥善调控外来资本。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中国人民币正式被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人民币成为美元和日元等四大储备货币之后的第五大储备货币,其所占据的比例为10.92%.其中一个方面能够说明我国综合实力正稳步上升,另外一个方面是我国开始逐渐的融入国际市场的发展潮流中,人民币入篮,除了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之外,同时也对我国金融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是针对人民币入篮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进行的分析和论述,最终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我国金融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受到来自资本账户管制方面的限制,未来提高资本账户开放程度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进一步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在结算货币方面,应该继续增多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城市数量,扩大货币互换协议国家的数量和协议规模,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地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贸易结算与计价职能的统一。在投资货币方面,应加快人民币离岸市场建设,尽快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减少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在储备货币方面,拓宽和创新人民币投资工具和产品,满足民间私人机构投资于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要求,实现人民币作为非居民和居民投资资产和风险规避工具的职能。同时,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SDR的比重,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是内生于美元作为单一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安排之中的,是美国为维护“美元强权”而采取的“刀刃上的平衡”措施,这进一步发展了特里芬难题。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是提高其稳定性的必然选择,国际货币权力重新分配的依据就是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这是顺应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必然选择,是提高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摆脱单一货币强权控制的内在要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本文最后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国际化,并由此促进国际货币多元化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纳入SDR有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的稳定性和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增加国际社会对人民币计价资产的信心,提升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声望和功能.但在当前我国金融创新与金融改革推进滞后的背景下,人民币纳入SDR将使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增加,资本外流风险加剧.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所形成的正向影响与倒逼机制,努力推进资本账户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离岸市场建设以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政府部门应协同推进与之配套的经济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克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激进与盲从,降低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为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