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在综合分析了"地质环境-社会经济"这一复合大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建设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的系统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实用性原则;分析了系统理论、信息理论及控制理论在评价中的运用;并重点就分析指标计算方法体系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和确定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总体上、不同注册类型上、不同行业和部门上、不同地区分布上对河北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与分析,就如何改善和提高本省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在分析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运行过程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据此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金运行管理效果评价系统是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的重要子系统。以系统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指导,在资金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效果评价系统的基本要素和设计要求,构建企业集团资金运行管理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军印 《当代经济管理》2001,23(6):30-35,43
文章在分析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体系的目标及总体框架 ,对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具体研究 ,并就管理体系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技术创新正逐渐替代传统的技术创新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企业创新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本文从市场和企业两方面分析了我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问题,并从制度创新、企业绿色创新和系统创新三方面提出几点对策,以期有利于推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创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是提高国家科技实力、经济实力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和创造技术源和知识源。本文从理念、制度、组织、技术和内容等方面对教育创新系统进行开发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育创新系统运行的评价方法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建设的影响因素,从三个方面建立其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研究了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1)企业技术创新指标体系、技术创新网络指标体系、区域技术创新环境指标体系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都有较大的影响;(2)即使在广西内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水平在地理空间上也是非均衡分布的。因此,要提高政策激励效率,积极推动企业走上技术创新之路,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优势,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特性,提出了隧道路段长度研究范围。依据隧道运行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和聚类分析法提取隧道运行环境主因素,从道路环境指标和气候环境指标两个方面建立了三层次、六个子因素集的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为隧道运行环境的分析和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自熊彼特提出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以来,技术创新能力如何评价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文章梳理了技术创新能力定义、评价指标及求解方法三方面的国内外文献,结果发现:无论是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定义,还是对评价指标的构建及求解方法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文章指出了这三方面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国内学者研究技术创新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知识创新评价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组织关于知识创新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论述了我国知识创新评价的研究与发展,包括知识创新活动的定义与分类、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评价与指标、知识创新机构的评价与指标、知识型产业的评价与指标等。  相似文献   

12.
在“渠道为王”的时代,新的渠道模式不断涌现。在这样的一种商业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能够综合反映消费者需求、外在环境、企业战略、渠道内部作用机制等变化对渠道变革产生影响的理论模型,揭示了该模型的作用机理,为营销渠道变革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开阔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的组织机构会影响到组织的效率,组织效率又直接关系到创新的成败与效率。因此,建设适合企业技术进步的、高效的技术创新组织机构是企业技术创新中应考虑的内容。本文对企业选择技术创新组织形式时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的主要形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各类组织适用情况,并对企业技术创新组织形式的一个新动向“虚拟技术创新联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尖端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是我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技术创新和技术贸易战略中遭遇的最大问题。技术贸易是欠发达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构建技术贸易体系决策不仅需要考虑各类引进技术对欠发达国家技术进步转化效率的影响,也需要考虑作为技术输出国的发达国家对欠发达国家技术引进的干预。本文通过构建国家干预下的技术贸易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在发达国家干预下的制约因素以及依赖技术贸易体制下的技术进步必然存在的瓶颈。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70年技术贸易的历史经验,从技术引进的层次性、有效利用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以及技术贸易体制的转型这三个方面对技术贸易体制的建设进行了探讨。针对技术贸易体制必然存在技术增长瓶颈的问题,从国企、中小企业以及技术贸易模式转变三个层面对我国如何实现技术进步路径由依赖技术贸易向自主研发提出了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5.
技术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不同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差距已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市场份额模型对重庆技术产品流向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区域技术市场格局中,输入地区市场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流向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格局影响较为显著;技术输出地的需求变动对总体交易格局影响并不显著,而相对发达地区的需求对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欠发达地区优化区域技术交易格局要立足于较为发达地区的需求市场特征,结合当地技术交易实际,采取“开拓市场”和“内培外引”两大战略,大力推进政策创新,逐步优化区域技术交易格局,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外向型特征,技术引进来源地的不同可能是其技术结构差异的重要原因。将技术结构分为技术等级(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类型(技术进步偏向)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结构;将技术引进来源地区分为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地区(发达国家),分析不同来源地的技术溢出(进口技术溢出和FDI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和珠三角技术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0世纪90年代为分界点,珠三角的技术等级从高于长三角转为低于长三角;长三角的技术类型为资本偏向型,而珠三角的技术类型为劳动偏向型;来源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促进了长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并使其技术类型朝资本偏向型方向发展;来源于港澳台地区的技术溢出抑制了珠三角技术等级的提升,且使其技术类型朝劳动偏向型方向发展。不同来源地的技术引进对地区技术结构有不同的影响,各地区应根据自生的产业发展需求和要素禀赋结构选择适配的引进技术,并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以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升企业技术实力是突破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途径 ,而增强技术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则是提升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了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并对其子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那些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1.9%,相对比较低,呈现出波动性特征.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引致的;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生产率也比较高,而高度垄断以及开放度低的行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生产率就比较低.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7%、0.4%.股权集中度、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年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性质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企业年龄与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江西省11个市区2000—2012年间教育投入和产出数据,在测算出江西省教育支出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基础上,分析教育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人均GDP对教育支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负的影响,政府规模对教育支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的影响;人均GDP对教育支出技术效率有显著正的影响;人均GDP对教育支出技术进步有显著负的影响,政府规模对教育支出技术进步有显著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后发企业的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包括策略制定、路径选择和研发努力等,其具体行为选择由内部、外部环境及偶发事件交织形成的国别情景和时代背景决定,其实践成效则是环境条件和行为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及其三个支柱性企业(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和东方电气)的经验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行为同质化与异质性并存: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以优势资源换技术+技贸结合”的学习追赶策略、“从引进成熟产品技术切入+二次创新”的学习追赶路径和“基于本土市场和国产化率优先考虑制造工艺提升”的研发努力,异质性主要在于技术引进方式和学习追赶节奏及成效等具有差异性。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学习追赶的同质化源于共同的中国情景和时代背景,异质性则主要是受企业高层远见和企业家精神、引进技术的属性以及偶发事件的影响。新时代的中国情景有利于制造业企业从技术学习向自主创新转变,进而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技术升级,再造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从学习追赶到再造优势,政府应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以系统协调的创新体系引领技术进步,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供给,并建立和完善有效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企业要消除“市场换技术等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认识误区,避免侧重于短期绩效目标而忽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