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机构逐步走向市场,其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也逐渐增大。1998年6月,我国第15家商业银行即海南发展银行因不能及时...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以存款人的付款请求权作为保险标的,在银行破产或无法支付时依法定或约定限额对存款人承担保险赔付责任,因而与银行破产制度有着天然的联系。但是,各国传统上大多关注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破产清算中的存款赔付功能.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功能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本文首先阐述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适用性,继而剖析了存款保险机构参与银行重整程序的法理基础.最后对存款保险制度在银行重整程序中的具体价值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朱波  杨文华  卢露 《财经研究》2016,(12):96-107
文章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信息披露、存款保险制度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使用2006-2014年24个国家137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提高银行的信息披露程度,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和存款保险缴费费率,引导其减小银行间资产的相关性,从而降低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的金融稳定效应不明显,提高信息披露程度有效缓解了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两者在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协同效应。设计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经验丰富的监管当局和严格的监管体系有助于发挥市场约束作用,限制存款保险的道德风险,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在我国正式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应加强银行信息披露和优化存款保险设计,以更好地防范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于2014年建立了显性的存款保险制度,一直以来,各界对其一直持有积极的态度,本文通过实证分析了10个国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危机爆发、利率市场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数据表明了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对银行危机发生的影响并不明显,即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并不一定能有效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而利率市场化本身,及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共同作用,对银行危机发生概率所产生的正效应,是相对更为明显的.  相似文献   

6.
存款保险制度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和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相结合,正确的选择,在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基于国内实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银行业引进了破产机制,储蓄户的权益受到威胁,影响社会的安定,在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马丽  武宏波 《经济师》2006,(12):250-251
文章从存款保险制度的基本概念出发,通过对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基础及功能的阐述,结合当前我国金融行业风险状况,对于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斌 《财经科学》2015,(10):64-73
公司特质信息的传递效率,对上市公司股价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数据,基于市场化程度、投资环境专业性、投资前景三个路径实证检验了行业专家型独立董事对公司特质信息释放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专家型独立董事削弱了政府干预对特质信息的影响,增进了公司内外投资专家对特质信息的解析效率,促进了具有良好投资前景公司特质信息的释放.从结果来看,专家型行业独立董事提高了公司特质信息的传递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旭 《经济导刊》2009,(9):64-67
目前,存款保险制度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估计将于2009年推出。道德风险一直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内生特点,有些人一直担心随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道德风险是否会增加,从而带来更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目前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时机是否成熟,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项后军  张清俊 《经济研究》2020,55(12):165-181
既有研究表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增加了部分银行的风险,这显然与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初衷相悖。有鉴于此,本文结合中国存款保险制度从完全隐性转变成有限显性的特殊背景,基于因果中介分析视角,采用119家银行2009—2017年的微观数据,研究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银行风险的因果中介机制。研究发现,特许权价值确实是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影响银行风险的一个重要机制,即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减少了对于银行的保护,削弱了原本由隐性存款保险带给银行的特许权价值,从而引致银行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动机,进而造成银行风险的上升。此外,本文还对其他可能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及比较分析,并提出银行风险管理实践中应兼顾外部监管和银行自我约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10):67-81
本文从我国存款利率上限仍未完全开放的背景出发,在D-L-M模型(2010)基础上通过引入隐性存保异质性、资本充足率约束和市场纪律约束,考察了货币环境改变作用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理论传导机制。研究表明:在非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下,当银行资本高于临界水平时,低利率的货币环境可以通过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效应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隐性存保的存在会进一步放大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隐性存保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取决于特许权价值效应与顺周期杠杆效应的相对强弱。此外,最低资本监管要求的提高和市场纪律约束的增强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银行杠杆的顺周期调整,市场纪律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净效应则取决于顺周期杠杆调整效应与风险转嫁效应的相对强弱。为了支持理论机制的合理性,本文以我国2006—2012年商业银行面板数据为样本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模型的预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7,(12):134-148
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越严重;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银行杠杆率降低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负面影响;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个体风险、杠杆率和影子银行业务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其他商业银行却会提高杠杆率和更积极地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从而增加了个体风险。  相似文献   

13.
刘莉亚  杜通  陈瑞华 《财经研究》2021,47(1):94-108
我国于2015年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旨在保护储户利益,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同于早期建立存款保险的国家,我国银行经历的是从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的制度变革.文章基于2006-2018年166家国内商业银行微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等实证方法考察了存款保险制度变革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隐性存款保险转为显性存款保险后,银行风险承担下降,资产流动性、融资成本和非利息业务水平均有所上升,存款保险在提高银行稳定性的同时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难度.进一步研究发现,存款保险制度变革通过上述银行微观变量对其流动性创造产生了抑制作用,不利于银行发挥金融中介作用,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政策实施的时间而减弱.结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鼓励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文章的研究为当前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研究》2016,(3):96-109
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避免银行挤兑和实现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是中国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多轮次噪音信息传递市场环境,构建了一个银行挤兑动态模型,通过综合考虑存款者对银行持有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信息加工和传播效率以及不同类型的提前取款动机等方面,探讨银行挤兑的动态过程,给出了各轮次银行挤兑的比例和数量,并刻画出相应的动态均衡;进一步通过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对基准模型进行扩展,探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与银行挤兑之间关系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影响存款者的两类提前取款动机,具有稳定预期和道德风险两个方向相反的效应;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两种效应的力度对比,而两者之间的比较内生于制度环境。得到的政策启示如下:在实施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制度建设配套措施,强化市场约束和完善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监督作用来减弱潜在的道德风险问题;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信息的加工和传播效率,促使存款者形成稳定的取款预期,从而增强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从降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减小银行倒闭的外部性的角度出发,比较了两种存款保险方式--确定的存款保险和珠存款保险的优劣,针对中国金融风险的特殊成因以及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尚不完善的现实状况,章认为,现阶段中国不应建立确定的存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婷  林贵 《经济纵横》2004,(12):50-52,27
本文通过对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的分析和比较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18.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re is increasing need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olicy considerations in the formulation of research questions a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analytical work in policy oriented innovation studies. Despite the fact that Evolutionary and Innovation Studies theories have offered new ways of incorporating policy, little explicitness in this regard has yet been achieved and there is a risk that academic research following the new perspectives will be of little relevance for policy. Rather than a ‘linear process’ starting with empirical research aimed at linking 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to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nd aimed at identifying ‘best practice’) followed by very abstract and un-grounded ‘policy implications' - a new type of link between positive and normative economics in the field is required. Our approach suggests a new structure for policy-oriented and policy-relevant research, i.e. the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with research on poli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policies.  相似文献   

19.
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一个持续的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探讨了发展中国家推行社会医疗保险(简称SHI)的可行性。SHI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所有人免遭疾病所致的财务风险。然而,由于在金融团结程度、医疗服务提供难题和管理能力欠缺等方面缺乏探讨与共识,因此SHI在执行时确有难度。实现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可能需要花很长时间,但也可以加快进度。通过家庭解决金融保护问题,从政府和捐助者那里获得持续的金融支持,并使SHl分散地发展,就可以缩短实现医疗保险覆盖所有人所需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