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心语     
《中国老区建设》教我讲革命故事我是《中国老区建设》的热心读者。退休后,我经常与老同学、老同事在家乡的广场公园闲聊,大家很喜欢我讲战争年代的革命故事。我讲红军五次"反围剿",讲红军飞渡乌江,讲遵义会议,讲张国焘分裂红军,讲西路军浴血祁连山,等等。大家都说我记忆好,讲得很有味道。其实,我的记忆、味道,大多来自《中国老区建设》。其中  相似文献   

2.
我是黑龙江省绥棱县后头乡振东村一名普通农民。与《中国老区建设》结缘,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阅读《中国老区建设》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老区建设》办得不错,很有特色。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刊物敢说真话,敢报实情,尤其是敢为老区人民说话。例如2013年《中国老区建设》第3期"调查研究"栏目《村干部经济问  相似文献   

3.
读者评刊     
<正>为《中国老区建设》改版点赞2019年的《中国老区建设》前两期,从封面设计到内容编排面貌一新。其一,封面设计新颖。以"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为主题,更体现出中国革命老区主流媒体的特色,富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其二,内容编排富有新意以通栏标题的形式,分类编出三个故事专栏,所编内容图文并茂,有声有色。在内  相似文献   

4.
正自从走进老区基层工作岗位后,笔者已10多年如一日地拜读、收藏100多期"老区国刊"《中国老区建设》。每期令人茅塞顿开的《卷首语》与时势同行,贡献建设老区良谋;《特别策划》有眼光、有发掘,令人醒悟;《老区论坛》《红色经典》有价值、有思想,越办越精;《老区广角》期期有经验,成为弘扬主旋律、指导工作的"老区智库";《编读往来》开辟了编者、作者、读者互动交流的新天地。《中国老区建设》扎根老区,发行数量不断增加,覆盖区域不断扩大,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为"党政领导的参谋,老区建设的顾问,老区人民的向导",充分说明了刊物方向正、  相似文献   

5.
正当收到第三期《中国老区建设》刊物后,一种熟悉的感觉迎面扑来。一是因为为了让读者能在第一时间看到刊物,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加班加点赶制了第三期抗"疫"电子刊已于3月初发布在网上。通过网络我们早已先睹为快。二是因为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时,《中国老区建设》总能发出属于老区的声音,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亦是如此——在疫情防控阻击战这场人民战争中,老区无疑再次写下了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宁德、莆田、南平四市老促会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讲好老区"三个故事",弘扬了老区精神,展示了老区苏区风采,推动了老区苏区工作。福州市:开辟红色课堂,讲好老区故事福州市老促会围绕"拍好一部电教片、写好一本书、讲好老区故事",发挥老促会作用,努力服务老区苏区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新时代、新面貌、独具匠心的改变2019年,《中国老区建设》与国内一些大刊不谋而合,纷纷改版,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直观感觉,《中国老区建设》继续保持黑白印刷,但更加简洁、大气,更加突出文章的重点,便于读者阅读。内容方面,以讲好"三个故事"为统领,解决了刊物碎片化的问题。每个版块内容都围绕讲好"一个  相似文献   

8.
正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老区治天下安》是一个很有见地、很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特别策划",真实反映了老区现状和老区人民的期望,说到了老区人民的心坎上。对帮助人们增强老区发展意识、激发老区情怀、弘扬老区精神、支援老区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工作生活在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退休之后,我先后参加了左云县、大同市老促会组织的活动。在老促会,我结识了《中国老区建设》,感到这本刊物办得很有特色,很有指导性。刊物不仅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区建设的方针政策,还介绍老区建设的先进经验,报道老区艰苦创业的先进典型和动人事迹。老区人民非常喜欢这本刊物。  相似文献   

10.
<正>老区精神是从老区历史事实、无数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因此,只有了解老区光荣历史、老区生动故事,才能懂得、赞赏、践行老区精神。《中国老区建设》等红色期刊作为传承老区历史、讲好老区故事的重要载体,是让老区精神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市老促会始终把征订红色期刊作为工作重点之一,全市红色期刊订阅数一直处于全国地级市前列。为了避免订阅期刊形式主义、造成奢侈浪费,充分发挥其传播老区精神的主渠道作用,我会  相似文献   

11.
<正>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我是听着老区故事、沐浴着革命传统一路走来的。老区这个在中国革命史册上闪烁着血肉奉献光辉的精神高地,始终净化着我的灵魂、升华着我的思想。2016年,担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后,走进老区的机会更多了,对老区的感悟更深了,不知不觉间,我与老区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缘。老区,走进了就再也离不开;老区工作,干上了就再也放不下。  相似文献   

12.
读者评刊     
《中国老区建设》2024,(1):61-62
<正>《老区情未了》令人动容2023年第11期刊发的中国老促会副会长、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社长漆志恒《老区情未了》一文,深情讲叙《中国老区建设》30年的艰难创业、坚守立业、开拓兴业的可歌可泣故事。文章讲了很多人物的感人事例,栩栩如生,入心难忘。文章有思想境界、有血肉灵魂,政治性、艺术性、感染性、逻辑性、教育性极强。特别是漆志恒同志在文章中说的,“20年过去了”和“30年过去了”向“在天之灵汇报说……”令读者动容、泪目。  相似文献   

13.
<正>淮安全域均为革命老区。近年来,淮安市老促会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服务老区人民、促进老区发展。顺应新时代要求,今年淮安市老促会全力推出"四三"工作法,以期助推淮安老区开发工作登上高质量的新台阶。  相似文献   

14.
建议     
《中国老区建设》2010,(5):64-64
河南省登封市李根生: 我认为《中国老区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多样化,现在文化艺术类的内容很少。报道老区人物要有故事,不仅有现代人物,还要有历史人物,诗词歌赋、谜语故事,要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增强刊物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正6月10日—11日,由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广东省老区建设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国老区建设画报社,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学习习近平老区思想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老区宣传工作会议在广东省梅州市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区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顾老区改革开放40年的辉煌成就,总结交流《中国老区建设》创刊25年以来老区宣传工作经验,努力推动  相似文献   

16.
读者评刊     
正用"红刊"点燃理想信念之火第一期《"红刊"为什么这样红》,读后很受启发和触动。江苏省南通市"三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学用红色期刊"活动,让《中国老区建设》等红色期刊成为老区群众学刊用刊的日常读物,用"红刊"精神点燃老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理想信念之火,这样不仅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老区革命历史、感悟老区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而且为推进新时代老区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读者评刊     
用"红刊"点燃理想信念之火第一期《"红刊"为什么这样红》,读后很受启发和触动。江苏省南通市"三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学用红色期刊"活动,让《中国老区建设》等红色期刊成为老区群众学刊用刊的日常读物,用"红刊"精神点燃老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理想信念之火,这样不仅使广大群众深入了解老区革命历史、感悟老区红色基因、传承和弘扬老区精神,而且为推进新时代老区建设和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老区建设》2014年第1期刊登的《把老区建设置于全民监督之下》一文,是一篇主题重大,成功探索的老区报道。该文的最大亮点是"人大专题询问革命老区建设"。众所周知,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代表人民依法行使监督权。专题询问是人大常委会加强监督工作的重要方式。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大胆创新监督方式,专题询问革命老区建设情况的作法,拓展了人大监督的范围,开湖北人大监督之先河,在全国其它省份也很少见。《中国老区建设》刊登这样图文并茂、大块头的报道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评刊     
"老区小康问卷"样本分析引人深思《中国老区建设》今年第3期"特别策划"一组文章不错。首先是《老区离小康还有多远》这个题目吸引人,促使我急不可待地翻开刊物读下去。其次是很有典型性。此次调查虽是抽样,但覆盖了11个省(区、市)的22个县,反映的问题有一定代表性,这些数据、资料可为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再就是文章条理分明,语言通俗,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很有说服力。(湖北省汉川市夏民安)  相似文献   

20.
正前段时间,中国老区建设微信发布了一条黑龙江省伊春市伊春区朝阳社区被认定为革命老区的消息。一位读者对这条消息进行了评论:"山西从五年前就开始调查五类革命老区村,到现在任何扶持老区村的政策措施都没有。应该尽快制定扶持革命老区的具体政策。"言辞间的抱怨情绪显而易见。当然,这些情绪不是抱怨没有老区政策,而是政策缺乏实施细则,在基层难以落实。现在扶持老区的政策大都比较宏观,缺乏实施细则,基层难以对接。比如,加大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经见诸文件多年,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