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安全与粮农企业发展水平及筹资状况密切相关,合理有效的筹资渠道对保障地方粮食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粮食安全视角,分析黑龙江省粮农企业筹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粮食生产经营规模与粮农收入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采用分组比较法、生产函数法以及最优规划模型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规模与粮农收入问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生产和增加粮农收入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吴馨 《山西农经》2023,(2):182-184+188
近年来,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受到了高度关注。农业保险的支持对保障农民经济利益、稳定农业再生产以及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等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河南省2013—2020年17个地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采用差分GMM以及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农业保险投入与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1986~2010年全国和黑龙江省有关种植业数据,首先运用结构贡献因素分解模型分析 了”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因素,其次利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 选取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粮食平均价格为解释变量计量分析了粮农收入贡献因素。研究结果表 明:从”八五”到”十一五”时期黑龙江省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种植业产值增长的贡 献很小但有增强的趋势;价格对种植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很大,是种植业产值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但有 起伏;总播种面积的贡献趋近于零。1986~2010年间黑龙江省种植业总产值、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粮农收入 增加贡献较大,贡献分别为3.059 1和2.291 6,粮食价格对粮农收入增加贡献为-4.315 6。  相似文献   

5.
藏粮于民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户科学储粮问题,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作过多次批示。温总理指出:“我国农户储粮数量巨大,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据国家粮食局调查,全国农户储存的粮食约占总产量的60%。由于在储存过程中,鼠害、虫害、霉变严重,产后损失率平均为7%-8%,最高的超过10%,损失巨大。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是确保生产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的农民要增收,就要在粮食生产与流通上下功夫。笔者 从研究商品粮基地之一的江苏省高邮市的实际情况着手,围绕粮农增收与粮食问题略抒己见 。   一、粮农增收与粮食生产   早在“八五”期末的 1995年,高邮便跨入全国百家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的行列,整个 “九五”期间,虽然已经强调要调减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的比例,但是绝大多数农 民仍以种粮为主,种粮面积虽有起伏,但总体上在 140万亩左右,没有太大的减少,粮食产 量高时 7亿多公斤,少时也有 6亿多公斤,呈现小幅波动略有下降的态势。现这个市粮食生 产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其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调查、比较研究方法等,对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分析,找出制约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和内部原因,再结合对国内外目前做得比较好的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地区学习和借鉴,提出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为促进河南省农特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保证其收入稳定 或生计可持续,不仅事关失地农民自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在对失地农民与失地农 民收入进行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就业、社会保障、财产性收入等方面研究内容进行 归纳、梳理并作了简要评述,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1.
农民的收入问题,是农业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的农业政策目标中,长期以来一向特别突出强调的是农产品的生产,是产品目标显著地优先于其它目标一包括收入目标。这是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食品的消费水平很低,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国内的食品供给能力很低,而由于外汇有限又难于大规模进口农产品。近几年来,尤其是1990年以来,随着农产品生产的不断增长,食物的供给情况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尽管现在的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对于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山西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找出制约山西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因素,并提出增加山西农民财产性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实行粮食产业化经营比较优势明显,是粮食企业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粮食增产、粮农增收、粮企增效,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一、新型的粮食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步形成粮食产业化经营是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龙头,以利益机制为纽带,实行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4.
收入分配问题出在哪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熙 《中国改革》2003,(5):31-32
朱 基总理在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许多经济和社会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是,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却呈加剧的趋势。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陈明德委员代表民建中央发言说:有两个应当警惕的征候:一个是,2000年城乡整体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达到0.417,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占总户数20%的最富有户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1%以上,20%的最低收入户只占总收入的4%左右,两者之比从改革初期的4.50:1扩大到12.66:1;而这一差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进一步扩大。另一个是,不同收入阶层形成“金字塔”型…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资,是普通百姓最基础的生活保障。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治层面的稳定、社会生活的和谐都离不开粮食作为支撑。河南作为我国的产粮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满足河南人民对粮食需求的同时,还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有着光荣而艰巨的粮食生产任务。本文以河南省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资料为依据,在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对有关数据进行汇总和整理,采用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旨在为城镇化背景下河南粮食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收入分类分层,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辽宁城乡收入逐年拉大,已经成为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在辽宁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今天,怎样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辽宁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从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现实情况出发,利用城乡收入差异系数以及城乡基尼系数等指标反映出辽宁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并进一步分析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貌景观破坏,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制定并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制度,落实矿业权人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法律责任;抓好行政监督管理工作;技术措施主要为边坡整形、护坡、支挡、地面整形、道路、排水、集蓄水、景观及监测工程等。  相似文献   

19.
高笑笑 《山西农经》2022,(17):186-188
文章从农村金融发展层面出发,选取河南省1999—2018年相关经济数据建立VAR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原因,农村金融发展规模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原因,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结合实证分析,提出构建资金回流渠道、引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降低农村金融信贷门槛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世界农业发展呈现出科技化的特征,现代农业发展取决于农业科技推广质量。本文介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历史渊源与意义,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深化改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