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粮食行业结构是指粮食行业各主要构成要素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包括粮食行业业务结构、粮食行业组织结构、粮食产品结构和粮食系统人员结构四个方面。粮食行业结构是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粮食商品流通运行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格局、完善的粮食行业结构体系可以促进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规范,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粮食流通的效率和效益。然而计划经济、短缺经济下形成的粮食行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对现行粮食商品流通形成了阻滞。要改变这种状况,变市场环境威胁为环境机会,使我国粮食行业在新时期重新得到振兴,就…  相似文献   

2.
粮食行业结构是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是实现粮食商品流通的重要保证。合理、完善的粮食行业结构可以促进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规范 ,也有助于提高粮食物流和整个粮食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 ,粮食行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趋复杂 ,所承受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粮食企业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而要摆脱这种境况 ,变市场环境威胁为机会 ,使新时期的粮食行业得到振兴 ,就必须在重视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的同时 ,采取积极措施加快调整目前不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 ,构筑体现行业特征和适应市…  相似文献   

3.
许多文化理念和精神对人们在各个领域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整合、导向、共享、秩序、传承的作用。它们以强制约束、引导和支配、潜移默化、唤起和激励等不同形式,不断地改变、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活动。粮食行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精神,源于广大粮食人长期社会实践和吸收现代粮食行业先进文  相似文献   

4.
正粮食行业作为我国的一大传统行业,目前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近年来粮食部门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粮食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积极开展了"国家粮食平台建设"、"省级粮食管理平台建设"和"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信息化项目,以提高粮食宏观调控精准性、粮食行政管理效率、服务粮食行业和社会大众,掀起了"互联网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更加紧迫。“粮食精神”作为一种行业精神,同样是粮食行业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是引领行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它既是整个粮食行业文化的核心,又是不同粮食企业文化的精髓。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弘扬“粮食精神”,不断推动粮食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粮食工作是百业之基。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行业曾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极高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粮食逐渐走向市场,伴随连年粮食丰收和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人们对粮食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似乎在逐渐淡化和模糊,甚至有部分人还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存在和作用表示诧异。因此,  相似文献   

7.
正"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经验,是教训,是借鉴;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泉,是进步的信心;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是时代变迁的标志与缩影,是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是激励后人的动力与源泉,是行业精神的凝练与展现。一、学粮史,坚守真情服务的宗旨"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是粮食行业的宗旨,粮食工作就是  相似文献   

8.
<正>11月18日上午,"把握新常态、促进新发展"全国粮食行业改革创新座谈会在东莞常平镇举行,该座谈会由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广东省粮食行业协会、东莞市常平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常平在会上被授予"中国粮油物流重镇"牌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聂振邦出席座谈会并做书面讲话。来自全国27个省、市粮食行业的专家、学者和粮油企业负责人等约200多人参加活动。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研讨粮食行业如何  相似文献   

9.
一、必须振奋精神,鼓足干劲,时刻保持奋发向上的工作激情和精神状态人活着就要有点精神,就要有点理想与追求。习总书记勾画了"中国梦"的战略蓝图和实现路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吹响全面改革的号角。省市县已决心谱写中国梦新篇章。作为粮食行业,我们的梦想是什么?就是要实现粮食行业的振兴与跨越,就是要下功夫保障粮食安全,做大粮食经济,实现粮食流通产业的突破,做大做强粮食产业。要实现粮食行业的振兴,首先必须提足精气神,发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0.
粮食行业组织结构是指粮食行业组织的基本架构,是对完成粮食行业组织目标的人员、工作、技术和信息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粮食行业组织结构包括粮食经营组织、行政管理组织、粮食储备组织和粮食企业组织等,完善的粮食行业结构体系可以促进粮食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绘就了文化改革发展的蓝图,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任务。粮食行业文化、粮食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履行好粮食部门职能的重要抓手,是促进粮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精神食粮。我们要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就应当更加自觉主动地认真总结、深刻思考、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大力弘扬和不断发展粮食行业、粮食企业文化,为振兴粮食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保障。下面,仅就如何加强粮食行业文化建设作一探究。一、充分认识粮食行业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粮食文化是粮食部门在长期的粮食流通工作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历史传统、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公众形象以及组织制度等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行业精神、行业宗旨、行业形象和行业制度等.粮食行业文化是推动粮食系统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是促进粮食系统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维护粮食系统和谐稳定的行为准则.粮食系统应当塑造优秀的行业文化,充分调动全行业干部职工和从业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大家的热情和智慧凝聚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凝聚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来,凝聚到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上来.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组织意识和行为的总和。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强粮食行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一、不同时期柳粮精神的征集提炼(一)首次征集提炼。1990年3月,柳州粮食行业确立了“爱粮、守纪、优质、创新、奉献”的十字柳粮精神,并统一刻制了以“丰收稻穗与镰刀”为中心图案和以“十字柳粮精神”为主要标识的柳州粮食行业徽章。  相似文献   

14.
刊中报     
上海粮油零售业探出“活路”上海粮油零售行业现有各类企业1876家,职工2.4万人,1990年来,上海粮食销量不断下降,销售费用上升,全行业出现持续亏损。1990年至1992年,全市粮油销售累计毛利1.58亿元,而同期销售费用却为1.83亿元,共亏损2500余万元。1993年4月放开粮油购销和价格后,市场粮食销售出现多渠道、多元化的竞争,国有粮食零售商业的销量锐减。市场占有率仅存35%。1993年下半年起,上海市政府对粮油零售行业提出“扶持、搞活、振兴”的方针。上海国有粮油商店实施了一项把网点改造与经营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改造规划。它的指…  相似文献   

15.
粮食行业结构是指粮食行业各主要构成要素之间内在的、有机的联系,包括粮食行业业务结构、组织结构、粮食产品结构和粮食系统人员结构4个方面。粮食行业结构是粮食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粮食商品流通运行的重要保证。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格局、完善的粮食行业结构体系可以促进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规范,也有助于提高粮食物流和整个粮食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市场的激烈竞争,特别是加入WTO在对深化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起促进作用的同时,对粮食商品流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合理的粮食行业结构的形成。然…  相似文献   

16.
粮食精神是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在高举中国特色旗帜、坚信中国特色理论、坚持中国道路、坚守中国制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崭新历史阶段,传承发展优秀粮食文化,彰显粮食行业高尚精神,谱写伟大中国梦粮食篇章极端重要。党的十八大作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部署;国家主席习近平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粮食行业科学发展关键时期,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学会召开常务理事会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省协会学会作为省粮食局联系全省粮食行业的桥梁和纽带,按照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服务、促进发展的要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学会工作会议、省粮食行业协会学会片区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弘扬、发展、繁荣全省粮食文化和粮食行业、企业文化,做好做强做大粮食产品和粮食文化产品进行研究探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川东南片区粮食行业协会学会工作,在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学会的指导下,以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李克强总理视察国家粮食局科学院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粮食行业中心任务,切实加强粮食法规、粮食政策、粮经理论研究,重视粮食产销、市场供求形势分析和调控机制研究,加强地区间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学习,活跃粮食行业学术研讨氛围,推进川东南片区粮食行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处深山沟里的冬瓜村,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怨天,不怨地,而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穷则思变,经过4年的苦干实干,由昔日的“三缺”村变成了如今的“三通”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观,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迈出了令人可喜的一步。在冬瓜村人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大关”精神,看到了学习和发扬“大关”精神的现实意义。 解决群众温饱,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是贫困地区面临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既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更需要“大关”精神的进一步弘扬。精神可以变物质,可以创造财富和奇迹。只要树立“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脱贫致富。这,正是冬瓜村人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