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初步构建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理论,界定了经济林产业形象遮蔽的概念、内涵,探讨了其发生机制,并以四川越西和汉源贡椒产业为例,分析了产业形象遮蔽发生的机制,初步论证了旅游地形象遮蔽理论在经济林产业形象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林甸、桦南、青冈和甘南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8个贫困村进行走访和调研,介绍了8个村当前的产业扶贫模式,分别是"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新型经营主体+基地+贫困户""金融扶贫+贫困户""特色产业+贫困户""电商产业+贫困户"和"乡村旅游+贫困户",从而分析我省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和加速一体化进程,继续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整合力度,继续加大贫困村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大重点龙头企业建设和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期,乡村振兴战略蓄势待发,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热点。文章立足于国内相关理论研究,选定柘城县为切入点,深入农村了解返贫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影响。通过走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了解柘城县脱贫成效的基本情况,总结柘城县脱贫成效举措中出现的问题,根据柘城县实际情况提出抑制农村返贫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帮助柘城县农村地区实现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跨越式发展,也对其他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珍珠产业全球化和中国珍珠产业迫切需要升级的现状,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在回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世界珍珠产业的特点,从中国珍珠产业升级的主体、驱动力和途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珍珠产业的升级机制,并以诸暨市珍珠产业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推进扶贫攻坚的战略背景下,产业扶贫成为贫困地区脱贫的根本途径,探究特色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扶贫中产生的经济效应,为新时代条件下边境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新疆边境贫困县阿合奇县为例,将该县的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大产业产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研究当地的沙棘产业扶贫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阿合奇县沙棘产值与GDP、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0708、0659、0622; 沙棘产值与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分别为0614、0742、0640。[结论]特色产业扶贫要锁定优势特色产业,精准定位沙棘产业发展方向,建设沙棘产业品牌,充分发挥沙棘产业的带动作用,强化沙棘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联系,优化沙棘产业布局,完善各方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强化特色产业与贫困人口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矛盾严重限制着基本农田的划定以及有效保护,因此采用多规合一的思路对基本农田进行划定十分必要。[方法]文章以河南省柘城县为例,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建立基本农田评估体系,对柘城县耕地进行分区。[结果]将柘城县耕地按照多规合一的指导思想划定最优划定层、允许调入层、缩减退出层,符合各个规划对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要求;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基本农田划定指标的前提之下,位于允许调入层的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划定的备选区,实现了基本农田的弹性划定;位于缩减退出层的耕地,选择区位条件、空间形态条件较优,结合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现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结论]基于多规合一的思路下划定基本农田,有利于缓和多规下的矛盾,有利于基本农田的保护。通过划定基本农田的备选区,对基本农田保护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和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互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文章以河南省为例,在对其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农村建设与第一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农用地非农化、农产品市场发展不完善、农业科技贡献率与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产业链条短、缺乏规模企业带动、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互动存在消费带动能力不足、经营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最后,分别从加强土地管理、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深化农产品市场改革、加强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建设典型示范性农村工业基地,延伸工业链条,强化生产技术等方面以及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创新运营形式等方面为新农村建设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产业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以内生性的造血模式,通过内部服务联合外部经营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实现同步小康具有极大的推动意义。本文以世界银行在贵州省开展的第六期产业扶贫试点示范项目为例,通过对合作社经营发展现状的探究,试图辨析潜在的实践困境并给出应对之策,以期为我国扶贫事业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渝东北地区的扶贫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10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通过了重庆市万州区脱贫摘帽。为了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本文针对重庆市万州区脱贫村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脱贫长效机制问题,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达到真脱贫,不返贫,乡村振兴的目标,让贫困人群都能享受到扶贫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新疆阿克苏地区485家特色林果种植贫困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收入状况和创收能力两方面,实证分析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林果耕地面积、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政府扶持情况等因素对贫困农户收入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性别、受教育程度、农户对特色林果业减贫效果的预期等因素对贫困农户创收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和创收能力处于稳健上升状态,特色林果业的扶贫效果较好。因此,应加快健全特色林果业扶贫利益联结的机制,拓宽特色林果业扶贫的方式,增强农户受教育程度及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了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2016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指出了扶贫工作中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精准识别难以把握、产业扶贫项目单一、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和群众意愿难以实现等困难和问题,提出了下一步扶贫工作的措施及建议:开展"扶贫政策明白人"培训计划;科学设定程序,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做好扶贫责任机制落实工作;探索网络扶贫新途径;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扶贫带贫;加大行业部门扶贫力度;畅通渠道,健全机制,合力扶贫;建立扶贫工作容错纠错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扶贫开发战略中成长起来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和经济效率直接决定着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能力。[方法]文章以茶叶、蔬菜代表武陵山片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扶贫产业,利用集中度指数、扩张弹性系数、单位面积的产值能力和产量能力以及单位产量的产值能力等指标进行扶贫产业发展的规模特征及其经济效率评价。[结果]“十一五”期间以来武陵山片区扶贫产业发展的产业地位逐渐提高、规模扩张优势显著、规模收益递增、投入规模扩张率高于产出规模扩张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比较经济效率差距持续扩大。[结论]扶贫产业亟待根据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集聚化和融合化等趋势,在规模扩张中强化特色产品的品质建设和效率优势品种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完善产业化组织及其能力建设,提高扶贫产业的经济效率和致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产业扶贫是促进贫困人口增收和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产业扶贫示范试点准实验研究项目,借助双重差分(DID)模型,利用3省7县652户两期微观农户面板数据,在产业扶贫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背景下,探究其对农村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扶贫对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对家庭人均校内支出作用不显著,安慰剂检验进一步加强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机制分析发现,产业扶贫主要通过提升低收入家庭人均纯收入,缓解家庭教育需求约束来促进家庭人均校外支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父母主管孩子教育的家庭和成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产业扶贫对人均校外支出正向效果更好。从地区分组来看,产业扶贫在原深度贫困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作用效果较弱。因此,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一是应继续通过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方式进行产业帮扶;二是要继续注重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共赢;三是注意引导教育方式,提升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以及让父母深度参与子女教育;四是要继续注重对原深度贫困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产业发展扶持,以便实现缓解相对贫困和城乡协同发展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5.
乡镇产业集群升级的方式乏一就是嵌入全球价值链,但兰西亚麻产业集群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位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兰西亚麻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集群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整合;注重塑造区域品牌,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战略环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重要载体,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因此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大批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东莞市农民工就业情况、农民工对产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发现农民工在城镇的就业竞争力偏低,就业环境和生活环境不理想是导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增加内部人力资本储备,因此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稳定就业关系,为员工提供理想的工作环境与合理的福利保障,防止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对企业发展乃至产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黑龙江省七星农场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具体工作中,把精准化理念作为核心要义,把分批分类理念作为基础工具,把精准脱贫理念作为战略重点,从强化精准扶贫制度建设、落实精准扶贫致富项目和优化精准扶贫工作模式"三条路径"入手,以此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中国自古都有养鹅的传统,鹅产业是我国农业中十分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做好科学合理地肉鹅产业区划研究工作对解决整个产业结构性过剩,促进产业升级,实现产业降本增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文章利用多方调研与统计数据,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肉鹅产业区划建设进行深入探究。[结果]肉鹅产业在空间上随市场导向变动的特征已十分明显,产业生产更多地向华南地区靠拢。[结论]在肉鹅产业区划大区域上分散、小区域上集中的大背景下,产业应该完善产业链首尾两端建设,深化消费导向作用,发挥品牌效应,保障肉鹅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因其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原因,至今发展相对滞后,是全国典型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也就异常艰巨,因而扶贫政策作用的大小、强弱与方向以及扶贫政策的执行结果都直接影响着甘孜藏族自治州治贫的成效。基于此,本文旨在运用德国学者韦唐的目标达成模式,通过对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政策执行的结果与扶贫政策目标进行对比,从而评判甘孜藏族自治州扶贫政策的优劣以及目标达成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