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定级体系的特征,阐述了我国耕地占补平衡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与耕地占补平衡之间的逻辑关系,指出了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的重心正处在由"数量平衡"向"数量-质量平衡相结合"管理升级的时期;提出了耕地占补平衡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针对解决耕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是区域内主要的耕地后备资源,通过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对低效利用、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土体有机重构和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本文围绕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前期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管护阶段三个方面的工作,探讨和总结了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4.
《发展》2014,(1):I0002-I0003
正坚守耕地红线,保护基本农田数量,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国土资源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为保障全县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全县耕地保有量不少于45.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到39.2万亩的耕地保护目标,积石山县国土资源局加大项目申报力度,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争取,把实施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力求取得新突破。2013年,积石山县国土资源局重点实施了两个土地整治项目,分别为投资1700万元的寨子沟乡徐扈家乡郭  相似文献   

5.
农村宅基地整治,是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为指导.对布局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的农村居民点实施拆旧建新、复垦还耕的行为。开展农村宅基地整治利用,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生存生活环境条件;有利于缓解用地矛盾,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土地工程作为新增耕地的主要途径,对落实我国耕地占补平衡任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政策对耕地占补平衡中耕地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比较两轮农用地分等成果发现:惠农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中,当指定作物为水稻时,比春小麦、春玉米平均国家级自然质量等分别低2.30、2.97等;勉县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比农用地分等平均国家级自然质量等低1.91等;汉滨区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比农用地分等平均国家级自然质量等高5.43等。造成等别差异的原因是:部分地区农用地分等和农用地分等成果完善指定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指数、复种类型等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建议新一轮耕地质量评价慎重考虑设置以上参数,为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为耕地占补平衡及土地工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个因采煤形成地质灾害的村庄,在4年多的地质灾害"治理"中变得千疮百孔,成为一个巨型露天煤矿,全村1000余亩耕地反遭疯狂毁坏……4年前,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娄镇上曹村因采煤形成地质灾害,部分土地塌陷、裂缝,被列入地质灾害治理范围,实行避让搬迁与土地复垦。4年过去了,上曹村"旧疤未愈,又添新伤"。经过两年多的"治理",旧村已变得满目疮痍,成为一个巨型露天煤矿,不仅土地复垦渐成泡影,且全村1000余亩耕地也"惨遭毒手",新的地质灾害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耕地保护措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辽宁省严格土地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强化耕地保护,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措施,不断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连续10年实现全省耕地"占补平衡",不仅实现了耕地保护的目标,满足农业用地的需求,又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但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和"五点一线"沿海产业带开发建设,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耕地保护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之间的矛盾是辽宁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刘苑村位于河南省南乐县西邵乡西北部,黄河故道西侧,全村2100口人耕地2200亩,风沙区810亩,占全村耕地的26%,全村38%的人口生活在黄河故道风沙区。  相似文献   

11.
田南村是吉安县指阳乡的一个自然村,全村32户农户,139口人,有水田300亩、旱土50亩。该村家家有人在外务工,在外务工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0%。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该村同各地农村一样,按人口多少,田地好坏均匀分田,所有耕地分得七零八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农民外出经商、务工等原因,原来那种“分田到户”的经营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一方面,田块太散,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机的使用,不利于田间管理;另一方面,“洗脚”上岸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农民在外就业还惦记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还要承担…  相似文献   

12.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资源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措施,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本文选择陕南商洛山地丘陵区新增耕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整治项目区田块,对整治后其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经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处于13.17~27.17 mg·kg~(-1)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处于102~110 mg·kg~(-1)之间;有机质的含量处于5.37~8.85 g·kg~(-1)之间;全氮的含量处于0.34~0.57 g·kg~(-1)之间。项目区除巡检镇大河村与永丰镇刘沟村全氮含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外,其余新增耕地养分指标均符合标准。为改善新增耕地氮养分不足的情况,较传统的施加氮肥,增施有机肥是保障土壤氮素可持续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2,(19):41-41
以责任促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工作机制宁波市国土资源系统积极探索研究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连续十四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先后在慈溪、宁海、江北、北仑等县(市、区)建立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形成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各级政府、村级组织和村民及相关发改、财政、国土资源、建设、交通、农业、审计、监察、公安等各部门联动的保护耕地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是当前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分析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要求,分析了德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2006-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是补充耕地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评价了德宏州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年)》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地区研究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理是指:在城乡的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因地制宜地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的农业活动,包括坡改梯、田土归并、宅基地整理等。土地整理,既可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又可以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所属关系,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土地整理在成都市的近、中、远郊都有具体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一、土地整理与农村现代化成都市的双流县永安镇白果村,是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在着力打造农村现代化上,该村结合土…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栾川县国土资源局严管土地,执法监察双管齐下,确保了全县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相似文献   

17.
张传华  张广纳  邓凌 《改革与战略》2012,28(12):87-90,124
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题组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厘清和归纳了重庆市县级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存在的典型问题,解释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从机制、监督、行业自律、简化程序和监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促进复垦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人多地少和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后备资源不足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限制:二是通过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改造已利用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土地整理作为一种能有效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方式,对于改善我国的农业生产土地,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土地地力,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和土地的需要、解决人地矛盾以及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不应该完全着眼于土地数量的提高,还应该着重于占补的质量、数量的平衡,并且要注意环境和生态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推进成都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指:在城乡的一定区域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的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的农业活动,包括坡改梯、田土归并、宅基地整理等。土地整理,既可以增加可用土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叉可以为城市建设、工业发展提供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还可以通过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所属关系,有效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近年来,土地整理在成都市的近、中、远郊都有具体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日前,由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邦杰率领的“创新节地机制确保持续发展”调研组,赴河南、湖南、四川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发现,我国现有农田普遍存在田块零碎、田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农田基础设施不完善、零星未利用地和废弃地多的现象;通过合理规划整合土地资源,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4700万亩;通过实施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等措施,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4300万亩;全国因工矿生产建设造成废弃土地约6000万亩,复垦可补充耕地的潜力约2300万亩,再加上适度土地开发,全国土地开发整理可补充耕地的总潜力为2亿多亩。[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