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和印度在经济结构上形成鲜明对比,我国以制造业为核心,印度靠服务业带动。跨越了制造业的印度,虽然经济发展速度不如我国,但印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超过我国。我们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存在许多问题,而印度制造业正快马加鞭,将挑战我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我国服务业发育严重不良,我国可以从印度的发展中学到不少的经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印度强大的服务业。中国和印度的互补性合作将创造中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印度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快、制造业闻名世界,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利用外资成绩明显且对外贸易额有绝对优势。而印度则拥有一批国际知名私人企业和知名品牌,服务业特别是软件产业是其经济增长极,有运转良好的金融体制和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并拥有一大批国际化的人才。两国经济呈现出不同的发展优势,中印两国只有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实现强国之梦。  相似文献   

3.
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跨国公司是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推动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对跨国公司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本文着重分析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科技、人才、资本、市场及制度等动力要素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印度对外投资也异军突起,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印度对外投资由小到大的迅速发展存在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府战略选择和政策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计量模型对印度的对外投资成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印度的对外投资成效比中国显著,但稍逊于部分亚洲发达国家.总结印度对外投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提高对外投资成效具有深远的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文通过反映经济和科技发展成就等方面的几个主要指标,对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四国作了较全面的对比分析,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而且也反映出了中国在亚洲国家乃至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进入2008年,关于世界经济的坏消息接踵而来,美国经济衰退,世界经济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稳定因素,石油价格;中破每桶100美元大关,全球股市剧烈震荡,世界经济的上空阴云密布。在不利的世界经济大环境下,东南亚经济能否应对外部冲击,独善其身?其实,2008年世界经济既有坏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亚洲经济在中国和印度带动下,将会继续保持繁荣。在2008年奥运会的带动下,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印度经济增长的快车也会继续前进,处在中国与印度中间的东南亚,一定能够继续与中印两国一起分享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低端制造业的综合因素(包括成本因素和非成本因素)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生变化,一方面,随着成本持续上升,中国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成本劣势逐步显现;另一方面,其他发展中国家(越南、印度、埃塞俄比亚等)的工业集聚区在基础设施、熟练工人和产业配套等方面与中国存在差距的非成本因素在逐步缩小。在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下,近年来中国中低端制造业发展呈现颓势,而越南、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则呈现快速发展的潜力。未来全球中低端制造业将重新布局,从中国大陆作为最重要的中低端产业世界制造中心向中国大陆、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多个世界中低端制造中心转变,即从单极化逐步转向多极化。中国应当通过精简机构、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垄断价格、发展工业机器人和鼓励生育等,努力保持中国在世界中低端制造业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8.
2007年东盟经济增长率将有可能逊于2006年。由于欧美地区经济增速预计放缓,东盟国家对这些地区的出口会因此下降。不过,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及亚洲多个国家国内经济需求和基础设施发展等,将抵消欧美经济放缓对东盟经济所带来的部分;中击,东盟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9.
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是促进服务业增长和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根据OECD2014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并与主要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其他金砖国家(印度、俄罗斯、巴西)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消费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而制造业比重相对较高;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处于较低的水平,制造业中间需求中来自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中国国民经济及各产业中间投入中,制造业投入率明显偏高,而服务业投入率明显偏低。中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水平较低,不仅由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而且缘于要素供给不足和制度性约束;应放松服务市场管制,降低服务业进入壁垒,并提高制造业竞争力,以实现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八九四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在其后的一百多年,中国在列强的侵略与瓜分中陷入了漫长的黑暗与屈辱.然而,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与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惊人的相似.本文从当时中国的历史、政治背景等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制造业的背景,指出是中国制造业的失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提出了其对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现代服务业兴起。产业的相对集聚使现代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城市兴起,企业业务外包和现代制造服务使现代服务业得以快速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和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兴起,给中部地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部地区应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利用科教优势成为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大力发展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为标准国,利用EKS模型测算1995—2011年3个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成员国和具有代表性的35个非NAFTA国家14个制造行业的相对技术水平系数,并进行时间上的纵向动态分析和国家间的横向比较,得出以下结论:NAFTA的成立给各成员国的技术进步都带来好处,且经济互补性强的“南北”型自贸区比经济同构性强的“北北”型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更能使成员国获得技术福利;在NAFTA成员国中,美国制造业相对技术水平最高但各行业差异也最大,而墨西哥最低但行业差异不大;在变化趋势上,美、加、墨三国存在差异,说明NAFTA并不能使各成员国、各行业的技术水平都同比提高,而会产生区域内的分工和分化。因此,不能因某些部门的不景气而全盘否定自贸区或自贸协定,要通过双边和多边自贸协定或经济一体化协定打破日益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壁垒;中国尤其应重视与经济互补性强、技术水平高的国家签订经济贸易一体化协定,积极提升国内技术水平和产品在国际价值链上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生产基地迁往我国。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大批高级技能人员来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高级技能人员严重短缺。政府对高级技能人员开发投入不足,高等技术教育学生生源不能保证,学校缺乏办学特色,学校培养模式存在缺陷。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级技能人员的开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技术应用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研究中,该方法在深入探讨两者之间关联性的基础上可以考察产业的内生增长情况。研究的主要结论有:第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大于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这在制造业部门表现尤为明显,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而言,其对制造业的溢出效应同样不容忽视;第二,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量高于生产性服务业,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强有力地支持了制造业发展不无关系,相反,制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溢出效应不太明显;第三,从生产性服务业分部门来看,内生增长效应方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趋于上升,但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仍有待改善。关联效应方面,应注重增强金融业对制造业的溢出能力;第四,制造业分部门中,内生效应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尤其是橡胶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绝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除纺织业、橡胶制品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外,其他行业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拉动力。  相似文献   

15.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点话题,引致需求的角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准确视角。从经验分析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得到以下结论:制造业发展高度不够所导致高品质有效需求不足,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制造业投资仍是生产性服务需求扩大的主要动力,但出口作用的潜力较大;从异质性角度出发,不同制造业类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差异,我国目前的制造业结构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无论是与历史还是与“标准结构”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都明显偏低。我国居民消费率低迷的根本原因是居民收入在总收入中相对份额的不足.其具体表现是居民收入增速长期滞后于GDP、财政收入及企业利润增长.深层原因是政府财政对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强化了经济循环中政府与企业部门相互倚重、居民部门被边缘化的失衡格局,使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入了企业与政府部门。要从根本上解决居民消费低迷问题,不仅需要进一步完善官员考核机制、优化关注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更需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向以居民收入增长为核心的消费拉动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跨国公司与中国的服务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服务业的飞速发展,被誉为是继制造业之后经济发展的又一巨大推动力。在我国,服务业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冲击及其对经济的微观影响如:服务供给、竞争与挤出;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外溢;出口竞争力和宏观方面的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经济风险等,还有一个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8.
To shed light on the economic-demographic mechanisms operating in the epoch of pre-industrial economic stagnation, a two-sector Malthusian model is formulated in terms of a cointegrated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on error correction form. The model allows for both agricultural product wages and relative prices to affect fertility. The model is estimated using new data for the pre-industrial period in England, and the analysis reveals a strong, positiv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wages as well as a nonnegative effect of real agricultural prices on fertility. Furthermo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is strongly de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with respect to labour in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and approximately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The analysis provides evidence in favour of the usual Malthusian model, as invoked by unified growth theories such as e.g. Galor and Weil (Am Econ Rev 90:806–828, 2000).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中国2001~2007年28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以各制造业的R&D作为类别的条件变量,通过建立潜类别随机前沿模型,考虑了俱乐部的异质性,从而分析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结果表明,制造业存在两个异质性的俱乐部,它们使用不同的技术前沿,生产函数存在巨大差异;R&D越高的行业,处于俱乐部A的概率也越高,资本产出弹性和劳动力产出弹性不同是制造业分成两个俱乐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局面自从被日本崛起打破后,美国制造业逐渐失去优势,巨额贸易逆差无法扭转,必须靠资本项下巨额资本回流弥补,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恰好起到了这个作用。美国将金融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筹码,致使金融业过度发展,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美元的衰落、高管天价薪酬和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事实证明,经济金融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筹码不能维系一个国家的优势地位,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