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南乔 《新前程》2010,(1):14-15
绝大多数求职者不敢在简历中写明薪资要求,更有三成求职者被动接受雇主薪酬,而谈薪的时间节点往往也是选在和企业达成基本意向之后。  相似文献   

2.
面试(粤语一般叫作“见工”)是求职之关键一环。我常常听到一些求职者埋怨说:“我的条件与招聘要求相符合,为什么不录用我呢?”由于求职者众,每一个职位往往会有多个条件大致相符的求职者竞争,光基本条件相符是不行的,这里面有许多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而最为要紧的是你在见工时的表现。有的人在见工时显得过于紧张,有的人则为了掩饰内心的紧张而故作轻松,结果弄巧成拙,而有的  相似文献   

3.
招聘单位或面试者一般情况下都会精心布置面试场所,为了便于观察和对话,面试者和求职者基本上都是相对而坐,有些求职者不太适应,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因为紧张而发挥失常的状况。问题一:进了考场身子发僵、不知所措。许多求职者一进面试考场,就会手足无措、神情茫然,严重的甚至会紧张失态。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放松身体,表情自然地走到求职者的位  相似文献   

4.
某日,笔者作为辽宁省人才市场在人才招聘会上答询求职者提问的"专家",与10多位求职者进行了一天面对面的坦诚交谈.一天的接触,虽不能真正窥视求职人才的全貌,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全面了解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但既然是坦言,也就借机对有此类问题的求职者说几句心理话,让我们一起共勉.  相似文献   

5.
振友 《人力资源》2003,(7):11-12
这个春天,在全国人才市场,并没有因为SARS而改变其绚丽多姿的本色。相反,因为SARS改变了人才市场的招聘形式以及人才中心与求职者的沟通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人才市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使得求职者与电子商务“亲密接触”。很多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各种症状,同样的,中国人才市场也没有幸免,在经历了数年的连续求职火爆之后,突然遭受了SARS的严重打击。我们根据现在已经得到的信息,来看看中国人才市场随之而发生的SARS病症,北京市人事局在SARS时期及时诊断并开出了处方。这一个案已得到业内专家的首肯。  相似文献   

6.
张绍刚主持的《非你莫属》节目在网上疯传。他和他的嘉宾对求职者的百般凌辱,引起了公愤。当然,这是个娱乐节目,不可完全当真。但是,也不能完全不当真。毕竟,那些嘉宾都是些老板,代表着自己企业的形象。主持人来自堂堂的央视,其做派恐怕也是来自中国职场的规则和潜规则。年过半百的我,还是第一次领教到:一个小小的职位,竟会要求求职者牺牲自己几乎所有的尊严。美国是个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国度。我们小时候被告知这里是"金钱万能",老板可以为所欲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人力资源招聘越来越国际化。企业如何在国际招聘的过程中吸引到合适的求职者,这是企业面临的新的挑战。求职者来源于各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招聘的顺利进行产生重大的影响。以往企业的招聘往往局限在一个国家之内,不会更多地关注求职者的文化价值观。但是目前求职者的文化价值观越来越成为企业能否招聘到合适员工的关键因素。如果企业不重视求职者的文化价值观,那么企业对于求职者的吸引力会降低。这会使企业难以招聘到符合企业要求的求职者,这将会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长久保持。跨国企业在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进行招聘的时候,应该对招聘的各个环节作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优秀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素以挑选女主角苛刻而闻名,如果有谁能人得“老谋子”的法眼,那她真是三生有幸,也一定有面试的过人之处的。在这方面,“谋女郎”巩俐的淡定、魏敏芝的无畏、周冬雨的青涩很值得求职者们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9.
一份调查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求职用户达到530万,并将以28.1%的速度增长,到2006年将达到679万。不需要赶集似地到处跑场子,不需要扎在人堆里挤着发简历,只要“轻点您手中的鼠标,不管是饭店端盘子,还是外企当经理,在网上随时能找到适合您的职位”,这就是如今时髦的“网上招聘”。与传统求职方式相比,网上招聘由于费用低、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因而越来越受到求职者和招聘单位的青睐。如今正值大学生的就业期,各家求职网站成了大学生们经常“光顾”的地方。但网络并不是求职者的“天堂”,不少学子们被网络的“招聘陷阱”所欺骗。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分析认为,网上招聘确实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选择空间。网站一般为求职者准备了发布个人简历的地方,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发布招聘信息的网页,求职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查询招聘信息,用人单位也以远远低于现场招聘会的费用,从众多求职者中挑选“精兵强将”。然而事情总有它的两面性,网上招聘,同样如此。网上也存在着诸多陷阱,比如虚假信息,垃圾信息等,这些都令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难以识别。目前,很多学校也在校园网上发布一些供求信息,这些信息的可信度一般较高,而社会上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站就难以...  相似文献   

10.
《上海企业》2012,(3):83
宁波市这段时间对于业务经理的需求量已经达到26626人,这对于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历的求职者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除此之外,推销展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也是眼下宁波市急缺的,需求量分别达到了24828人、14279人。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当今社会劳动者求职找工作的场所,因为其便捷性和服务的专业性,日益受到求职者的认可。从当初的靠熟人介绍到现在的网上投简历,不论是求职者,还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方,主办方,他们的求职方式和服务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部分人力资源市场,与求职者和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对话,感受不同管理体制下求职者求职和职业中介提供服务的区别。免费的"午餐"也好吃今年已经52岁的董桂兰这几天特别焦虑,住在北京的外甥家里已经有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年初,T公司的HR开始忙着招聘一些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一位求职者非常符合T公司的岗位要求,在作了相关的考察之后,T公司决定聘用这位求职者,但这位求职者对T公司却提出一个"特别"的要求, "公司能不能不给我缴纳社会保险,把这笔钱加在我的工资里?"此语一出,让T公司的HR非常惊愕.这位求职者对此的解释是:"我的户口在家乡,出来打工几年终究是要回家的,即使公司为我缴纳了社会保险,将来我也享受不到,还不如自己买商业保险."由于T公司无法满足这位求职者的"特别"要求,这位非常符合该岗位要求的求职者最终与这个岗位失之交臂了.社会福利、公司福利本都是为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的,但却由于社保制度的"划疆而治",将优秀人才推到了公司门外.  相似文献   

13.
有报道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因此在许许多多的求职者中,如何让自己脱颖而出;在琳琅满目的工作岗位之间,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是求职者们不但要认真思索,还要严肃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社会调查显示,企业可以根据求职者的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来选拔人才。我们通过对泊松分布、生灭过程、过滤模型的分析建立了过滤分配模型。我们假设求职者在单位时间内的到达数服从泊松分布,并且结合生灭过程的分析和联系过滤模型,建立了过滤分配模型,我们通过对求职者简历上的评价矩阵和有关的权重系数,得出了一个可以衡量求职者能力的权重矩阵,并且根据矩阵建立了一个获得求职者综合评价的方程,由此得出求职者的综合评价分数,根据求职者的综合评价分数来给求职者安排更适合其本人的工作,若出现两个或多个求职者的综合评价分数相同时,则根据求职者对不同方面的突出能力给予相应适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周俊 《秘书》2011,(11):16-17
如何应对面试,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一份好工作,这是求职者们最关心的问题。许多求职者都会精心准备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各种问题,但是有一个环节往往被忽略,那就是倒面试。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名跨国公司,自然是世界上一流的企业,它们的绩效是世界上一流的,它们的人员素质也是世界上一流的,它们的面试考核方法在世界上自然也是引领潮流、不乏经典之作的;而作为求职者,自然都想到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中去工作、去发展。了解和熟悉一下世界知名跨国公司的一些面试考核的方法,对于我们顺利地通过面试,实现自己的愿望,是很有必要的。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那么,世界知名跨国公司是怎样对求职者进行面试的呢?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招聘宣传活动传递雇主品牌信号的博弈模型:企业通过招聘宣传活动发出信号,告诉求职者"这是一个好的雇主",求职者根据信号产生对企业雇主品牌的感知,最终产生求职倾向。进而运用模型论证了招聘宣传活动对雇主品牌信号传递作用的存在,并讨论了这种信号传递作用存在的条件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对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经营者》2001,(1)
<正>大量求职者涌进这座年轻的直辖市。种种职场名目繁多、应接不暇。要想找一个理想的职业并不容易众多的求职大军每天都满怀希望涌向这座年轻而富有生机的直辖市,他们在求职的路途中仿徨左右,茫然四顾,总担心上当受骗,担心花钱太多.担心择业失败。记者在采点调查中.接触了众多的求职者,下面  相似文献   

19.
金灵 《中外管理》2007,(1):116-117
说事实不说概念。面试主管在询问求职者问题的时候,请求职者以过去曾经如何处理某个问题.或完成某个工作应答.谈话内容重在事实,而不是概念。比如:询问求职者“你曾经如何处理无理客户?”而不是“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无理的客户.会怎么处理?”询问求职者”以前一个月你可以做到多少业绩?”而不是“你是不是一个好的业务员?“  相似文献   

20.
用人单位往往要求求职者提供详尽资料,而对自身的介绍却含糊其词或百般隐瞒。职场上信息交流的不对等,损害了求职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