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坚持转产与开发并重,分流与安置并重的原则,不断创造就业机会,激活了人力资源。7年来转岗分流1100多人次,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68%。唐村实业公司(原唐村煤矿)是兖矿集团建井早、衰老最早的矿井之一。1993年被省煤管局注销矿井煤炭生产能力,1997年成功地改组为集团公司控股、外部法人参股、内部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从根本上解决国有矿井衰老,冗员多,效益差的问题,公司注重把主要精力放在转产开发上,大力开展以橡塑化工、单体支柱维修租赁、餐饮服务等为骨干项目的非煤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生产富余人员有了去处,仅输送带厂、电缆厂就分流安置630多人。在此基础上,该公司结合重点项目的规模开发,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先后上马的塑料电力电缆及贴面高强力阻燃输送带两大项目,吸纳安置了120余名富余人员。  相似文献   

2.
詹广云 《公司》2001,(1):40-41
众所周知,在煤矿有煤采就等于有饭吃。可资源枯竭、步入衰老的兖矿集团唐树实业公司,面对资源枯竭、职工面临下岗、安置任务重的实际,不等不靠,就地转产,采取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创造岗位;“外输”与“内清”并举,挖掘岗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职工自觅岗位三管齐下的方法,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衰老矿井自我发展、自我消化、自我安置富余职工的新路子。8年来,企业扭亏增盈7500方元,平稳转岗分流富余职工2000多人,被煤炭系统誉为“唐村模式”。 唐树实业公司(原唐村煤矿)始建于1958年,是兖矿集团建矿最早、袁老最早的…  相似文献   

3.
唐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是唐村煤矿。该矿始建于1958年 ,是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矿最早和第一家进入衰老期的矿井 ,1991年经政府批准注销了生产能力。同所有的资源型企业一样 ,在结束了鼎盛期后 ,矿区陷入了困境 ,企业连续6年严重亏损 ,人心思走 ,以煤矿生产维系的小社会难以为继。为摆脱困境 ,寻找衰老矿区重新振兴的新路子 ,1993年 ,集团公司把唐村矿列为“内部特区”试点 ,并于1997年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进行资产重组 ,通过吸收社会法人股、职工持股 ,建立唐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五年多的转…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7,(5):41-42
为保证矿建施工企业顺利而成功的转产生产运营,文章先对矿建施工企业的转产转型的优势进行阐述,接下来又立足于矿建施工企业与生产矿井企业在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置和管理理念、工程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的实际,认真分析了矿建施工企业转产生产运营的劣势和应采取的措施,力求拓展矿建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思路,为矿建施工企业转产矿井生产运营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唐村实业公司在创建文明矿井过程中,把安全文化建设列入矿山建设和发展规划目标之中,安全文化建设与文明矿山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前不久,他们又建成一条"安全广告街",特别引人注目。使职工从中受到了安全警示教育,起到了安全宣传教育的好效果。促进了矿井安全生产。截至7月17日,这个公司实现安全生产530多天。站在这条矿工们上下班必经的街上,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鳞次栉比的广告牌,让矿工们仿佛置身于商业  相似文献   

6.
黄建多 《企业天地》2003,(4):18-19,40
企业转产是企业发展方向、思路、依托和重点的重大变化,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队伍具有深远的影响。企业转产也是企业文化重塑过程,在企业转产过程中要加强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推动和促进企业转产工作的开展。转产期企业文化建设要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柳州冶炼厂作为华锡集团最早走向市场的有色金属深加工和精细化工企业,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如何突破生存僵局,克服发展障碍,加快转产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顺应改革与发展趋势,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把产品结构调整作为企业经济工作的主线,对企业发展的方向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7.
煤炭是有限资源,随着煤炭的开采,资源逐渐枯竭,矿井的服务年限到期,随之而来的是煤矿关闭、企业转产和大批人员的重新安置:正值开采期的煤矿,由于现代化生产的快速发展,机械作业增加,也会出现大批的下岗人员需要安置。所以,不论是正值开采的煤田,还是资源已经枯竭,即将关闭的煤矿,都面临企业经济转型和企业富余人  相似文献   

8.
煤炭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国有煤矿.随着矿井的服务年限到期,资源枯竭,随之出现关闭、转产和人员安置问题。如何制定有预见性的、长远的转型规划,是煤炭企业的共同问题。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必将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也将在各方面促使作为国家重要能源产业的煤炭企业发挥现有优势,规避劣势,将煤炭企业发  相似文献   

9.
农业部宣布:为进一步控制捕捞强度,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今年开始对渔民转产转业实行补贴政策。随着近海渔业资源量不断减少,加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相继生效,我国近海渔业捕捞产量将大幅度下降,一部分近海渔民必须转产转业。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李健华说,从2002年到2004年,国家每年安排2.7亿元资金用于渔民的转产转业和淘汰报废渔船。重点引导转岗渔民发展养殖业或其他加工工业。国家补贴资金的有效运作,就是使转岗渔民能够有效就业,增加收入。实际上,从去年开始,沿海的一些省份已经开始出台措施,对渔民转产…  相似文献   

10.
韩光明 《科技与企业》2014,(12):194-194
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矿井物探技术的发展,而且矿井物探技术是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矿井物探技术的进步将带动煤矿开采的速率,本文将详述矿井物探技术的优点及探测方法、矿井物探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矿井物探技术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水泥行业落后产能退出的主要任务是小水泥厂,从水泥行业的情况看,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就是转产。文章还从各方面论述了小水泥厂转产为生产预拌砂浆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巩固退捕渔民安置保障成果,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积极谋划,主动作为,聚焦精准搭台、精准培训、精准施策、精准兜底四方面,打好送岗、提升、助攻、稳定"四张牌",以钉钉子精神全力推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确保退捕渔民走上岸、立住脚、能致富。肥西县现有劳动年龄段需转产就业退捕渔民749人,已转产就业749人,动态就业率实现100%。  相似文献   

13.
建设高产高效采煤矿井已成为我国煤矿发展的必然,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矿井的生产布局、生产系统、技术装备、灾害处理、信息传输等诸多专业领域,而且还涉及到矿井生产管理和经营等问题。现分析了高产高效采煤矿井在国内外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华亭煤业集团通过在企业内开展精细化管理,进而促进矿井持续发展,提升了矿井安全管理的水平、实现了矿井的和谐发展。为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单介绍矿井排水系统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特点及控制方式,重点论述矿井主排水控制系统在煤矿的应用,为实现矿井排水集中控制,提高矿井主排水泵运行效率,降低吨煤成本,实现矿井综合自动化。具有应急能力强,可靠性高,节约电能以及降低设备损耗等优势,有力的促进了矿井的安全、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最近,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发布企业转产新规定,主要内容有:一、企业转产系指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及企业实际情况,改革企业主导产品、主管范围、行业性质的行为.凡企业主导产品为国家明令限制或淘汰,主要产品积压严重,超常库存达一年以上,产品质次价高,连续两年经营性亏损的企业,在调整产品方向后有望扭亏为盈的可批准或由企业主动实行转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于煤矿企业或矿井应用企业,一种基于PLC技术的全自动控制矿井排水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从矿井排水的主要特点、全自动控制矿井排水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全自动控制矿井排水系统应用原则以及全自动控制矿井排水系统功能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给该系统的应用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于资源的消耗也日益在增大,资源的需求也在持续上涨中.矿井作为煤矿业开采煤矿资源的重要工程,矿井的建设也在快速地发展中.在基建矿井中,矿井的造价控制和矿井的管理无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由于矿井造价的控制和管理对于矿井建成后生产经营和成本控制都有很直接的关系,所以本文就浅析了矿井基建中项目科学合理性决策、基建中施工管理、主抓设计、投资管理和工程竣工与造价管理等主要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5,(20):159-160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煤炭行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为满足市场对煤炭资源与日俱增的消费需求,打造高效矿井,提高矿井生产效率意义重大。文章以矿井巷道布置、煤巷支护、采煤技术以及煤矿安全等为切入点,在缘由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为矿井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了良好保障,为促进矿井生产水平的提升略尽绵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矿井生产能力的提升,原有的排岩系统已不适应现代化矿井生产的需要。通过对矿井排岩系统的提升、运输、翻岩、卸载等系统进行技术改造,更好地增强了矿井的排岩能力,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每年直接节约资金近150万元,这还不算数额巨大的环境保护收益。不仅在环境保护上领先发展,新陆煤矿在安全生产方面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